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冷战结束后,新孤立主义的言论甚嚣尘上.新孤立主义认为,冷战结束了,美国承担众多国际义务的时代也该结束了,美国应该回到"应有的位置"上来.他们反对"全球干涉主义".但是,这些孤立主义的主张,尤其是大幅度减少海外义务的要求,离现行的美国外交政策距离很大,因此出笼以后并没有也不可能为当时的布什与克林顿政府所采纳.  相似文献   

2.
冷战后美国与印度关系的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孆 《国际观察》2003,(2):39-45
美印关系在冷战结束后由原先的若即若离转变为持续升温,具体表现为:政治上从冷淡疏远到“战略性对话”,经济上从“施予-受赠”到“商务同盟”,军事上从一方有限援助到两军直接联系。其原因主要是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使制约双方关系发展的外部因素发生了变化,而美印两国在谋求各自国家利益时也互有所求。但美印关系在未来发展中仍将受到各种因素的牵制。  相似文献   

3.
冷战后美国对非政策的演变、特点及趋势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冷战后,美国各届政府对非洲政策各有不同侧重点,老布什时期的对非政策重点是抢占前苏联留下的阵地和推行“民主化”,克林顿政府强调通过经贸发展美非关系,小布什上台后,美对非政策重点转向反恐和能源。这些政策有四个共同特点:服务于美全球战略、实用色彩鲜明、选择重点国家、政策手段灵活多样。美国的非洲政策对非洲国家的影响总体上是消极的,今后美仍不会将非洲作为战略重点,但其政策中的积极因素有可能增加。  相似文献   

4.
黄刚 《国际观察》2002,(1):15-18
长期以来,传统的国际关系理论一直主导着人们对国家结盟问题的研究.然而,这一理论在说明和解释当代国家结盟关系方面存在着明显不足,因为它忽视了观念和认同在国家结盟关系中的重要作用.本文利用建构主义视角对冷战后的美日结盟关系进行了分析,指出美日结盟在冷战后的加强,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们分享着观念并存在着相互的积极认同.  相似文献   

5.
现实主义、理想主义、法理主义一直是植根于美国外交实践的三大思想传统。早在几十年之前 ,美国著名的外交史学家、“遏制理论之父”乔治·凯南在其被称为“冷战圣经”的《美国外交 190 0— 195 0》一书中曾说 ,“根深蒂固、无所不在的道德主义与法治主义的观念曾一再阻碍了对国家利益的明确界定与有效追求” ,并倡导“从现实主义中寻找更理性、更沉思熟虑的国际政治观点”。①可见在美国外交史上早就存在着现实主义、理想主义与法理主义这三大思想传统的对立与协调。以此观察冷战后美国的对华政策不难发现 ,“以压促变”也好、“全面接触”也罢 ,美国的对华政策始终在这三大思想传统之间摇摆。然而 ,由于时代的发展以及国际政治现实的变化 ,美国对外政策的这几大思想传统及其在对华政策上的表现又有与以往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内容提要]冷战后美国欧亚大陆战略的调整是美国全球战略调整的核心内容。“9·11事件”以来,美国借反恐之机加紧战略扩张,其欧亚大陆战略呈现出更强的进攻性和冒险性。美国欧亚大陆战略调整以地缘战略为依据,以欧亚大陆为中心,以避免全球性竞争对手的崛起为目标;欧亚平衡、两洋并重,“东扩”与“西进”相协调;重视推进联盟战略,深化美国主导的联盟体系;推行过程注重层次性、递进性和有序性;多头并举,谋取全面利益;重视三边关系,谋求建立“霸权均势”,显示出战略筹划、部署和实施的前瞻性、连续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冷战结束以来 ,美国为了谋求自身的利益 ,调整了它的南亚政策 ,恢复和保持在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的平衡 ,承认印度在南亚的大国地位 ,又牵制其独坝南亚 ;防止南亚地区的核扩散 ,在印巴两国核试爆后 ,都采取相应的制裁措施 ,9 11后又一同取消制裁 ;通过扩大和发展南亚国家的经贸关系 ,加强其在该地区的影响力 ;积极发挥印度的地缘战略作用 ,达到牵制中国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冷战结束后的15年中,美国与印尼的军事合作关系发生了显著变化:由中断到恢复、不断升温。现实主义的权力观根据国际环境发生变化后国家利益的侧重点也会变化这一视角进行解读。建构主义认为,观念会影响身份的建构,美国与印尼观念的变化对它们身份和军事合作产生了重要影响。美印(尼)军事合作关系的恢复和升温,对东南亚地区安全环境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10.
冷战后,美国国会单独针对西藏问题且经参议院或众议院表决通过的提案数量与国会涉藏提案数量相差悬殊,这既缘于国会自身的运作机制,也缘于国会议员惯常的搭便车行为。对于西藏议题,国会参众两院有着大致相同的关注。相比较而言,民主党议员比共和党议员更热衷于西藏问题,但在提案表决上,两党议员易于跨越党派界线形成高度一致的立场。  相似文献   

11.
自1988年缅甸发生政变、军人政权上台执政之后,美国就以“民主”、“人权”为由,对缅甸政府进行孤立、制裁,同时支持缅甸国内民主势力发展,企图以压促变,使缅甸政权更迭,进而建立一个符合美国利益的西方民主式国家。然而,20多年的制裁并未取得美国期望中的结果,中国以及中缅关系的快速发展却使美国感到巨大压力,因此美国调整对缅政策,接触与制裁并举,企图以此促成缅甸的变革,同时离间中缅关系。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来,中国崛起因素越来越渗透到美对华战略定位的总体考虑中来,可以说,目前美对华战略定位均是围绕着如何应对中国崛起这一中心内容展开的。在整个20世纪90年代,中国崛起论并没有真正引起美国政府的重视。进入21世纪后,一方面,中国国力持续增长,国际影响力日益突出和活跃,而另一方面,美经济持续低迷,美政府执意推行新保派“先发制人”战略打击伊拉克引发全球反美主义等,使美国面临着内忧外困的难题。  相似文献   

13.
美国构建后冷战东亚安全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冷战结束以来,美国的东亚安全战略经过近20年的发展与调整,已初步形成和正在努力打造后冷战时期的安全网络模式,即:以保持前沿军事存在和海外基地为基石,以双边军事同盟与准同盟为轴心,以地区多边安全合作机制为辅助模式,以与区域内非同盟、准同盟国家和区域组织进行高层对话为补充形式,在美国的主导下交叉运用。  相似文献   

14.
布什主义、战争与美国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11”之后 ,美国政府的国内外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其标志之一就是“布什主义”的出台。2 0 0 2年 6月 1日美国总统布什在西点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典礼上的演说作为“布什主义”的一个转捩点 ,他不仅在演说中引用马歇尔 194 2年于同校讲的一句话 ,“我们决心在这场可怕的斗争结束前 ,让我们的国旗被全世界公认为既是自由 ,也是压倒一切的力量的象征” ,更拓宽了马歇尔的寓意 ,要求把这面象征“自由”和“压倒一切力量”的美国国旗从美国插到全世界。他说 ,“无论我们高举国旗到何处 ,它不仅代表我们的力量 ,也代表自由。我们国家的事业历来…  相似文献   

15.
塞缪尔·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弗朗西斯·福山的"历史终结论",以及约瑟夫·奈的"软实(权)力说"等均对冷战后美国对中东战略的确立、实施和调整产生了影响,他们学术思想中的政策相关性更构成布什政府对中东战略的重要学理依据.其中,亨廷顿与福山等人的学术理念对"布什主义"影响甚深;约瑟夫·奈则对布什政府修复"美国形象"、后布什政府重振国家实力等积极建言.在美国对中东战略陷入困境之际,亨廷顿等人的学术观念亦遇到现实的严峻挑战,且政府与学界都出现了调整与反思的迹象.探究这些重要的学理因素,旨在深度体认并预判美国对中东战略及其走势,反思美国的国际关系理论对中国学界强化研究"思维的主体性"所产生的销蚀力,为构建"和谐世界"提供坚实的学理支撑.  相似文献   

16.
To fight transnational crime, the United States needs to strengthen its cooperation with Colombia. This initiative, according to the authors, will not only be cost-effective for the United States, it will also signal U.S. willingness to work “by, with and through” other states, and may make possible an expanded regional framework to act against the criminal cartels.  相似文献   

17.
自2003年3月23日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迄今已历四年。四年来,美国软硬实力、内政外交因为这场战争而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国际战略形势又随之出现了哪些变迁?对中国而言,加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是否还将持续?伊拉克战争本身又带来哪些启示?围绕这些问题,《现代国际关系》编辑部举办了“伊拉克战争四周年国际战略形势”专题研讨会,邀请一些知名国际问题专家进行了深入探讨。现将与会专家学者的主要观点辑录刊发,以期对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这些问题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美国在阿富汗战争中的收获与教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阿富汗战争使美国在政治、经济等方面都获益,但美依靠武力、以暴制暴的战争手段无法从根本上真正铲除恐怖主义,同时又给自己带来一系列难以消除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美国新的核战略与冷战时期的核战略在战略思维、战略原则、战略态势等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新的核战略思想也是前者在新形势下的调整、发展和演变.对两者加以比较和分析,有助于我们加深对美国新核战略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冷战结束后 ,中美印三国之间的互动日益加强。鉴于中美印关系是对世界发展起重要作用的大国关系 ,认识和研究中美印三边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正是分别探讨了一国因素如何影响其他两国关系来揭示中美印三边关系如何互动 ,并由此得出三边互动中存在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