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论21世纪初两岸经济合作发展趋向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系统地阐述21世纪初期海峡两岸经济合作的发展趋向。首先,文章论证了两岸经济合作的战略意义,强调其所带来的互利互惠与共同繁荣的作用;其次,分析两岸经济合作的区位条件、经济条件和政策条件,并指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障碍,包括政治上、国际上及体制上的诸项因素;最后,文章论证了两岸经济合作的基本构想,从合作发展目标、合作的三个层次和合作的发展步骤三个方面加以叙述。  相似文献   

2.
我国城管执法模式大致经历了压制型、对峙型,并正走向合作型的历史变迁。建设合作型执法模式是我国走向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时代需求,也带来了转换理论假定、改正动力机制、调整执法策略和纠正执法目标等挑战。我国合作型执法模式的公法建构应该从理论和制度上为其提供变革的合法性,并遵循《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和《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所指引的变革方向,通过地方性法规与地方政府规章的协作开辟制度路径,探索符合每个城市自身治理需求的城管执法模式。  相似文献   

3.
《新东方》2016,(5)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外交部部长王毅强调指出,菲方对于南海仲裁案的做法不合法、不守信、不讲理。同时,驳斥了部分大国提出"中方企图南海军事化"的言论,提出"军事化的帽子扣不到中国头上"的著名论断。由于南海特殊的战略位置,使得南海海域成为诸多大国竞相争夺的战略资源。台湾地区从马英九上台后便强调其南海主权,且有意推动与大陆的南海开发合作。这给两岸解决争端提供了一种新的契机,虽然两岸合作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阻碍,但在南海问题上,两岸的合作既有利于维持中国的海洋权益,也有利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相似文献   

4.
张莉 《两岸关系》2011,(3):45-46
2011年2月22日,两岸经济合作委员会首次例会在台湾召开,这一制度化合作平台的成功运行,标志着两岸经贸关系已进入以ECFA框架为主导的"ECFA时代"。会议双方决定成立产业合作工作小组,  相似文献   

5.
两岸经贸关系自1979年恢复发展以来,尽管困难重重,仍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然而,作为配套服务的两岸金融往来关系却因台湾当局的刻意限制而呈严重滞后状态。两岸金融一直维持着低层次的间接往来模式:双方不能直接通汇,两岸金融机构  相似文献   

6.
涂雄 《两岸关系》2013,(11):18-20
两岸经济合作伴随着两岸关系的风风雨雨、曲曲折折,从无到有、由小至大。多年来,两岸各方顺应民意、紧跟时代脉搏、集成多方智慧和力量,不断推动两岸经济合作向更宽领域、更大规模和更高层次迈进。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两岸关系的不断改善,两岸经贸文化交流日益密切、人员往来互动逐渐频繁,两岸在海事安全领域面临的问题也不断凸显。当前,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阶段,加强两岸在共有海域的海事安全合作,不但符合两岸民众的根本利益,而且有利于培育双方的互信,从而不断增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8.
两岸旅游合作发展对两岸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绍华 《两岸关系》2008,(10):35-36
两岸旅游合作现状 今年3月以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出现了良好的势头。马英九在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后,很快兑现其在竞选期间的政治主张,上任后立即推动两岸“包机直航”、“陆客来台”两大政见,并于7月实现“假日直航包机”和大陆民众赴台旅游,使两岸关系朝向良好方向转变。旅游领域的合作作为两岸经济合作机制的先导部分,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健康、快速发展,成为两岸各界关心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9.
两岸先后加入WTO对两岸经济关系将产生深远影响。 一、两岸经济合作与人员往来的日益密切需要保险业合作。 虽然由于政治关系,大陆和台湾的经贸关系一直处于非直接双向的不正常状态,但由于存在着巨大的资源互补和血缘地势优势,在经济利益驱动和市场原则  相似文献   

10.
《两岸关系》2006,(9):1-1
大力加强两岸农业合作交流,是深化互利双赢的两岸经济交流合作,实现两岸和平发展的有效途径。去年以来,祖国大陆积极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的四点意见,落实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亲民党、新党等达成的共识和意见;在今年的两岸经贸论坛期间,又提出了包括扩大两岸农业合作交流在内的惠及台湾同胞的15项政策措施,并积极推动两岸农业合作论坛的举办。大力加强两岸农业合作交流已成为两岸同胞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两岸农业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加强两岸农业合作交流是两岸同胞的共同愿望。台湾地域狭小,市场空间小,海洋…  相似文献   

11.
厦门近30年来在发挥独特对台优势,拓展两岸交流合作,促进对台工作与两岸关系发展中起到了一系列独特作用。厦门对台优势与作用的发挥,与祖国大陆及厦门开放型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有着高度的正向相关性,是和中央在改革开放与对台工作方面对厦门的定位以及相应赋予的特殊政策与灵活措施紧密相关的。新形势下进一步发挥厦门对台优势与作用,既面临诸多制约与挑战,也面临重要机遇与现实可能,但依然有其客观必要性,并有赖于中央在改革开放与对台工作方面对厦门的新的定位和相应的政策支撑,特别是有赖于厦门经济特区开放型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并向自由经贸区转型。当前中央应在厦门建立一个遵循WTO无歧视原则的开放性的“两岸交流合作先行区”,整合构建起一个有助于扩大对外开放、推动区域(两岸)合作、促进国家统一的平台,以进一步发挥厦门对台优势与作用。  相似文献   

12.
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两岸经贸合作紧密区域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海峡西岸经济区发挥对台优势、拓展对台经贸交流合作、促进两岸经贸关系发展取得成效,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开放型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有着高度的正向相关性,是和中央在改革开放与对台工作方面相应赋予的特殊政策与灵活措施紧密相关的。在两岸政治经济关系发展新形势下,进一步发挥海峡西岸经济区对台优势、拓展对台经贸交流合作既面临诸多挑战,又面临难得的战略机遇,并仍然有赖于海峡西岸经济区开放型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与特殊政策的支撑。当前,中央应将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成为一个遵循WTO无歧视原则的开放性的"两岸经贸交流合作先行区",赋予特殊政策与灵活措施,在包括两岸经贸自由化与一体化、两岸产业对接合作、两岸金融交流合作等内容广泛的领域先行先试。如此,可整合构建起一个有助于深化改革开放、协调区域发展、促进两岸合作的平台,以便发挥经贸自由化与便利化试验田与先行区作用、区域经济的增长极与辐射源作用、两岸制度性经济合作与一体化先行试验区作用。  相似文献   

13.
试论和平发展背景下的两岸共同治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8年5月20日以来,台湾问题出现历史性转折,两岸关系迎来了和平发展的机遇期。但是,两岸政治上的歧见并没有因此得到根本上的解决,两岸经济、社会、文化差异仍然很大。如何把握难得的历史机遇期,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共同面对和平发展进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未雨绸缪。为此,两岸民间社会需要重建人民之间共同的知识基础,两岸行政部门需要谋划与两岸民间往来相关的共同规则,两岸最高公权力部门则需要研究双方和平共存的法理依据问题。根据两岸关系的特殊性,笔者主张区分政治与行政两个不同层面的事务,并借鉴西方的公共治理理念,双方公权力部门可主动地进行适度的战略收缩,让两岸民间社会的力量进一步释放出来,成为引导和推动两岸和平发展新的力量,成为两岸公权力部门合理有效的补充。  相似文献   

14.
目前,海西建设面临重要的发展机遇期,也是基础性投入的重点时期,更多需要仰赖外源性投入和政策性投入。因此,借重与海峡东岸台湾地区之间的“五缘”优势和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通过建立、完善不同特色、不同层级的“两岸经贸合作载体功能区”,促进海西对台产业的深度对接,推进海西“两岸经贸合作紧密区域”建设,以尽快形成多个具有功能特色、梯度分工合作的地域增长极,推进海西建设快速启动和高效发展,至关重要。其策略取向在于充分发挥闽南地区的作用,科学统筹对台产业深度对接,大力完善、提升既有政策型对台经贸合作“载体功能区”的功能,设立新政策型“载体功能区”。  相似文献   

15.
两岸政治定位的分歧处理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两岸关系的政治定位为中心,结合实际,通过对国家与政府、两岸、国家继承与政府继承、国家承认与政府承认、分裂与分离等基本概念进行学理上的辨析,以建立两岸政治定位分析的理论基础。通过对两岸政治定位分歧诊断及处理的考察,认为“一个中国”框架下明晰的两岸政治定位有利于推动两岸和平发展,进而提出“一个中国,两个平等政权,中国代表权互补”两岸政治定位底线的建议,而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两岸政治定位也将有助于解决两岸“一个中国”意涵之争。  相似文献   

16.
本文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海峡两岸经贸合作的发展历程及其主要特点,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签署的时代背景及其主要内容,提出了后ECFA时代两岸开展经贸合作的工作重点,为推进协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两岸经贸交流的现实图景,海峡经济区日益显现。然而,由于两岸政治环境的特殊性,海峡经济区的区域治理存在特定意义的“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而具有民间属性的行业协会等“第三方力量”凹旋空间较大,应作为目前海峡经济区“多元化治理结构”的主体发挥更多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两岸农业贸易和投资协作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过去较长时期台湾岛内民心或政治取向与经贸走向“相悖”。“相悖”是现象,“相符”是实质:由于不能依据市场规律、农业产品和要素比较优势差异建立实现双赢的合作机制,台湾中南部农民从与大陆经贸往来中受益不多。鉴于此,大陆应加强两岸农业贸易和投资协作,让利于台湾小农,扭转岛内关于“大陆农产品是造成台湾农业困境根本因素”的错误认识,彻底打破政经相悖的格局。本文提出:在尊重市场规律和借鉴现代发达经济扶持农业惯例的前提下,放开台湾优势农产品进入大陆市场;创造条件帮助台湾小农西进大陆创业,用其农业要素上的比较优势来抵消产品上的比较劣势。  相似文献   

19.
我国公安机关与世界各国警察机构的交流和合作在进一步加强 ,涉外治安管理和涉外刑事管辖进一步国际化 ,迫切需要国际型的高级执法人才。公安院校应开设涉外警务专业 ,完善涉外警务的学科体系和课程建设 ,培养具有国际意识和国际执法能力的复合型和外向型人才 ,满足国际社会惩处犯罪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两岸政治互信问题极其复杂,利益认知上的差异和冲突是根本原因;建立互信的过程,本质上就是追求利益重叠面、构建共同利益的过程。本文从利益认知与两岸互信的关系出发,先后讨论了“台独”势力、威慑战略、制度差异、台湾的“国际空间”、自信与互信的关系等重要因素与两岸互信之间的关系,其实也就是两岸互信面临的诸多困境,最后探讨了破解这些困境、建立两岸互信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