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孙晓喜  吕洋 《长白学刊》2023,(1):147-156
先秦乐舞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源头的一个重要构成内容。在其漫长而复杂的历史发展演化过程中,先秦乐舞从依附于原始宗教的从属身份逐渐转化为独立的文化功能,并在先秦时期的礼乐实践中,推动了先秦文化从“礼仪”到“礼制”的跃迁,在“礼崩乐废”之后,先秦乐舞又成为儒家创造礼文化的思想灵感。经过儒家思想改造之后,礼乐实践结构中先秦乐舞的原始观念与感性形式被扬弃,礼乐实践的思想性内容得以引入礼文化系统,并在儒家的思想探索中形成礼文化的独特形式与鲜明风格,从而使先秦乐舞融入中国古代文化的基因之中,成就了中国古代历史特殊的文明样态与特有的文化形式。先秦乐舞为中国古代文化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研究先秦乐舞在中国古代文化发展中的历史角色与社会功能,对于理解中国文化的发展始源与社会形制的演化脉络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相似文献   

2.
宗教问题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我国宗教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充分发挥宗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积极作用的必然选择。从青岛市宗教领域和宗教工作的现状来看,宗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双重作用。要使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深层次相适应,必须着眼于宗教教义理论和宗教组织的适应,充分发挥宗教自身力量,逐步建立起宗教自身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自我完善的机制。  相似文献   

3.
夏畦 《中州统战》2002,(11):4-7
宗教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有其发生、发展和消亡的客观规律。80年来,中国共产党以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对宗教的认识逐步深化,从宗教是私有制社会的残余思想转变为宗教工作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从共产党人必须与宗教作斗争到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从只讲宗教是剥削阶级麻醉人民的鸦片到全面看待宗教的社会作用,对宗教问题的研究逐渐科学、全面、深入。反映在宗教政策方面,就是宗教政策日趋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礼,起源于原始宗教,并由原始宗教的祭祀礼仪发展而来,在长期古代社会发展中,它形成了以血缘为纽带,以等级分配为核心,以伦理道德为本位的思想体系和制度,它既是规定天人关系、人伦关系、统治秩序的法规,也是制约生活方式、伦理道德、生活行为、思想情操的规范,渗透到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礼,作为儒家人伦思想的外在表现,深刻影响和制约着中国传统建筑活动的诸多方面。文中试图通过对传统院落轴线在表达建筑及其环境要素的空间对位关系时所形成的位置、递进、并列、活变等形态特征进行分析,以探讨在传统礼制影响下,院落轴线所具有的人伦特征。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时期宗教的社会作用刍议蒋建华宗教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古今中外,没有哪一个国家或民族不曾有宗教存在。现今全世界总人口中各种宗教徒占半数以上,就我国而言,宗教在社会生活中,不论是从教徒的人数或宗教问题涉及的范围以及它对社会政...  相似文献   

6.
系统论视野下中国古代的礼与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法是礼与法的共同体,中国传统社会是礼与法共同运作的有机体。中国古代礼与法关系问题的讨论,以往的研究视角多采用历史分析法,从礼与法的起源、各自的作用、国家主义的立场等方面予以探讨,这对于明晰两者关系、理解中华法系的精髓和中国传统法文化的基本精神是颇有助益的。本文尝试着将卢曼的法律社会学的系统论导入礼法关系的分析架构中。中国古代社会本身是由礼与法构成的独特社会结构,本文并非指涉礼法关系的内部结构,而是从社会结构这一个外部的视角,以系统论的思路与方法探究两者的关系,以系统功能分化的理论探究中国古代礼与法运作过程中出现了三个方面的悖论,表明在中国古代礼法没有相对的系统分立,而是浑然一体的。  相似文献   

7.
宗教问题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江泽民同志关于宗教问题的“四句话” ,是我国宗教工作的指导方针。其中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是完全可以做得到的。例如 ,伊斯兰教 ,从它的创立看、从它在中国的传播看、从它的内容看 ,都是可以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当然 ,这种适应的政治基础、思想基础和实践基础 ,与过去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8.
宗教能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吗?回答是肯定的。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一个大课题,本文仅从外因内因方面加以分析,以求加深对这一“大课题”的认识和理解。 一、在社会主义时期,外部环境有利于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首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拨乱反正,正本清源,党的宗教政策和国家宗教法律得以正确贯彻执行,我国的宗教活动逐步走上了正常的轨道。为宗教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社会主义社会消灭人剥削人,  相似文献   

9.
<正>巴基斯坦婚礼平常人家的婚礼至少要3天,有钱人家则要前后忙活一周左右。在这段时间里,各种仪式可谓是名目繁多,让人应接不暇,其中的“满亨迪”礼、迎亲和瓦利马三大仪式是每一个婚礼所不能缺少的。“满亨迪”礼可以说是婚礼的序曲,在新郎新娘的家庭成员中举行,双方的家庭还会请来众多客人。仪式开始时,先要由宗教人士诵经,接着在宗教人士和现场宾客的公证下,男女双方签署婚书,这意味着这桩婚事得到了宗教和法律的认可。此后,新郎新娘的家人们便开始了跳舞比赛,人人都要登场亮相。等到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宗教对社会稳定的双重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充分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的有效载体和可行性路径,从而进一步推进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宗教的和谐稳定发展从属于社会稳定发展的大范畴,宗教作为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其积极作用的发挥程度影响社会稳定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当代青年礼文化缺失现状的反思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礼"是人类文明最基本的特征和最重要的标志之一.青年的礼仪素养与社会期望值不符,影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在某些范围内也影响了中国的对外形象.文章从社会、学校、家庭、个体四个方面对青年礼文化缺失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对如何开展青年礼育提出了一些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宗教是与人类伴行甚久的社会现象。在我国社会的现阶段,宗教还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实存在。许多青年学生对宗教还存在种种模糊认识,有些青年学生对宗教还很有兴趣,甚至崇信某种宗教。因此,从理论和实际两个层面对宗教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与研究,强化学校对青年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宗  相似文献   

13.
《西藏统一战线》2002,(3):21-22
区党委统战部副部长陈广庆给全区首期民管会主任培训班学员上了题为《宗教必须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教育课。他从三个方面进行讲授:第一,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宗教工作的目标;第二,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原因;第三,宗教如何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陈广庆以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特别是以江泽民总书记对宗教工作的重要指示为指导,结合藏传佛教实际,  相似文献   

14.
在今天的中国,宗教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表现的协调性越来越明显地显露出来了。从社会调查结果看,近年来信教人数斜线上升,特别是年青人对宗教的兴趣日益浓厚。这种状况向人们提出了令人深思的新问题:宗教对改革开放的社会生活产生了什么作用?宗教道德与社会主义道德能否一致、协调,从而有益于社会的发展?这些  相似文献   

15.
刘高勇 《理论月刊》2008,(3):118-120
法律被一个社会所信仰的关键前提之一,在于它必须是一个民族传统的某种形式的延续.从这个角度看,自汉代初年的"引礼入律"就是将中国古代社会久远的传统注入到法家建构的法律体系之中,并统摄在儒家思想的灵魂之下,由此使法家的法律体系获得长久的生命力.儒家思想所具有的宗教及世俗的双重特征,官方意识形态的权威地位,自上而下的实践表达,使这种信仰极易为民众所接受,并持续近二千年之久.近代以来,对中国传统的人为割裂,是今日中国社会法律信仰难以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这是建设法治社会必须面对与反思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6.
略谈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是人类社会的产物。它的产生和发展必然依附于社会,各宗教都是在适应社会中求生存,求发展。奴隶制社会中的宗教是这样,封建社会中的宗教是这样,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宗教是这样,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宗教也是这样。社会主义社会,宗教之所以能长期存在,也主要表现在它能...  相似文献   

17.
宗教有两种,一是自然宗教,一是人为宗教。这说的是它们的产生方式。从它们的社会功能看,自然宗教,就是为自然的宗教。它的目的,是解释自然,征服自然,或者说,是为了调和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人为宗教,应叫作为人宗教。它的目的,是解释社会现象。并企图建立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调和和解决人与人的矛盾。  相似文献   

18.
华南少数民族妇女与宗教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数民族妇女是华南少数民族宗教文化活动中的重要社会角色。一方面,女性宗教偶像崇拜表现较为突出,形式多样。另一方面,少数民族妇女也积极参与各种宗教活动,充分发挥社会性别的功能特色。进一步丰富了华南少数民族地区宗教文化的发展内容与特点,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少数民族妇女在社会发展中所具有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问题,这个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重大问题。自1993年党中央正式提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命题以来,学界、政界和宗教界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对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对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归纳总结,对推进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工作和相关问题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埃米尔·杜克海姆是宗教社会学创始人之一。从社会学角度研究宗教,杜克海姆对宗教的意义及宗教的起源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民族的神——图腾不是别的,就是民族自己。而社会,造成了这种“集体表象”,社会是宗教体验的最终源泉。杜克海姆达成了科学与宗教的协调,但其理论本身,也存在着难以克服的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