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克 《法国研究》2012,(2):57-66
萨特的存在主义是自由哲学,这已是常识。但萨特所说的自由指什么,其确切含义是什么,它与人们通常所说的自由区别何在?这方面人们常常发生混淆和误解。本文阐释了萨特哲学自由概念的产生和来源,特别是力图清晰地勾画出萨特哲学的自由概念与人们通常所说的自由的区别。笔者深信,对一种哲学的理解就是严密地分析其概念,把握其确切含义,否则就只能在朦胧和模糊中指向它,滋生混淆和误解就在所难免。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伦理学?康德早就指出,全部哲学要回答三个最基本问题:1.我知道什么?2.我应该做什么?3.我应该期望什么?回答第一个问题的是形而上学;回答第三个问题的是神学,而回答第二个问题的任务就落在了伦理学的肩上。对这第二个问题,萨特作了自己的回答:“我要行动”。怎样行动?“自由地行动”。为什么“自由地”?因为“我被判决为自由”。  相似文献   

3.
人的自由问题是莱布尼茨哲学中一个举足轻重的问题,他在他的著作《神正论》中把自由与必然的问题看成是理性的两大迷宫之一,并认为它“困惑着几乎整个人类”。而“自由”既是萨特存在主义哲学的一个核心概念,又是他整个哲学的目的。他在《存在主义是一  相似文献   

4.
萨特认为存在是自在自为相融合的存在,"虚无"起源于存在,然而却不得不首先通过"提问",使自身从存在中溢出并得以显示自身。"提问"使得"处境中的人"这一虚无本体论的中心命题得以奠基,体现了现象学的起源;"提问"同样从存在本身中衍生出"虚无"的新范畴,彰显了辩证法的本质。它们将存在与虚无的关系问题最终解释为"处境中的人"的"自由"及其实现问题。因此,萨特的虚无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5.
2005年是萨特诞辰一百周年,想写点关于萨特的东西。偶然看到《书屋》杂志1998年第2期有柳鸣九先生的一篇文章《萨特的永恒价值何在》(下称柳文),我正好也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看了柳文后,觉得可以商榷的地方还不少,愿意结合该文,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柳先生是外国文学研究专家,对萨特的评价主要从文学角度出发,这是可以理解的。他认为,“从萨特所留下的精神遗产来说,他对我们的价值今天看来还在于,他主要是作为一个文学家,而不是哲学家,更不是政治家。”在将萨特的文学与哲学作这种比较时,柳先生的论据是:“与他在20世纪文学史上所占有的…  相似文献   

6.
近代西方哲学的主体自由观,有"理性自由"和"意志自由"之分."理性自由观"从主体认识论出发,建构了以"理性"为基础和核心的自由观,其代表是康德、黑格尔."意志自由观"从存在本体论出发,建构了以"意志"为基础和核心的自由观,其代表是叔本华、尼采.别尔嘉耶夫从人格主义出发,建构了以"个性自由"为基础和核心的自由观.别尔嘉耶夫的"个性自由",与"理性自由"和"意志自由",有认识取向与伦理取向、单一性与完整性、服从与创造、抽象与具体的区别.  相似文献   

7.
自欺这个概念在萨特的存在主义思想体系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正是在探讨自在和自为的根本关系这个核心问题的过程中,萨特为我们阐明了自欺现象。在萨特看来,自欺是自为在世的必要的存在方式,自为的存在决定了人的存在的自欺特性。黑格尔也承认自欺在世界之中的普遍性,他认为自欺主要是由于自我自身实现的环节性和对立的自我意识的斗争而导致的,但自欺在黑格尔那里并没有本体论上的意义,只是自我的行为而已。对二者自欺理论的比较,有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萨特的思想。  相似文献   

8.
李克 《法国研究》2013,(1):68-76
《禁闭》表现了萨特哲学对他人的深邃思考:人的存在必须面对他人,因为人只能通过他人才能揭示自己的存在。面对他人会造成一系列冲突,冲突不是身体的外在抗衡,而是人的存在、人的自由与自由之间的限制和搏杀。人际间的冲突具有必然性,无论采取何种手段都无法遮掩和消除。冲突具有永恒性,它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甚至延续到地狱。冲突具有残酷性,人可以忍受刑具的摧残,但难以容忍他人带来的折磨。萨特通过一句著名台词表现了戏剧的主旨:"他人就是地狱",这是对人的存在真实境遇生动而精辟的揭示,是人无法逃避的命运。  相似文献   

9.
萨特的名字对中国知识界已不再是陌生的了。他作为一位产生了世界影响的历史人物,在中国也发生了一定的影响,这使得研究萨特的思想成为理论界不可推卸的责任。为了推动对萨特哲学的理论研究,我们举办了这期专栏。虽然我们希望能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一些研究资料和成果,但限于各方面的条件,只能拿出目下这么一点点内容。我们希望这些文字对研究萨特哲学能有所补益。  相似文献   

10.
自美国建国之日起,美国政治家中就存在着两种不同截然不同的"土地观",即以自然权利为基础的"自由土地观"和以土地财政为核心的"财政土地观"。这两种土地观既是对美国西部广袤公共土地的不同政策安排,也包含了对西部领地政治发展前景的不同设想,体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美国国家建构道路,是"美国梦"的两个早期版本。在建国初期,由于政治经济环境的限制和东部保守势力的权力垄断,财政土地观确立了自己的决策主导地位,成功体现在联邦政府的土地法令中。随着西部政治发展的成熟和自由土地势力的崛起,美国在19世纪上半叶逐渐完成了从"土地财政"向"自由土地"的土地观转向,最终实现了土地政策的民主化变革。  相似文献   

11.
法国大革命使自由在法国成为一种信仰。信仰式自由的发展动力来自于信仰和现实之间的张力:一方面要执着地捍卫信仰,同时还需要现实对其进行“拗救”。法国式自由的发展正是在信仰的主题下,从以上两个维度展开。前者以卢梭、涂尔干和萨特为代表,后者以孟德斯鸠、贡斯当和阿隆为代表。  相似文献   

12.
《家庭中的白痴》是萨特晚年全力著述的一部极为重要的著作。在这部未能完成的文学评传中,萨特运用他所独创的存在精神分析法,对福楼拜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分析和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了解一个作家的全新的方法。《关于<家庭中的白痴>》一文,是该书前两卷在1971年初出版时,萨特接受米歇尔·贡塔和米歇尔·吕巴尔卡采访时的谈话记录。这是一篇颇有文学参考价值的谈话记录。全文载于当年5月14日的《世界报》,并收入1976年伽里玛出版社出版的《境况种种》第十卷。因为篇幅的关系,此处发表的是译文的摘要部分。  相似文献   

13.
邹琰 《法国研究》2009,(1):10-15
昆德拉的《玩笑》和萨特的《墙》都是围绕改变命运的玩笑展开。这两个来自迥然对立的意识形态的玩笑,都是人类在20世纪的命运赌博,玩笑之轻却反射出命运之重。两者体现了昆德拉和萨特对存在的终极悖谬和世界的荒诞的认识,也反映了彼此同中有异的哲学艺术旨趣。  相似文献   

14.
Ⅰ荒谬无非是我们不知道或不想费神知道的逻辑的倒错形象外界事物通过瞳孔反映到视网膜上的是一个颠倒的形象,然而,我们习惯了,总以为这是正的。这种本来的荒谬是存在主义的揭露对象,然而,并不是存在主义第一个揭露荒谬。在这个问题上,维昂和萨特是一致的。四十年代,鲍里斯·维昂一度追随存在主义,他同萨特的关系比较密切。萨特,德·波娃,加缪及《现代》编辑部的成员经常出席维昂的家庭舞会,维昂的妻子就在该编辑  相似文献   

15.
“我写作,故我存在”──谈萨特的文艺观袁义江,李彩蓉1964年,萨特发表了自传体作品《词语》,在这部著作中,萨特运用业已形成的存在主义观点细致地分析了他的童年,回顾他是如何走上写作之路的,指出他的思想与他的童年经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为研究萨特思想...  相似文献   

16.
萨特与戏剧     
法国现代哲学家让—保罗·萨特,作为存在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我们对他的经历和哲学思想已经有过比较认真的讨论。我们注意到哲学家萨特有一个较为显著的特点,即他通过文学创作阐明其哲学思想。文学作为阐述和普及一定的思想观点的工具,萨特对之似乎相当了解,并运用自如。然而,由于萨特在文学创作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人们不能将文学创作仅仅看成哲学家萨特的一种辅助性工具。哲学家、文学家以及政治活动家三者集于萨特一身,成为他完整形象的三个侧面。  相似文献   

17.
萨特对福楼拜以及其作品做过不少研究和评论,尤其在晚年完成了三大卷的《家庭的白痴》。他以自己的哲学概念和方法论对作家的生平进行考察,研究作家与作品之间的关系。然而,大部分评论都带有不容置辩的判断语气,将福楼拜塑造为被动且否定的作家。本文力图通过分析萨特与福楼拜在一些基本问题上的分歧,指出萨特批评的立足点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关群德 《法国研究》2002,(1):102-107
作为哲学家的梅洛 庞蒂在哲学史上占有一个独特的地位。虽然他自称其哲学思想许多来自胡塞尔的启示 ,但是他对胡塞尔的理解对许多人来说却是一个故意的误解 ,也许胡塞尔本人也会这么认为。作为萨特的同事和朋友 ,他的哲学常常和萨特的哲学被认作是存在主义哲学的代表 ,然而 ,他在不同的地方或明或暗地批评了萨特的哲学观点。在其一生中 ,他对哲学的看法也有许多改变。前期他的哲学思想以《知觉现象学》一书为标志。按照一些人的看法 ,这就是他最重要的一部哲学著作 ,甚至也许是可以改变西方思想的一部哲学著作。在此书中 ,他大量引用心理学…  相似文献   

19.
继 1 92 9年开始的全球性经济危机之后 ,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造成了惨景空前的物质危机和精神危机。这场浩劫使法国遭受重创 ,牺牲人口近 6 0万 ,由此造成的心理创伤久久难以平复 ,引发的社会问题亦日趋尖锐 ,严酷的现实促使中小知识分子追求进步与自由。存在主义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在法国得以复兴 ,并最终发展成为当时西方世界十分时髦的哲学流派的。由于存在主义作家不愿意也不可能向身陷困境的人们提供积极的答案 ,而仅是满足于提出问题 ,其“介入”便受到两方面的攻讦 :一方面 ,坚持传统理念的理论家及代表右派的大资产阶级谴责以萨特为…  相似文献   

20.
继 1 92 9年开始的全球性经济危机之后 ,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造成了惨景空前的物质危机和精神危机。这场浩劫使法国遭受重创 ,牺牲人口近 6 0万 ,由此造成的心理创伤久久难以平复 ,引发的社会问题亦日趋尖锐 ,严酷的现实促使中小知识分子追求进步与自由。存在主义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在法国得以复兴 ,并最终发展成为当时西方世界十分时髦的哲学流派。由于存在主义作家不愿意也不可能向身陷困境的人们提供积极的答案 ,而仅是满足于提出问题 ,其“介入”便受到两方面的攻讦 :一方面 ,坚持传统理念的理论家及代表右派的大资产阶级谴责以萨特为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