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冬日的暖阳总是刚好,一掀帘让暖阳满屋。在外面时断时续的鞭炮声中,我沉浸在故乡的年味中……。少时在故乡,年是母亲从柜里拿出的糖,是爷爷从炕上摸出的鞭炮,是奶奶踮着小脚忙碌的身影,是父亲一言不发但面带笑容贴春联的场景。更是午时就开始的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小时候,年对于我们小孩子来  相似文献   

2.
绿色的魂     
<正>人到中年,步入不惑,使我对故乡有了更深的生命体验和感悟。石河子是我深情眷恋的故乡,在我40年的生命过往中,是故乡承载着我的肉体、灵魂和记忆,在纷繁、熙攘的人世间行走,让我一次次地走在回家的路上,让乡愁回到原点。在无数个阒静的夜晚,我清晰地听见自己的脉搏与故乡的心脏一起跳动。当我写下"绿  相似文献   

3.
我跟着奶奶在阿肯色州斯坦普斯长大,奶奶开了间小杂货店,有些乡邻总是唉声叹气的,奶奶就会问:“托马斯兄弟,你今天还好吗?”托马斯会说:“不太好,亨德森太太,这大夏天的,可把人给热死了.我被折腾得疲惫不堪。”  相似文献   

4.
<正>还记得在我小的时候,爷爷总是对我说:"那些年,没有饭吃,野菜、树皮甚至是皮带,我们都照样煮着吃!你还嫌饭不好吃……"虽然不明白,但我眼中的爷爷不管什么时候碗里的饭都吃得干干净净。还记得在我上初中的时候,奶奶总是对我说:那些年,过年能有件没有补丁的衣服穿是件多么奢侈的事情啊,你还嫌衣服不好看……"虽然不理解,但我眼中奶奶的衣服总是缝缝补补又三年,哪怕到现在也  相似文献   

5.
我的奶奶肖贤使,是一位目不识丁的劳动妇女。在革命的艰难岁月中,她立场坚定,爱憎分明,对革命充满着坚定信心,被人称为革命的老奶奶。一九三七年,我爸爸(林大蕃烈士)参加闹革命时,奶奶已是四十几岁的人。当时,党员和革命同志来往的很多,经常住在我家,奶奶总是殷勤接待。当时为了不被敌人发觉,就以借做曲为名,筹集粮食,解决吃粮问题;帮同志们洗衣服,白天不敢晒就  相似文献   

6.
如歌的童年     
正我幼年丧父,奶奶、母亲和我们姐弟4人相依为命。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时,我刚满10岁,为躲避日军的轰炸,我们从南京逃到故乡溧水。在此期间,二姐身患重病,母亲陪她回宁治病。不久,日军围城,交通断绝。母亲托人捎信,让我们随同在溧水避难的二姑母一家逃难。途中,奶奶及弟弟走散,我和大姐继续随亲戚溯江而行,历经磨难,于1938年夏抵达重庆。  相似文献   

7.
静夜思故乡     
(一) 思念在被岁月压弯的小径上淌成生命刻骨的流程幻梦中多情的雨季从黝黑的泥土中长出嫩芽四周响动着童年牧牛时轻松的牛铃(二) 夜如深潭思念刻骨铭心闭上双眼我回到了离开故乡的那个夜晚深一脚浅一脚一步三回头看见的只是故乡夜空闪烁的几粒泪珠(三) 不久前接到故乡寄来春的消息说故乡变化很大说故乡永远不会忘记在外面漂泊的亲人让我在路上累时就想想故乡的风景(四) 想起山里人真诚的目光想起背负着日月背负着黄土的父老乡亲想起那颗刻着我小名的松树还有永远也走不到尽头的山路山路有多长对故乡的爱就有多深(编辑:姚云凤)静夜思故乡@…  相似文献   

8.
天涯情深     
<正>到新疆后第四个年头,我结婚成家,决定携妻回乡探望父母。父亲接到消息十分欢喜,不时来信询问返程安排。我知道,离开故乡这些年,父亲早想幺儿了。一路辗转。大年三十的傍晚,我们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湖南老家。刚下汽车,在老屋前的土坡上,一个身影瞬间闯入了我的眼帘——那就是我的父亲。  相似文献   

9.
鞋子的故事     
虔谦 《学习导报》2014,(12):53-53
在我的记忆中,爷爷这辈子只穿过两双鞋,两双鞋的样子都是一样的:就是那种黑布平底鞋,它的样式自然地顺着脚的样式。爷爷走路很轻,并且总是抬着脚跟走,从不让脚跟和地有摩擦,为的是延长鞋的寿命。我之所以记得这个,除了我记得爷爷走路的样子和几乎没有声音的声响外,我自己走路也很保护鞋。爷爷新买鞋的情形我还记得,他手捧着崭新的、结实的布鞋,脸上透露出内心的满足和欢喜。奶奶这辈子好像也只穿过两三双鞋。一双平时出门办杂事时穿,另一双专门走远路及爬山时穿。奶奶每年要步行二十多里路去爬家乡名山灵源山一次,到山上去敬拜佛祖。奶奶的新布鞋,好像是姑姑给添置的。  相似文献   

10.
我的父亲叫刘必富,我出世未见过父亲的面孔,两岁又离开母亲的怀抱。人家的孩子不是父亲驮着,就是母亲抱着,可我却是爷爷驮着、奶奶搀着。我时常追问爷爷奶奶:我的爸爸呢?我的妈妈呢?爷爷和奶奶总是哄我说:“爸爸出去苦钱给乖乖了,出去苦钱了……”  相似文献   

11.
我的籍贯是江苏扬州,但是出生在河北省阜平县井儿沟。一晃50多年过去了,她的模样早已没有记忆,却总是像故乡一样召唤着我,使我回家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了。  相似文献   

12.
正导演王小帅在出版《薄薄的故乡》时说了句话,他是"无故乡的人"。我是有故乡的。而像我这样有故乡但却一直心神不宁的人来说,多了些牵挂,少了些洒脱。关于故乡,总是一言难尽,写出来,却又避免不了情深言浅。一度犹豫要不要把这个主题继续写下去,觉得所要写的内容更多还是偏于个人体验,担心别的人读了会有厌烦。不少写作者对写亲人与故乡存有障碍。这是自古以来的一个传统,没有哪个国家的文学,会像中国这样,对亲人与故乡有如此强烈的美饰意愿。诗人、作  相似文献   

13.
由于忙于工作之故,很长时间没有回到故乡去。在我记忆的故乡里,那条潺潺的小溪总是那  相似文献   

14.
徐睿 《先锋队》2013,(10):50-51
1早就知道德国西部小城特里尔是全世界无产阶级伟大导师和领袖马克思的故乡。初冬,访问欧洲,我从广州飞抵巴黎,游览了埃菲尔铁塔,直奔卢森堡吃晚饭,最后到德国特里尔住宿。一天多时间飞越两大洲,经过四个国家,真有点"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之感。想不到我在欧洲度过第一个夜晚的地方竟是马克  相似文献   

15.
孙秦 《党员文摘》2023,(19):60-61
我24岁大学毕业,50岁的陈女士光荣退休,她闲不住,在药店做了一份兼职,退休金加上兼职收入,月入过万元。父亲那时候在私立医院任外科医生,奶奶也还健在。我大学学的是很冷门的专业,毕业后找工作遭遇了很大挫折。陈女士每每给我打电话,总是那一句。  相似文献   

16.
周伟 《新湘评论》2014,(8):57-59
中年以后,在一个个黑的夜里,我做起黄粱美梦,一个接着一个,梦里总是怀抱一地的黄金。于是,一次又一次地,我回到心中的故乡。  相似文献   

17.
老屋     
长久以来总被一种久远的情结所困扰。灵魂深处固执地拷问着一个问题.老屋是什么?老屋里我们留下了什么?老屋又带给了我们什么?每每梦到久违的老屋.那不起眼的老屋像一位慈祥憨厚的老人,永远不嫌弃我.总打开那扇斑斑驳驳的门接纳我。老土炕的烟味、门外草垛的香味、山药蛋的焦味撒满梦中的笑靥……于是我被一屋温暖的柔情和怀旧的思绪紧紧包围……梦中的老屋还是那个样子,历经岁月的风吹雨打之后.依然容颜来改,旧貌未变,一如当初的风姿,固守着那片梦开始的黑土地。  相似文献   

18.
《党建》2015,(5)
<正>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在安徽省六安市苏家埠战役陈列馆的橱窗里,我又看到了我爷爷留下的那支钢笔,旁边写着:"夏汝锡烈士青年时期使用过的钢笔"。我的故乡在大别山腹地的皖西革命老区。爷爷夏汝锡早年参加了工农红军,在家乡一带从事革命活动。我小时候,经常缠着奶奶给我讲那时候的战斗故  相似文献   

19.
人生靠拼搏     
阳儿 《党课》2007,(9):99-101
如果不是那段艰辛的打工岁月,我想我不会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如果不是那个雷雨交加的夜晚,我想我还是工地上的一名建筑工人;如果不是那个童声剌痛我未泯的尊严,我想我不会回到生我养我的故乡;如果不是父亲含泪的呵叱,我想我不会重回曾经让我伤心的教室。  相似文献   

20.
冰心——我魂牵梦萦、由衷钦敬的文学家和爱国老人! 去年10月4日,正值她老人家100周岁诞辰(10月5日)前夕,我在福州鼓屏路玲珑鲜花店,订做了一个用100支红玫瑰编成的花篮,冒着阵雨,驱车30公里,赶到她的故乡长乐市的冰心文学馆,如愿以偿地献给了这位中国文坛的“祖母”。 4日上午9点,我在鲜花店订做红玫瑰花篮时,先在鲜红的绸带上写上挽联:“冰心老人万古长青。”店主林小姐看到挽联,惊喜地说:“花篮是送给冰心奶奶的,真是太好了!我在初中的课本上读过她的《小桔灯》、《再寄小读者》……”我问她:“你怎么看冰心老人?”林小姐说:“冰心奶奶心地善良,就像我的外婆。她爱我们,我们也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