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潘泽庆 《党史博览》2002,(3):22-25,32
1955年3月19日,美国《纽约时报》专栏作家苏兹贝格在台北访问了蒋介石。当话题谈到“黄埔三杰”(指蒋先云、陈赓和贺衷寒。前两人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后者是国民党中极反动的右派分子)之一的蒋先云时,蒋介石毫不掩饰自己的感情,说蒋先云是他“最得意的门  相似文献   

2.
史兵 《党员特刊》2003,(2):50-51
1955年3月19日,美国《纽约时报》专栏作家苏兹贝格在台北访问了蒋介石。交谈中谈到被称作“黄埔三杰”(蒋先云、陈赓、贺衷寒)之一的蒋先云时,蒋介石长叹一声,说这是他“最得意的门生、奇才”。然而,正是这位“最得意的门生”为革命却毅然拒绝蒋介石的拉拢。  相似文献   

3.
杨飞  杨剑 《广东党史》2010,(3):36-41
<正>蒋先云是中共党史上的著名人物,他曾与陈赓、贺衷寒并称"黄埔三杰",在当时英雄人物云集的黄埔军校中领尽风骚,一度被誉为"黄埔第一人"。蒋先云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毛泽东曾亲荐其入党,周恩来赞其"是个将才",就连蒋介石也对他极为青睐,多次称他为"最得意的门生,奇才",使得蒋先云成为黄埔同学中提拔擢升最快的一员。后来蒋介石发动臭名昭著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蒋先云断然拒绝其高官厚禄的诱惑,于武汉率先举起黄埔学生讨蒋义旗,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陈赓、蒋先云、贺衷寒都是黄埔军校第一期的学生,三人因才华横溢、能力突出、成绩优秀,获得了“黄埔军校三杰”的美名。同是黄埔军校的杰出代表,但是他们所选择的人生道路和最终结局却不尽相同。有些人的一生是革命的、光辉的、伟大的一生。陈赓,他革命立场坚定,是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成为我国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著名将领;  相似文献   

5.
尹家民 《湘潮》2010,(12):12-15
20世纪80年代末,拙著《蒋介石与黄埔三杰》一书中根据一些史料记载和传说,自编了一句顺口溜,叫"蒋先云的笔,贺衷寒的嘴,灵不过陈赓的腿",用以描写陈赓的机智勇敢和勤快。此顺口溜随后广为流传,甚至还被人写进陈赓正史。  相似文献   

6.
黄埔英杰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众多的高级将领中,陈赓大将可算得上是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14岁投奔湘军,21岁入黄埔军校;此后,南征北战,惊风雨,泣鬼神,叱咤风云,戎马一生。黄埔同学赞誉他为黄埔三杰之一,周恩来则毫不掩饰的夸耀陈赓是他最为喜爱的知识分子出身  相似文献   

7.
陈赓是20世纪20年代著名的"黄埔三杰"之一,是我党隐蔽战线的出色斗士。在抗日和反蒋的战场上,陈赓叱咤风云,运筹帷幄,令敌人闻风丧胆,草木皆兵。然而,在孩子们的眼里,陈赓是一位和蔼可亲的长者;在儿女们的眼里,陈赓是一位柔情似水的慈父;在妻子的眼里,陈赓是一位诲人不倦的恩师;在朋友的眼里,陈赓是一位生死可交的知己。  相似文献   

8.
淮驹 《世纪风采》2010,(4):21-25
1973年9月,美国《纽约时报》专栏作家苏兹贝格来华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24周年庆祝活动时,向曾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周恩来总理问道:“我曾在台湾见到过一个黄埔的学生,叫贺衷寒,听说他还是黄浦三杰之一?”  相似文献   

9.
许继慎,安徽省六安县(今六安市)人,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安徽地方党团组织的创立者之一。1924年5月,许继慎考入黄埔军校一期,开始其戎马生涯。周恩来让他当候补干事1924年11月的一天,正在军校训练的许继慎被通知到区委开会,那是许继慎第一次见到周恩来。当时,周恩来任中共广东区委员会委员长、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告诉许继慎,广东区委决定在黄埔军校建立中共黄埔特别支部,由在安源搞过工人运动的蒋先云担任书记,王逸常、杨其纲分别担任宣传、组织干事,许继慎和陈赓担任候补干事,形成黄埔党组织的核心。之后,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中共黄埔特别支部在每个区队都建立党小组,发展了80多名共产党员。  相似文献   

10.
四、百年一遇的军人——陈赓 陈赓,湖南湘乡人,生于1903年,卒于1961年。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入黄埔军校。解放战争时期任第4兵团司令员。抗美援朝时曾任志愿军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将领中,有一位大将最有传奇色彩。他13岁就离家从军,第一批进人黄埔军校,学习成绩优异被誉为“黄埔三杰”之一。他曾救了蒋介石的命,当上蒋介石的内卫,面对蒋介石给的高官厚禄,他共产党人的信念不动摇,仍然离开了蒋介石。他多才多艺用兵如神。抗日战争时期,陈赓任129师386旅旅…  相似文献   

11.
前不久,中央电视台热播的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剧中人物引发了一连串的猜想。男一号杨立青是陈赓?男一号杨立青是谁?有人给出的答案是大将陈赓。这个黄埔一期学员,13岁即投笔从戎,是蒋介石的得意门生,黄埔军东征讨伐陈炯明时,曾偕蒋夜行百里,于蒋有救命之恩。1928年,赴上海从事中央特科工作。是年,中共  相似文献   

12.
组织工运遭通缉 秘密赴粤考黄埔 蒋先云,又名湘耘,别号巫山,湖南新团人,1902年生。蒋先云家境贫寒,当他还未出生时,父亲就因受地主压榨而含恨离世。母亲含辛茹苦供他读完村立国民小学。1917年,蒋先云考入湖南第三师范学校,主编《嶷麓警钟》月刊。他写得一手锦绣文章,一篇《帝国主义的末日快到了》的评论文章,大有铁肩担道义的气概,连毛泽东阅后都击节赞赏。1919年,衡阳成立湖南学生联合会,蒋先云任第一届总干事。  相似文献   

13.
列平 《党史文汇》2003,(7):40-42
第七章两派学生边东征边打架陈赓左权入虎穴斗顽凶1925年10月,黄埔军发起了讨伐陈炯明的第二次东征战役。行前,广州各界在广东大学大操场举行讨伐陈炯明的誓师大会,青军会和孙文会都应邀参加。会上,当李之龙代表青军会发表演说讲到一半时,贺衷寒上来抢台(第一次东征到梅县时,就曾发生过两派抢台,引发一次大规模的群殴)。青军会早有准备,只见李之龙一挥手,演讲台四周的青军会员一拥而上,把贺衷寒的人拦阻在讲演台外面。但贺衷寒他们有广州市公安局长吴铁城撑腰,也是有备而来。孙文会的人一见这架势,便一声呼叫,成群结伙的人立即向台前冲了过…  相似文献   

14.
两条湘江水,三载毛泽东!载起的不仅是毛泽东一个人,而是整个中国革命的方向和希望! 说起湘江,就会想到湖南;想到湖南,就会想到毛泽东.这里说的湘江,是发源于广西兴安,流经东北方向湖南的永州、衡阳、株洲、湘潭、长沙,最后在岳阳的湘阴县注入洞庭湖的那条湘江.这条湘江水养育了毛泽东,也见证了青年毛泽东的思想成长历程.  相似文献   

15.
蒋介石为人阴暗、城府极深,向来不苟言笑,但每当对人谈起他打天下的大本营——黄埔军校,他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立时情绪高涨,口若悬河。在担任黄埔军校校长期间,蒋介石一共培训了23期黄埔学员,其中一期和四期的毕业学员是他最引以为傲的。吕梦熊,贺衷寒,  相似文献   

16.
目前史学界普遍认为黄埔军校成立不久即建有中共特别支部。姜思毅主编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史》认为:“广东区委于1924年秋在校内建立起秘密的中共黄埔特别支部,直属于中共广东区委军事部领导。这是中共在军事系统中建立的最早的党组织。这个党支部的日常工作由聂荣臻、恽代英等同志负责,蒋先云、杨其纲、王逸常、许继慎、陈赓等先后担任过支部书记或干事(即支委)。”Ⅷ曾庆榴所著的《共产党人与黄埔军校》一书也认为:  相似文献   

17.
陈辉 《党史博采》2022,(12):4-8
<正>袁仲贤担任将军大使有着特殊的经历和优势:就读黄埔一期、参加南昌起义、留洋莫斯科中山大学、担任正兵团职务、我军最早与英军谈判者,这五段特殊经历都可圈可点。从黄埔军校走出的高级将领有黄埔军校和南昌起义经历的人在我党、我军屈指可数,袁仲贤都经历了,而且是黄埔一期,与徐向前元帅、陈赓大将算是同学。袁仲贤,湖南省长沙县人,1904年2月26日出生于长沙县铜官镇一个制陶小业主家庭。  相似文献   

18.
如果一个25岁的青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到今天,他正好100岁。颇具传奇色彩的八路军高级参议宣侠父,曾任复兴社特务头子,后为台湾“交通部长”的贺衷寒,都是一期同龄学友。在黄埔做过政治教官,80年代被推举为黄埔军校同学会顾问的聂荣臻,也是同一年生人。1924年6月入校的470名学生,不知还有几人在世?  相似文献   

19.
陈赓大将一生戎马倥偬,战斗的足迹遍及祖国的大江南北。在革命战争年代,他曾四次光临有英雄城美誉的南昌。由于历史时期的不同和斗争形势的复杂,陈赓的四次南昌之行也各具曲折,充满传奇色彩。用他自己的话说:“(前三次南昌之行)或为亡命客,或者站不住,或为阶下囚……”。直至全国解放前夕他率大军兵临南昌,才使自己的南昌情缘有了一个圆满的结局。匆匆过客,陈赓一进南昌城1926年9月,风华正茂的陈赓挟“黄埔三杰”之盛名,受党的派遣赴苏联学习政治保卫工作。次年2月,学成回国,奉命到上海辅佐周恩来等人组织并发动第三次武装起义…  相似文献   

20.
周边动态     
正湖南:洞庭湖上建世界级悬索桥世界第二、国内第一大跨径钢桁梁悬索桥——大岳高速洞庭湖大桥,目前正进入紧张的桩基施工阶段,将于2017年竣工。洞庭湖大桥是大岳高速(临湘大界至岳阳)的重点控制性工程,位于洞庭湖入长江交汇口处岳阳市七里山,东起岳阳,西接君山,跨越湘江河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