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阶段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进入了全面实施阶段,中国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治国方略,并将其写入宪法使其具有宪法的最高权威和效力。全民法律信仰的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法治水平的重要指标,但由于我国的一些体制和历史方面的原因使得公民的崇尚法律意识的水平远远跟不上我国法治建设的需要。因此如何提高全民的法律信仰成为我国建设法治社会工作中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2.
法律信仰——法治的精神支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宿广升 《行政与法》2005,(4):31-32,35
法律信仰在法治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起到关键的作用。然而当前在我国出现了空前严重的法律信仰危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传统的原因,也有制度方面的原因,更有思想观念的影响。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我们必须采取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否则,法治社会将无法形成。  相似文献   

3.
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已经被认定为一项基本的治国方略,法律信仰对法治国家的建立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我国法律信仰状况令人担忧,培养社会主体的法律信仰需要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4.
法律信仰就是主体对法律的主观心理信念及在这种信念引导下的行为拜从,是法治社会的精神先导,也是解决我国目前法治进程中出现的问题的根本出路。跟建立法治社会的要求相比,我国在价值理性建构方面存在着不足,也因此影响了国民法律信仰的建立。构建价值理性要充分重视本土资源,重视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黄蕊 《法制与社会》2012,(25):10-12,15
"信仰"本身不是法学上的概念,但是在法治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情况下,法律信仰被越来越多的法律实践者甚至法学理论界所推崇。本文通过阐述法律信仰的内涵,法制与法律信仰的关系,强调了培养和提升法律信仰的重要性、分析了公民法律信仰缺失的原因,并且提出了如何培养和提升公民法律信仰的对策,以期更多的人能够自觉的将法律作为自己行为的标准,自觉自愿的服从法律,实现真正的法治,使法治不仅作为一种治国方式,更是作为一种社会状态而存在。  相似文献   

6.
法律信仰——构建和谐社会的法治之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已经成为目前中国社会的关键词,和谐也成为我国的主旋律。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其中把民主法治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和重要要求,意义十分重大。和谐社会本质上是法治社会,而法律信仰则是法治得以实现的关键因素,若是没有社会主体对于法律的信仰,那么就是再多再完善的法律制度也难以促成法治国家的建成,构建和谐社会也只能是一句空话。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了法律信仰与现代法治的关系,并就如何培养国人的法律信仰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法治国家的建设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进行,人们日益意识到法治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但是法律信仰的虚无是当前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障碍之一。笔者认为法律信仰是法治建设的必要条件,就法律信仰的概念、原因及如何树立法律信仰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培养其法治精神和法律信仰对当前推进"法治中国"具有重要意义。培养大学生的法律信仰,应从社会主义法制教育和民主教育两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0.
胡进 《法制与社会》2011,(28):7-8,15
公民具有普遍的法治理念,是依法治国的目标之一,而其前提为公民要具备强大的法律信仰,本文在对法治理念和法律信仰的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分析探讨了我国法律信仰的现状以及形成这种现状的各种原因,尤其从意识形态领域对法律工具主义进行了批判,在培养情感和端正态度两个方面提出了在我国依法治国的进程中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法律信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法治国家的视角,提出制定"良法"是培育法律信仰的基础,法律实施是培育法律信仰的关键,法治文化是培育法律信仰的内生动力,以期促进我国公民法律信仰的确立,为建设法治中国提供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2.
法律信仰问题是整个法律理论的最高问题,它是法律的实施、功能、价值以及效益能否真正实现的文化支撑点.我国要建成法治国家必须牢固树立法律至上的权威,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了社会公众对法律的信仰和尊重,那么就是再多再完善的法律制度也无法促成一个国家法治精神的形成。而现今的情况是中国社会对法律的冷漠甚至是蔑视,本文分析了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并对就如何培养法律信仰提出了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13.
建设法治中国,完善的法律制度只是一部分,而人永远是事业成败最重的砝码,尤其是作为法治建设核心力量的法律人。只有德才兼备的法律人队伍,才能坚定人们对法治中国的信心。律师作为法律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职业道德建设理应与国家的法治建设进程同步。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法律的宗教性出发,初步探讨了法律如何被信仰这个问题和二者之间的关系.法律与宗教有着多向度的渊源关系,最为明显的是基督教的法律脱胎于宗教,带有明显的宗教印记,但在现代社会随着法律与宗教的祛魅化,法律的宗教性逐渐变淡、被人们所忽视,法律信仰危机凸显,面对这种情形,处理好法律与宗教二者之间的关系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因此,要重视法律的宗教性,重构法律信仰,解决法律信仰危机.  相似文献   

15.
俞作志  宁谦 《法制与社会》2010,(24):287-287
当代中国社会缺乏法律信仰,这种状态的形成是历史的各方面因素交叉作用的结果。本文以中国古代对法律的误读为分析对象,就当代中国法律信仰缺失展开探讨,以期对当下的法治建设的思考提供有益线索和素材。  相似文献   

16.
信仰与法律的关系问题是法治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问题。法律应当被信仰,信仰法律不是信仰法律条文而是信仰法治精神。把法律看成是生活的一部分,认识到其神圣性和终极意义,进而在生活中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法律,为权利也为法律的完善而斗争就是信仰法律的最好方式。  相似文献   

17.
法律信仰对于中国的法治建设而言是不可或缺的要素.与西方不同,中国的法律文化观念深受传统礼法道德文化的浸润.传统文化对法律信仰的形成既有消极影响又具积极作用.因此,在法治建设过程中,法律信仰的构建应注重表达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价值意义,充分考虑人们的情感因素.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审视法律信仰的应然性及重要性,分析了法律信仰培养所面临的障碍,诸如中国传统文化和陈旧的法律观念的影响、立法的膨胀、司法体制弊端的存在、法律效益的低下以及法律工具主义思想的存在,并对法律信仰的培养,法制精神的形成进行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19.
法律信仰在法治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某中程度上可以说起到关键的作用.然而当前在我国出现了空前严重的法律信仰危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代传统的原因,也有制度方面的原因,更有思想观念的影响.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我们必须采取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否则,法治社会将无法形成.  相似文献   

20.
现阶段中国的法律强制性浓重而法律信仰却呈现缺失状态,然而两者对于我国法治社会的建立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法律强制与法律信仰的平衡问题应当引起高度的关注。本文将从这种状况形成的原因以及两者间的关系和平衡的意义几方面对此进行分析,并提出平衡法律强制与法律信仰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