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14年9月13—14日,由中国社会保障30人论坛、韩国社会政策学会、日本社会政策学会东亚部会主办,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承办的第十届社会保障国际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来自中国、日本、韩国、美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等10多个国家100多所高校及研究机构的社会保障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当代社会保障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主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相似文献   

2.
构建新型社会救助体系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社会救助制度,构建新型社会救助体系,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实现公平正义和谐原则、妥善协调不同利益群体之间关系、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率先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加快和谐大连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3.
从社会公正看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公正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社会保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安全网"和"减震器".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是实现社会公正的重要条件.这是因为扩大社会保障的对象覆盖面,实现社会保障资源的全民共享,是实现社会公正的应有之义;扩大社会保障的类型覆盖面,实现社会保障资源的全面共享,是实现社会公正的必然选择.要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就必须做到出台《社会保障法》,为其提供法律保证;大力发展经济,为其夯实物质基础;建立社保互联网体系,为其提供技术支持;加大政策宣传的力度,为其营造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4.
高质量社会保障体系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建设高质量社会保障体制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迈向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和制度保障。运用社会质量理论分析高质量社会保障体系,可以发现社会发展是推进和提升社会保障质量的基础和保障,社会保障质量高低影响和制约着公民个体质量和社会整体质量。从社会经济保障、社会包容、社会赋权、社会凝聚四个维度分析社会保障高质量发展体系内容基础上,从政策制定、公民权利、价值理念等角度提出建立防冲击机制,适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构建包容性社会政策,缩小社会保障城乡差距;推进全民参与与增能,践行社会权利均等化;增进社会信任,树立共享价值观,构建社会保障共同体等路径,以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实现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49号现公布《社会救助暂行办法》,自2014年5月1日起施行。总理李克强2014年2月21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社会救助,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根据宪法,制定本办法。第二条社会救助制度坚持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相衔接,社会救助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社会救助工作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及时的原则。第三条国务院民政部门统筹全国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国务院民政、卫生计生、教育、住房城乡建设、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相应的社会救助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6.
中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观以往的残疾人社会保障研究的文献资料,当前残疾人社会保障研究应转变传统的观念,把公平共享的研究理念置于突出位置,重点加强理论性研究,深入一般性制度与专项制度的整合研究,更多地关注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残疾人群体内部差异性,同时借鉴欧美、拉美等国残疾人福利的成功经验,以更好地完善中国特色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7.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社会救助,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根据宪法,制定本办法。第二条社会救助制度坚持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相衔接,社会救助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社会救助工作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及时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公平、平等和共享是建设城乡统筹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理念,这些理念既是城乡统筹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思想基础,也是建制过程中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制度应当以城乡居民平等的社会保障权为基础。以维护社会公平为目的。最终实现国民共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9.
论社会救助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弢 《中国减灾》2007,(5):22-23
社会救助以维护和保障公民的基本生存权为目标,是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础。作为现代社会保障体系中的独立子系统,社会救助又有着其他社会保障子系统所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政发〔2006〕125号各州、市人民政府,省直各委、办、厅、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加强社会救助工作,保障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现就推进全省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提出以下意见。一、充分认识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合理调节收入分配,认真解决低收入群众的住房、医疗和子女就学等困难问题。建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事关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1.
《吉林政报》2014,(4):14-21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49号现公布《社会救助暂行办法》,自2014年5月1日起施行。总理李克强2014年2月21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社会救助,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根据宪法,制定本办法。第二条社会救助制度坚持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相衔接,社会救助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社会救助工作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及时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建设法治中国的重要保障,中国社会保障法治化建设需要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当前,我国社会保障法治化存在诸多问题,最主要的即法治理念与法治实际相脱节,主要表现为"立法先行"理念与"先试点,后立法"的实践相脱节,"依宪治国"理念与"宪法中关于社会保障权表述不明"的事实相脱节,"有法可依"理念与"社会保障法体系不全面"的现实相脱节,"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理念与"社会保障法律法规质量不高"的现状相脱节。健全我国社会保障法需要树立"立法先行"理念,明确宪法中的社会保障权,完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并提高社会保障立法质量。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逐渐建立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线,对解决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问题至关重要。我国城乡低保、农村五保等制度的实施,对保障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刘振杰 《长白学刊》2010,(2):123-128
公平乃社会保障实然、应然的核心价值理念。社会保障要创造、维护并促进社会公平,仍要受经济发展水平等诸多因素制约,易出现保障水平过低、调节社会差距的能力不足等问题。为此,要继续倡导并坚守公平、正义、共享这一核心价值理念,整合与完善现有的制度安排,防止制度的破裂与碎片化等。  相似文献   

15.
西方社会保障理念经历了四个阶段的演进:《济贫法》阶段的“惩戒术”、社会保险阶段的“怀柔术”、《社会保障法》阶段的反危机之术、《贝弗里奇报告》阶段的公平和普惠。我国的现代社会保障理念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进: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家单位”保障阶段的狭隘平均主义理念、改革开放过程中的效率优先理念以及新时期公平、正义、共享的理念。通过对中西方社会保障理念历史演进的分析,可以得出中西方社会保障理念在理论基础、国家的角色定位、立法实践、文化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徐延辉  谢芳 《学习与实践》2006,(10):100-104
传统的社会保障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贫困农村人口的需要,需要逐步实现社会保障模式的转型。但是贫困的农村社会由于自身“能力贫困”,造成社会保障供给能力低下,无法实现这种转变。本文在对福建省漳州市军溪村实证调查的基础上,提出“教育救助”应该成为构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支柱,认为“教育救助”在改变农村人口能力贫困方面具有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7.
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理念创新与发展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但各地建构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效果却不佳,其关键在于制度建构的理念存在问题,在制度建构的出发点与归宿点上没有达成共识。因此,必须通过理念创新带动思路创新、制度创新和政策创新,真正建构一个"低水平、广覆盖、可持续、可接轨"的进城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记者 《政策》2015,(3):26-29
社会保障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事关全面深化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全局。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十七大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党的十八大提出"社会保障全民覆盖"目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当前,我省社会保障事业取得了哪些突出成就?深化社会保障领域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在哪里?下一步将推出哪些重大改革?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翟天山。  相似文献   

19.
社会救助是最古老的社会保障形式,也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由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对因各种原因导致低于法定最低收入标准的社会成员给予物质援助,以维持其基本生存需要,维护其基本生存权利  相似文献   

20.
社会救助事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一项兜底线、救急难、保民生、促公平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在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发挥着兜底保障作用。2020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在最后一役的关键节点上,2019年12月2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听取了国务院关于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助力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推进社会救助工作情况的报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