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韩英军 《世纪桥》2009,(13):41-42
在西方冲击下的中国近代政治发展呈现出独特历程。中国国民党的训政适应政治发展的特定情势,表现出制度创新的性质。训政的核心是以党治国,建立党国体制。国民党构建的训政体制是具有民族主义倾向的以党治名义实行军事独裁的权威主义政治秩序。军事集权将党治扭曲为军事强人独裁。民权难以张扬,法治缺乏支撑,训政体制很难直接转向宪政。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的"以党治国"思想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并且最系统的政党思想,在孙中山的政治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迄今为止学术界对孙中山"以党治国"思想仍然存在诸多争论,值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加深研究这一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的宪政思想是以自由观和平等观为基础的,其理论核心是五权分立和权能分治:即人民有四种政权,政府有五种治权;用人民的政权来约束政府的治权,从而实现政权和治权的和谐统一.在宪政的实施上,孙中山提出了革命程序论,即通过"军政"推翻专制政体,建立共和国;通过"训政"培养人民的民主意识、权利意识,最后实现"宪政".  相似文献   

4.
《中共党史研究》1989年第3期刊登的刘永明撰写的《五四运动中的国民党人》一文(以下简称刘文),系统地阐述了国民党人在五四运动中的积极表现和重要作用,读后颇受启发。但笔者对刘文所提出的“五四运动爆发时,国民党是中国社会上唯一的革命政党”这一观点,有些不周的认识,特提出商榷意见,以就教于刘永明及史学界同仁。众所周知,国民党是由中国同盟会改组而成的。袁世凯取得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职位后,为了议会斗争的需要,宋教仁在征得孙中山、黄兴的同意后,以中国同盟会为基础,联合统一共和党、共和实进会、国民共进会和国民公党四个小党派,于1912年8月25日在北京正式组成了国民党。该党名义上推孙中山为理事长,实际上整个党务由宋教仁代理。二次  相似文献   

5.
正孙中山之死的诸多疑问至今难以解释。孙中山必须"销声匿迹"孙中山必须"销声匿迹"是鲍罗廷在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后给斯大林的秘密报告中提出的建议,其原因主要有三:一、苏联对华政策受到威胁。鲍罗廷要把国民党改造成能够牵制和对抗日本的力量,就必须让孙中山反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内戴季陶、蒋介石、汪精卫等对三民主义进行曲解篡改,将其异化为反共反人民的理论;以宋庆龄等为代表的国民党民主派始终高举新三民主义旗帜;中国共产党人努力对三民主义加以升华,推进了中国民主革命事业,真正实现了孙中山振兴中华的伟大理想。  相似文献   

7.
"陈炯明叛变"使孙中山遭遇了政治生涯中的又一次失败,孙中山处于一生中最低潮的时期,由于列宁对孙中山革命精神的赞赏,以及苏俄在十月革命后面临国内国外反对势力包围、封锁的严峻局势,使得孙中山成为苏俄寻找中的盟友。由此,孙中山和共产国际建立了联系,在共产国际帮助下,孙中山改组了国民党,扩充了军队,实现了国共合作,对国民党自身以及与共产党的关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郭晓霞 《党史文苑》2005,2(7):27-28
在大革命时期,孙中山主张同共产党"容而不联",实行党内合作.这是孙中山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转变的结果,其动机在于通过党内合作,给国民党输入新鲜血液;通过一支新生力量的帮助,改造国民党,以实现国民革命未竟之业;当然,也有国民党领导共产党的意向.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逝世后,以"元老"自居的国民党中央执、监委员会中的老右派分子邹鲁、谢持、居正、张继、林森等,于1925年11月在北京西山碧云寺召开所谓"国民党一届四中全会",另立中央,形成西山会议派.他们反对国共合作,反对三大政策,破坏统一战线,公开制造分裂.1926年3月,他们在上海召开了所谓"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上通过的宣言对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和国民党"一大"宣言、决议作了全面修正,提出了一套反动的政治主张.  相似文献   

10.
正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中国共产党是孙中山革命事业的继承者。中国共产党人在孙中山革命事业遇到挫折之时伸出援助之手,毅然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帮助孙中山完成了思想上的转变,改组了中国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的高涨。孙中山视共产党人为改组国民党的新鲜血液,共产党人加入国民党以实现两党合作  相似文献   

11.
韩玉芳 《新视野》2001,(3):43-45
江泽民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指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本质上是群众工作。这是对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准确定位。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做群众工作,做人的工作,因此就要面向群众,以真心实意地为群众服务的态度和观点,做好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具体说来,要坚持以下五点。 一、为群众服务的出发点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这一宗旨要贯彻在党的各项工作中,思想政治工作也不例外。做群众工作,首先要坚持为群众服务的出发点。 做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为群众服务的出发点,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真正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 ,按照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 ,对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和工作作风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论述。《决定》指出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是我们认识新事物、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的根本思想武器。“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各级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时时处处想人民所想 ,急人所急 ,一刻也不忘记广大人民群众 ,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坚持重实际、说实话、务实事、求实效 ,大力发展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一、思想作风建设是塑造良好工作…  相似文献   

13.
邹安乐 《探索》2004,1(2):103-105
主导价值取向与具体价值取向之间的张力 ,已成为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的新视阈、新动力和新契机 ,对它进行科学的认识和把握 ,为思想政治工作适应时代要求 ,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新时期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增强时代感、实效性和针对性,必须推动理论创新、探索规律性和提高国民的思想政治素质为目标,以全力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5.
杨家卿 《学习论坛》2007,23(7):30-32
如何破解当前普遍存在的农村“两委”干部管理难的问题,提高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这是我们党在新时期面临的重大课题。河南省孟州市委联系实际,大胆探索,创造性地推出了对农村“两委”干部进行“三票评议”的办法,收到了良好效果。这一做法对加强新形势下农村党建工作具有借鉴意义,值得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6.
论加强干部作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 ,加强干部作风建设 ,是当前党的建设的重要问题。为此 ,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将作风建设与具体工作相结合 ,对作风建设的各个因素之间的作用 ,辩证分析 ,整体运作 ,抓住重点问题和关键环节 ,在勤政为民、创新工作的过程中促进干部作风转变。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不断研究解决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思想作风建设是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 ,是解决其他一切作风问题的关键环节。我们党的思想作风说到底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实际工作中 ,不仅要看到干部队伍思想作风的转变对推进大局工作的重…  相似文献   

17.
刘宗粤  张新中 《探索》2005,(5):119-121
作为社会引导形式,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也应讲究时效性。一方面,从“定势心理”的功能出发,力求“及时”;另一方面,也应从“情景力场”的角度,注意“审时”。此外,由于对象可能存在的“保护性抑制”及“超反常相”,思想政治工作还应把握“适时”,以提高可行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李银涛 《学习论坛》2005,21(8):12-14
在抗战时期,中共中央十分重视党的干部工作,形成了丰富的干部工作的思想,主要包括正确地使用和爱护干部,运用多种形式加强对干部的培养和教育,注重干部的团结问题,注重培养不同工作岗位的干部等。回顾和总结抗战时期的党的干部工作的经验,无疑对于新时期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新形势下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局;全面加强“五风建设”、倡导“新八条”的良好风气,是当前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教育、完善制度、强化监督是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杨振保 《学习论坛》2007,23(11):78-80
干部考察工作是干部队伍建设的核心内容,是选拔任用干部的首要环节,是选准用好干部的基础和保证.要着重进行考察指标体系、考察范围、考察方法、考察评价方式、考察手段等五个方面的工作创新,以提高干部考察工作的质量,为选准用好干部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