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高贺 《理论探索》2012,(1):111-114
在我国古代社会,每一个朝代的命运都与民意密切相关,或者是重视民意、顺应民意,推动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在对民意的运用上留下了宝贵经验;或者是严重违背民意、压制民意,不自觉地推动改朝换代,在对民意的运用上留下了沉重教训。中国共产党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古代统治者运用民意的实践进行科学的批判、改造和吸收,使之实现现代性转换,焕发出新的活力:汲取重民思想中的积极观点,以民意为本,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摆正与人民群众的"仆主"关系;借鉴民意收集制度建设经验,构建顺畅的民意收集网络,及时、准确、全面地收集各个社会群体的利益诉求;始终注重民意采纳,不断扩展民意采纳范围,跳出古代统治者无法克服的历史周期率。  相似文献   

2.
崔建周 《理论探索》2011,(1):116-119
充分的民意表达是执政党顺应民意、民主执政的需要,也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标识,但我国的民意表达状况仍与时代要求与民众诉求不相适应,既压抑了民众的表达愿望也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经济发展水平、体制机制、文化观念、社会组织化程度以及技术条件等是我国民意表达发展进步的主要制约因素。进一步推进民意通畅表达,应以党员意愿的充分表达带动群众意愿表达,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进一步树立有利于民意表达的观念,要进一步创新民意表达路径,要加强民意表达的反馈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3.
来到广州,人们纷纷向我们推荐:要了解广州的新面貌吗?请到南华西街去。有人更说,在南华西街看到了广州的希望和未来。赵紫阳、胡启立、田纪云等领导同志先后来此考察、访问,对这里精神文明建设给予很高的评价。记者听其言,三下南华西街,果然看到许多令人感奋的情景。 都市里的“村庄” 老广州有句话说,“有钱人住东山,没钱人住河南”。所谓“河南”,即珠江南岸的那一带古老拥挤的街巷。南华西街便处在这样一个地方。这里原来是一条住房拥挤、巷道狭窄的街道。不足一平方公里的街面上,居住着七千二百多户人家、近三万人口;街道  相似文献   

4.
网络民意表达作为社会治理的新形式,在当今社会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因其生长空间虚拟、表达方式便捷、时效性强、成本低廉等特点,一方面为公民提供了广阔的言论空间,实现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二元互动;另一方面网络民意表达也存在着网络民意参与社会治理的无序性、民意表达不平等性和"沉默螺旋"效应等问题。因此,政府要积极主动转变观念,提升民意满意度;提高公民素质建设,跨越"数字鸿沟";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网络道德及文化建设,推进网络民意的有序参与,促使网络民意表达参与社会治理的良性发展,提高社会治理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健全和完善现行民意表达机制,对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完善现行民意表达机制应重点从三方面着手:针对民意表达不充分问题,完善制度设计,畅通民意表达渠道;针对民意表达低效问题,完善机制运行方式,提高民意表达效率;针对体制外表达的新问题,通过多种方式,将民意的体制外表达引导至合法规范的轨道。  相似文献   

6.
<正>普陀区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保障和改善民生过程中,为解决上班族不便办理社区事务、社区工作者与居民沟通渠道少、群众工作方法单一等问题,借助社区论坛、QQ群、微信群、微博账号等,使群众工作从"舌尖""脚尖"拓展到"指尖",社区思想政治工作更接地气、更有活力、更见实效。开通听民意的"直通车"依托新媒体收集民意,发挥居民作为监督主体的作用。社区QQ群和微信群由居委会干部运  相似文献   

7.
对民意进行有效回应是现代社会中司法机关维持其判决正当性与有效性的必要条件,而在当前我国的司法实践中,还同时存在着对民意回应范围过窄和回应方式不当两方面的问题。其原因在于在压力型回应模式下,司法机关一方面受现实条件制约缺乏对民意进行主动回应的愿望和可能性,另一方面又因为受到外部干预而必须在某些情形下将民意作为判决依据。要解决这种矛盾,需要从民意进入司法的制度化渠道建设和司法机关在审判活动中的运作方式及功能定位的改革上着手,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回应模式的转换。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农民民意表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对农民民意的表达方面作出了巨大努力,但不容忽视的是在当代农民意愿表达中仍存在着农民意愿表达与有限的政治能力、表达的个体性、运作的低效性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的政治素质,另一方面,要加快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法律体系,疏通农民民意表达的制度化渠道。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7,(1)
近些年互联网络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网络也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十分深刻的影响,人们逐渐习惯在网络平台上提出意见与建议。网络民意对公共决策的影响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它既可以拓宽信息来源、扩大参与主体、提高政策透明度、提高决策认同度,但也存在民意代表性不足、民意表达具有随意性和非理性、网络具有"协同过滤性"、信息权分配不均等问题。合理高效地利用网络民意,让其服务于公共决策,是政府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为此我们要健全网络基础设施,扩大网络参与主体;引导网络舆论方向,规范网络议政环境;完善网络法律法规,健全网络监管机制;完善民意调查机制,提升舆情把握水平。  相似文献   

10.
描述和分析了1990年末期以来由传媒参与、促进公共政策议程的个案。在该个案中,社会意见表达得以实现,促成了公共讨论,并导致了政府对在公共讨论基础上形成之民意的政策回应。对这一进程的发生及促成因素进行了分析和解释,研究表明:传媒、民意与公共决策的互动过程有三个重要关节点:民意表达、公共讨论、政府回应。在这个过程中,传媒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它充当了形成公共意见的"公共领域"的角色与功能。除了探讨传媒、民意与公共决策的互动过程与机制之外,对本个案中表现出的遗憾与局限也做了讨论。通过本个案研究,希望为当代中国传媒、民意与公共决策互动问题提供一个微观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