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明清时期,鄂东地区文化勃兴,人才蔚起,黄州府科甲兴旺更名列各府第一。这种文化地理的变动,彻底改变了湖北文化重心长期徘徊于江汉地区的格局。探察这种文化变迁及其背后蕴涵的社会原因,是明清湖北文化史研究饶有兴味的课题,同时对研究民国至当代黄州地区人文昌盛现象,也有追根溯源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薛政超  舒求 《思想战线》2023,49(1):135-145
近80年以来的明清士绅研究,或将士绅的身份与官僚制、土地占有形态及相应生产关系相结合,形成国家统治论、乡绅土地所有论和乡绅支配论;或将士绅的身份与基层社会、地方民众相结合,形成双轨政治论、真空填补论和家乡情结论;或从社会阶层流动的角度观察士绅阶层的兴起、持续与衰落过程及其与国家、社会的关系;或将士绅等精英群体与特定“场”或“场域”相结合,形成地域社会论和地方策略等场域精英论。这些研究呈现出从国家、社会到地域,从身份论转向功能论,以及从政策决定到资源策略等研究视角、研究取向、研究逻辑的变化。而从“富民”观察“士绅”,有利于从宋元明清的整体性、社会发展的阶段性和经济因素的基础性作用来揭示明清士绅的社会属性,避免以往研究对于地域性、身份性和策略性等因素的过分偏向。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传统社会,士绅群体自觉地维护着基层政治秩序和传统文化秩序。传统的士绅具有儒家知识分子的公共性格,他们隆礼尊法、关心政治、参与社会、注重文化。士绅阶层借助绅权,积极参与民间基层治理,并扮演着重要的法律人角色。正是由于士绅群体的积极参与,使得中国传统社会的基层统治异常稳定。而由于士绅深谙儒礼,又使得中国传统社会的法治点缀上人性柔情的伦理色彩。  相似文献   

4.
以"寓公"与"士人"为代表的南宋居乡士绅群体既是官民之间的媒介,又是基层空间秩序的重要维持者。他们置身于县治的背景之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县级官府统治力的不足。他们的影响并非完全体现在其与县治的良性互动之上,也不乏在基层权力空间中的激烈较量。"民化"与"官化"是对县治背景下的居乡士绅群体活动轨迹的两种反向的描述。伴随着自身的"民化",士绅群体给县治的展开制造了障碍。"官化",即充当地方官的职能角色并协调基层公共事务。在官方力量缺席的情况下,居乡的士绅群体也能主动介入并发挥着许多积极的作用。通过考察南宋士绅群体的变迁,可以窥见传统中国的基层治理带有怎样的文化基因,又会遇到哪些问题与挑战。  相似文献   

5.
开明士绅(绅士)这一历史群体,在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共领导的各抗日根据地"三三制"民主政权中属于中间势力的一部分.在抗战初期及中期,中共为团结开明士绅共同抗日,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但在抗战后期,中共的开明士绅工作出现了较明显的弱化倾向.本文以中共华北抗日根据地的开明士绅工作为例,分析了这一弱化倾向的表现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6.
明清两朝出于政治、军事之考虑,在贵州先后多次实施大规模屯政,留戍军士,设置屯堡,守卫边防,以纾民力,形成屯堡与当地"夷寨"同处共生的地域格局.时因背景特殊,屯堡设置大多兼具防范"夷族"叛乱之功能,故在屯堡族群与"夷寨"族群之间人为筑起了一道隔离藩篱,阻隔着彼此的交往与联系.在隔离的历史环境下,族群内部产生了文化认同的基础和动力,并促成各自内生起顽强守护生存边界的强烈意识.在历史有限的互动中,融而未合,保持了鲜明的文化个性,折射出适时"隔离"有利于族群文化个性保存、延续和发展的史实.  相似文献   

7.
冯贤亮 《人民论坛》2021,(3):110-112
明清时期的江南,在中国区域发展史中颇具核心性,是讨论中国历史发展的总体样貌、基本特征以及各种问题意识归纳的试验场。明清时期江南的社会生活与文化变迁,能够有力地观照出社会的变动和王朝统治的因应等内容,反映出江南的地方文化、政治文化、精英文化、生活文化与家庭文化等的多样化特质。包容性、创新性、引领性与时代性可以代表江南及其社会文化的核心表现与精神标识。  相似文献   

8.
方慧 《青年探索》2010,(5):60-65
在当今高度信息化、媒介化的社会中,大众传媒作为传播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方式和手段,在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调查显示,青少年对大众传媒传播传统文化现状的认知度较高;情感上普遍认同,亦不简单迷信和盲从;覆盖面广、形式丰富生动是大众传媒传承传统文化的主要优势;实现途径上影视、网络等方式更受青睐。鉴于此,广大青少年教育工作者应致力于充分挖掘和发挥大众传媒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功用,进一步加大力度推进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和社区四位一体的教育合力。  相似文献   

9.
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传承中的伦理思考——以贵州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的整体构成和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发源地原住民改变贫穷落后面貌,跟上现代化步伐,享受现代文明成果的愿望是原生态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内在动因,传承是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发展的应有之义,发展是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传承的必由之路.保护好民族的根源文化、精神植被和实现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发源地原住民现代化愿望不是非此即彼,而是辩证统一的.  相似文献   

10.
王秀卿 《人民论坛》2014,(12):125-127
家法族规是中国传统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国家法律具有同源性和互补性。明清时期家法族规高度发展并达到鼎盛,既宣扬传统礼治思想,迎合儒家伦理道德,又配合国家法律实践,维护基层社会秩序。文章以历史文化遗产丰厚的山西为佐证,剖析明清家法族规合礼合法因素,发掘、还原家法族规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为积极构建一种自上而下的全新社会行为规范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韦立勋 《当代广西》2014,(24):50-50
正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加上西方文化对中国本土文化的冲击,追求视觉快感的电视、网络文化逐渐占据了我们的文化生活,民间文化渐行渐远。为了更好地传承与发展民间文化,河池市金城江区把民间文化与旅游有机结合起来,成功推出下洛"扁担文化旅游节",并以其为平台和契机,全面弘扬扁担文化这一民间特色文化精髓。一、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江凌 《长江论坛》2011,(6):25-29
每个城市的文化因其底蕴不同而各显特色,因而不同的城市具有不同的文化特征,反映出一个城市的文化状态。城市文化精神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当前,培育和确定城市文化精神已成为一种积极的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软实力竞争策略。它主要从以下三个角度把握:一是历史文化传统;二是城市精神文化建设与城市文化精神培育;三是市民共识与城市文化精神认同。黄冈的城市文化精神可以定位于"承继先贤,自强不息,敢作敢为,开拓创新",亦或"承继先贤,开拓创新,开放包容,有所作为"等。  相似文献   

13.
明朝廷对湖广土司的管理非常注重依靠文化的影响作用,达到以文化之的目的。其方式和内容主要是令土司子弟入学,接受系统的学校教育和命令土司参加各种重大典礼,在典礼上使土司接受礼仪熏陶。当土司履行征调等义务时,明廷又会通过奖励或惩罚等措施在土司心中置入“忠勇”等观念。这些文化涵育措施对湖广土司发挥了重要影响。在日常生活中,土司广泛结交汉族知识分子,与之展开文化交流,一些土司的汉文化水平不断提高,表现出一种从地方霸主向“士绅化”转变的倾向,他们与朝廷的联系不断紧密,对中央朝廷的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4.
非洲岛国毛里求斯有华侨华人近四万,占毛国总人口的3%。其中,老华侨华人三万多,广东梅县地区客家人约占90%,大多已入毛国籍。客家华人在毛国经济、社会、文化各个领域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享有一定的社会和经济地位。毛岛客家人非常重视子弟的传统教育和传承发展客家文化,他们与当地其他族群人民友好相处,共同发展、繁荣、丰富毛国的多元文化。  相似文献   

15.
蒙古贞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阜新蒙古剧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日 《前沿》2009,(1):85-87
阜新蒙古剧有着独特的表现形式和文化魅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领域的冲击,目前阜新蒙古剧面临着严重的挑战。把曾带给蒙古贞人民欢声笑语的阜新蒙古剧传承发展下去,是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着重对阜新蒙古剧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为蒙古剧的未来发展提出相关的意见。  相似文献   

16.
一个地域乃至国家的民族及其文化认同感取决于公众所共有的历史记忆与文化记忆。而历史景观作为一个历史见证者,亦扮演着文化象征的重要角色。在历史景观身上,深刻体现着民众对其历史与文化的双重记忆。本文以湖北黄州东坡赤壁为例,依托发生于此的史实与传说,试图探析蕴涵于历史景观之中的民众的公共记忆在诸如文字、仪式等传承媒介中代代相继的原因与过程。  相似文献   

17.
明清之际,湖北地方官学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随着封建科举制度弊端凸显,以科举应试为中心的地方官学教育系统日趋式微。这一时期湖北人口剧增,经济社会发展较快,地方社学、义学、私塾等启蒙教育、基础教育发展迅速,官学无法满足地方中等教育的需要。因此,书院取代湖北官学,成为地方培养人材的主要教育场所和科举应试的教育机构。同时,湖北书院也是地方的学术、文化中心。  相似文献   

18.
明清时期,孔氏南宗族人继承南渡以来的优秀传统,谨守祖训,承传礼仪,不断完善宗族规制,形成了底蕴深厚、特色鲜明的宗族文化.南宗族学在很大程度上折射出当时衢州儒学的发展方向,在与社会现实结合中推动了儒家在衢州地区的发展.南宗士人的诗文佳作蕴含深厚的人文内涵和具有崇高的人格风范.孔氏南宗凭借其独特的宗族文化,与当地望族一道,身体力行,对促进当地和谐稳定、推动好学尚理之风、静化民风民俗、丰富精神世界,都起到了示范辐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明清至近代,福建一方面传承以闽学为核心的儒学传统文化,另一方面,由于封建社会走向没落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也出现了封建思想的异端,其代表人物是林兆恩和李贽。南于两方列强的侵略扩张,福建还出现了郑成功的抗夷御侮、“通洋裕围”思想,  相似文献   

20.
花溪地区的少数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但是在文化全球化、全球城镇化的背景下,花溪地区传承了千百年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开始变得面目全非。在贵州一轮接一轮的城镇化浪潮中,除了花溪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化,还有许多别的地区别的民族文化慢慢地被同质化和消解,这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损失,也是整个人类文明的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