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小明 《传承》2011,(25):30-31,69
19世纪30至40年代的欧洲(特别是德国)复杂的社会状况是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形成的现实基础。《莱茵报》时期,德国黑暗的社会现实促使马克思反思黑格尔哲学。在克罗茨纳赫,通过批判黑格尔哲学,马克思找到了实现德国解放的哲学依据——市民决定国家;以及实现途径——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实现人类解放。到巴黎之后,受法国社会主义思想的感染和无产阶级运动的影响,马克思发现了实现人类解放的实践主体——无产阶级。  相似文献   

2.
"正义"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探讨马克思正义观的当代意义,首先必须回到马克思著作文本,挖掘其本真意义。马克思在《博士论文》和《莱茵报》时期所表述的正义思想是基本一致的。借助于对伊壁鸠鲁原子学说的分析,马克思的正义思想在《博士论文》中萌芽,但又超越了伊壁鸠鲁原子学说所表达的正义观;《莱茵报》时期发表的论文把《博士论文》中隐晦表达的正义观运用于分析具体的社会现实,是对《博士论文》中正义思想的运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杨文圣 《前沿》2012,(18):36-38
理性自由思想是马克思《莱茵报》时期最重要、最核心理论.马克思提出自由是人的全部精神的类本质,而新闻出版是人类自由的真正实现,法律是人民自由本质的真正表达,理性自由的国家是人民精神力量的真正代表.深入解读马克思《莱茵报》时期的自由观,对于我们正确把握马克思早期思想的真谛以及其世界观转变的动因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关注赫斯对青年马克思哲学思想成长的实际影响,对我们理解青年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是在赫斯的影响下,马克思迈出了走向共产主义的第一步。以往我们对二人思想关系的研究往往多集中于已经建立共产主义思想的《德法年鉴》时期,而马克思完成由唯心主义向共产主义思想转向的《莱茵报》时期,二人之间的关系却鲜有人提及。1841年赫斯与马克思相识之后,二人都对彼此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赫斯借鉴马克思启蒙运动思想和自我意识哲学进一步完善了尚未成熟的哲学共产主义思想;马克思则在赫斯的引导下完成了向共产主义思想的转变。同时思想的本质差异却注定了二人分道扬镳之结局。二人思想的走向也预示着德国哲学共产主义发展的未来,即赫斯式的"真正的社会主义"与马克思式的科学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5.
徽学研究的历史轨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徽州问题早在明清时期就被人们关注,其地位在20世纪的头30年进一步突出。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是徽学的专题研究阶段,80年代是综合研究阶段,90年代是学科化建设阶段,21世纪正向着国际性的显学迈进。  相似文献   

6.
曲韵畅  赵曼宇 《传承》2014,(10):105-10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是研究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文献,在已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第一卷在收录马克思青年时期的政论性文章外,还收录了马克思在青年时期所创作的诗歌等文学作品,使人们能从另一个角度来认识、了解马克思。第一卷体现了马克思重要的研究方法,同时也表现了马克思个人的坚毅品质。总结马克思研究问题的方法,学习马克思的坚毅品质,对青年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张薇 《前沿》2012,(20):38-39
马克思在《莱茵报》时期所遭遇的“物质利益”问题促使他转向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在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中,马克思发现了“分工”这一范畴,也正是在从“苦恼的疑问”到“历史之谜”的探讨过程中,马克思分工思想逐步成熟并得以确立.通过对马克思“历史之谜”解答过程的研究,能够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马克思分工思想与之前的理论研究之间的逻辑关联,从而更加完整地呈现马克思分工思想形成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8.
公正自古以来都是人们不懈追求的理想目标.从学生时代到《莱茵报》时期的马克思对公正价值的追求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即追求意识自由、平等理性和人类幸福的方式展现在世人面前.这一时期马克思公正观的研究侧重点经历了由对精神自由的高度关注逐渐向现实物质利益转变这一发展过程.虽然青年时期的马克思对公正问题的研究存在认识路径上的偏差,但是他对人类幸福的不懈追求决定了其公正观依然能够为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提供宝贵的理论资源和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是由共产主义理论、政治经济学、唯物史观三者构成的“艺术整体”。它是由《莱茵报》的实践精神引发的。这时,普罗米修斯精神在马克思主义制定中具有重要意义。这里,我们把马克思中学的“毕业论文”、大学的《博士论文》与《莱茵报》的实践联系起来,目的在于把以后经济学的批判研究和黑格尔哲学的批判研究联系起来。这样做是把马克思的早期思想与后期理论的制定内在地联系起来。这是一项全新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计划与市场的第一次思想交锋是150多年前,即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的出版;此后,在20世纪20—30年代和80年代出现了两次全球范围的计划——市场大论争,从实践上看,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都有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以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为特征的未来社会,将会以全新的计划经济配置社会资源。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科学实践观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五个阶段。大学时期,他钻研黑格尔哲学,形成了理性实践观。《莱茵报》时期,他感到了理性与现实的矛盾,促使他把目光转到现实的客观关系中来,试图用政治法律和道德来解决现实的社会问  相似文献   

12.
本世纪30年代,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发表,曾在西方学术界引发了关于“两个马克思”——青年马克思和老年马克思争论的思潮。70年代马克思晚年《人类学笔记》发表后,西方学者又宣称发现了“第三个马克思”——一个文化人类学家的马克思,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对于生产力概念的理解直接制约着他对社会历史阶段的划分。马克思对于生产力的认识有两次质的飞跃,由此决定了他对社会经济形态的认识经历了三个时期。1.萌芽时期(1842——1844年) 马克思在早年任《莱茵报》主编时就开始涉猎经济问题。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一书中马克思探讨了“市民社会和国家的关系”,得出了“市民社会”是“原动力”和“人为基础”因而决定政治国家和法的结论。①此时,  相似文献   

14.
李杰 《理论月刊》2007,(1):13-15
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人学的人道主义解释可以划分为两类:一是“两个马克思”论。他们认为《手稿》的人道主义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晚期的人学思想是早期思想的退化。二是“统一的马克思”论。他们认为“青年马克思”与“老年马克思”的思想实质上是一致的。即,只有一个人本主义的马克思。人道主义的阐释者都把自己学派的观点与马克思人学思想糅合在一起,只突出了马克思人学的价值性,而忽视了其科学性和现实性。  相似文献   

15.
孙英馨 《求索》2011,(3):198-200
中西比较视域下沈从文研究大致分三个阶段:20年代末至50年代、60年代至80年代初期及80年代后期至今。第一阶段的研究无突出主题,具有非系统性和碎片感,是印象主义式批评;第二阶段成为沈从文评论的重要历史时期,新批评式的文本细读所确立起的学理性以及人文主义批评思想是本阶段主要特征,夏志清、金介甫等人的研究极大提升了沈从文的世界文学地位;第三阶段的研究文化意味浓烈,关涉到弗洛伊德思想、尼采和叔本华的生命哲学、基督教文化、卢梭的自然审美观和现代性等问题;平行比较主要在沈从文与福克纳和哈代之间进行。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30年与青年交往观念的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青年的社会交往随着对外开放和体制的转型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从80年代中期的启蒙阶段,到90年代出现功利化交往与适度介入交往,再演变到今天青年追求平等、理智、多元的人际交往.改革开放30年青年在交往观念上的巨大变迁,凸显了由封闭走向开放、在开放中逐渐成熟的时代主题.  相似文献   

17.
张丽 《理论月刊》2012,(2):27-30
马克思恩格斯学术思想关系问题是一个影响深远的学术问题。随着西方马克思主义和西方马克思学等相关思想的陆续传入,国内学界对此问题的关注从20世纪70年代末发展至今,历经三个历史阶段:20世纪80年代的十年,集中译介却无力有效回应;20世纪90年代的十年,独立著书正面应对,批驳"马恩对立论",坚持"马恩一致论"的基本论断;21世纪发展至今,学术争鸣背后进行思考与对话,从观点到方法都有实质性的进步。  相似文献   

18.
《时事资料手册》2004,(6):28-29
政府绩效评估的实践最早可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其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起步阶段,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第二十时期是大规模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第三个时期是规范深化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进入20世纪90年代,政府绩效评估的发展出现了新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王伟凯 《前沿》2010,(3):13-16
《自然辩证法》作为恩格斯没有完成且生前没有发表的著作,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经典。应该说为写这部书,恩格斯历经几十年的努力,从19世纪40年代就开始了这方面的积累和酝酿,大体说来,该书的酝酿时段可分为三个时期:19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初期;50年代中后期至60年代初;60年代至70年代中期。  相似文献   

20.
陈戎 《传承》2007,(7):30-31
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而19世纪初期出现了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转变是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40年代末到60年代末,用了20多年的时间完成的。科学社会主义作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学说,在国际无产阶级运动史上和马克思主义学说里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