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理念、法的理念--论司法理念的普遍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申 《法学评论》2005,23(4):10-16
从根本上说,理念的存在是假设的,而我们的学术研究必须以某种推想或假设开始。司法理念是指导司法制度设计和司法实际运作的理论基础和主导的价值观,司法理念是司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在司法体制、司法组织、司法程序中,并直接作用于司法人员,形成“行动中的法”即司法实践中的重要因素。一部按照使得每一个人的自由能够与其他人的自由共存的法律而具有最大的人类自由的宪法,只有按照理念才是可能的。最普遍的理念是相通的,普遍意义的司法理念构成了国际社会公认的现代司法理念的标准,只有符合普遍意义的司法理念才能算得上是符合现代司法的理念。  相似文献   

2.
当前,中央政法委提出"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这对于我国法治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事实上,"有法可依",还不是真正的立法上的法制完备。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的"依法治国、公平正义",是制定良法的指路明灯。"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不仅为法律监督者提供了正确的监督理念,而且提供了非常有力的监督标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切实保障人权。  相似文献   

3.
论西方法治政府的理念逻辑及其借鉴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保龙 《行政与法》2012,(12):45-49
西方法治政府理念具有人类普遍的进步性,它保护人权以申张个人自由,实行民主政制以维护公民政治权利,实行法治以匡正政府权力界限。西方法治政府理念历经共和主义、民主主义、自由主义、法治主义到服务主义的演进过程。其中,共和主义确立政府形式,民主主义解决主权归属和政府合法性,自由主义表征政府目的,法治主义护佑公民权利,服务主义标明政府行为理性。这些理念对我国的法治政府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4.
周洁 《法制与社会》2011,(35):294-294
法治理念作为现代社会的一种基本理念,其最为基本的含义就是以法律作为治理社会的基本方式,法律为根本和最高的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5.
法治理念与立法,执法和守法等法治行为是内因及外因表现的关系,法治理念引导检察工作方向,本文就检察机关如何顺应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要求进行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6.
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离不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树立,因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坚持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置条件。  相似文献   

7.
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离不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树立,因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坚持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置条件。  相似文献   

8.
当前,全国政法系统正在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胡锦涛总书记说:“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加强政法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深刻指出了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重要性。罗干同志在中央政法委举办的社主义法治理念研讨班上的讲话,明确指出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适应新时期政法工作新形势新任务的客观需要,是确保政法工作社会主义一向的客观需要,是解决执法工作现实问题、建设局高素质政法队伍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9.
中国法治进程中的立法理念刍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当前中国法治化进程的诸环节中,立法是首要环节,其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法治目标的实现与否。当前我国立法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传统的立法理念存在诸多误区,而我国传统立法理念的形成又受到文化、经济、政治、法律等多方面因素的深刻影响。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呼唤着我们的立法理念必须因时而变,及时更新。  相似文献   

10.
法理念的普遍性问题研究——超民族性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凡跃 《现代法学》2003,25(4):87-92
法理念是法的内在精神。普遍性是法理念的重要特征,而法理念的超民族性则是其普遍性的重要表现。虽然基于人类的共同生活总会产生某些超越了民族性差异的法理念。但从根本上讲,超民族的法理念是具有鲜明时代性和实践性特征的法理念。在当今,各具民族、国家、地域等具体特征的法理念与具有超民族的、全球意义的法理念的共生互补、相互转化正是当今法理念存在和发展的基本事实和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1.
论法治国家的理念基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丁以升 《现代法学》2002,24(1):21-25
人治与法治是在完全不同的理念氛围中生存的。中国社会要从人治步入法治 ,就必须实现由人治理念向法治理念的飞跃。这种飞跃是全方位的 ,其中较为根本、较为紧迫的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由性善论转向性恶论 ,二是由国家优位论转向社会优位论 ,三是由恶法亦法论转向恶法非法论。唯此 ,法治国家才有其牢固的理念基础。  相似文献   

12.
我们通常所称的“企业”(Enterprise)一词,起源于英语语系中,原意为企图冒险从事某项事业,后来用以指经济组织或经营体。  相似文献   

13.
许娟 《政法论丛》2012,(2):12-22
2011年2月19日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社会管理离不开社会主义法治,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五要素是创新社会管理的前提和理由,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五要素更加符合创新社会管理的需要,为创新社会管理创造现实条件。先确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再提创新社会管理,在逻辑上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民主法治思想的新概括和新发展,从根本上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加强政法工作指明了方向。本文结合检察工作实际,从加深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与内涵的理解着眼,提出了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检察工作,并在检察实践中扎实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的三个结合点。  相似文献   

15.
姚子钦 《法制与社会》2010,(12):153-153
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加强政法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公诉人在庭审中应积极贯彻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这是理念与实际有机结合的需要,亦是检察工作务实创新的需要,更是维护公平正义、服务大局、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本文从五个“有利于”出发论述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庭审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不断发展、各种社会矛盾不断发生变化、各种诉求不断增多的情况下,只有运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才能化解社会矛盾,才能达到法律效果、社会效果、政治效果的有机统一,使社会稳定、和谐发展,使中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17.
法治思想虽然产生于奴隶制末和封建制初,但不同的历史时期法治的内涵、外延不同。我国对法治的认识经过了漫长的时期和曲折的经历。本文按照法治、理念、社会主义法治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逐层进行了解读和剖析,分析总结了我国法治的发展进程,着重论述了依法治国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当中的作用关系,提出了对依法司法及依法行政的几点改革希望,并对法治、宪政、人权、政权、经济、社会和谐的重大意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天津检察》2006,(3):1-1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这五个方面相辅相成,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9.
在全社会大力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的时代,法治教育是高校德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育大学生法治理念成为高校德育工作者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向大学生传授法律知识,启发大学生权利意识,增强大学生法律责任意识,创设高校法治环境以及矫正大学生失范现象,是培育大学生法治理念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0.
胡进 《法制与社会》2011,(28):7-8,15
公民具有普遍的法治理念,是依法治国的目标之一,而其前提为公民要具备强大的法律信仰,本文在对法治理念和法律信仰的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分析探讨了我国法律信仰的现状以及形成这种现状的各种原因,尤其从意识形态领域对法律工具主义进行了批判,在培养情感和端正态度两个方面提出了在我国依法治国的进程中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法律信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