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理论与当代》2008,(12):8-9
波澜壮阔的中国的改革开放发端于农村、破题于农村,农村改革开启了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程。30年来,贵州农村改革探索和总结了一系列新经验、新创举,特别是关岭的顶云经验、湄潭的土地制度改革试验、毕节试验区扶贫开发、生态建设的经验对于全国的农村改革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1978年,我们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从那时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坚定不移、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新的壮丽史诗。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华民旅伟大复兴展现出令人心向往之的光明前景。  相似文献   

3.
陈述 《实践》2013,(9):30
中共十六大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那么"小康社会"这一概念是如何提出的呢?邓小平提出"小康社会"概念1979年12月6日,在会见来访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邓小平第一次用"小康"来描述"中国式的现代化"。邓小平的设想反映了对我国几十年建设社会主义的客观估量,他首次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加以定量化、形象化,提出具体设想。从此,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在20世纪末的发展目标定位于"小康"。  相似文献   

4.
肖杰 《当代贵州》2008,(23):20-20
11月11日,“顶云经验”纪念园揭碑开园仪式暨“顶云经验”30周年纪念大会在安顺市关岭自治县顶云乡“顶云经验”纪念园举行。省政协副主席陈海峰出席。陈海峰在致辞时指出,“顶云经验”是全国实行农村改革最早的典型之一,迈出了我省农村改革的第一步。对安顺乃至全省的改革、特别是农业经济体制改革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世纪桥》2009,(21):F0002-F0002
党的十七大把改革开放的目的概括为三句话: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简略,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6.
李衡 《世纪桥》2003,(6):1-1
党的十六大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纲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充分反映了现阶段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体现了时代精神。 第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经济。经济是基础,全面建设小康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要根据世界科技发展新趋势、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新格局和我国经济成长新阶段的客观要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  相似文献   

7.
徐静 《当代贵州》2009,(3):50-51
美国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诺思,用"路径依赖"理论成功地揭示了经济制度的演进规律,获得了1993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相似文献   

8.
武汉,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古城,是白云黄鹤的故里,是全国建城最早的特大城市,是中部地区的工业、金融、商业、科研和文化教育中心,是现代"中国光谷"高科技光电技术产品生产的发源地。近年来,中共武汉市委教育工委、武汉市教育局切实加强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开办党校,定期培训学校党务干部;成立党建研究会,提高学校党建工作水平;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激活党建工作活力。该市创造性地做好学校党建工作,富有特色,卓有成效。本刊特此摘要发表武汉市教育战线党建研究会2005年度优秀论文一、二等奖文章,以期广大读者从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学习借鉴武汉市学校党建工作的经验和作法。  相似文献   

9.
《天津支部生活》2008,(12):45-45
国以民为本。改革开放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始终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将改善民生、保障民生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在社会建设的过程中把教育作为民生之基、就业作为民生之本、收入分配作为民生之源、社会保障作为民生安全网,从而使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生活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0.
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屡禁不止的腐败现象严重影响着党和国家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江苏省灌南县镇中小学党支部和校长室一班人在拒腐防变、加强廉政建设的过程中,从源头抓起,实行“阳光财务”,促进了学校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30年间,中国从经济濒临崩溃成长为全球重要经济体,这是国家生命力充分进发的30年,更是广大人民群众各种选择和利益得以逐步舒张的30年。这30年是伟大的30年,是祖国大地山河面貌巨变的30年,也是中国人民改写历史、谱写新篇章的30年。这是一个带有根本眭的转折。在庆祝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之时,重温那一段历史进程,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将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12.
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体现,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也是治国安邦的基本方略。正因为如此,党的十七大以非常鲜明的语言,提出了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  相似文献   

13.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我们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大力发展经济,发展教育和科学文化事业,着眼于物质、政治和精神三大文明的协调发展,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而奋斗。  相似文献   

14.
《广东党史》2010,(12):56-56
<正>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披荆斩棘、勇往直前,带领中国人民创建了新中国,领导人民进行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建设,带领人民进入  相似文献   

15.
戴辰 《世纪桥》2006,(3):80-80
每年全国“两会”的热点话题突出体现在一些热门关键词上。《北京日报·理论周刊》对改革开放以来“两会”的热门词汇进行了一个梳理,文章说,尽管这一梳理不甚准确、完备,但至少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两会”热点的变迁历程。  相似文献   

16.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根本任务。8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加强先进性建设,不仅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都保持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于当前大力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积极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具有十分重要而深刻的启  相似文献   

17.
卢继元  孙博涵 《唯实》2011,(11):15-1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生建设成就斐然。其基本经验是:必须不断深化对"三大规律"的认识,从揭示规律的高度增强民生建设的自觉性;必须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改善民生状况的第一要务,为民生建设奠定坚实物质基础;必须深刻吸取国际共运的经验教训,把民生建设与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与共产党的兴衰成败紧密联系起来;必须精准把握当代中国的改革方向,让改善民生成为衡量当代中国改革成败得失的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18.
从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提出中国共产党人要"赶考"以来,中国共产党交出了一份又一份合格的"答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赶考"初心。目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我们应该铭记"赶考"初心,总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赶考"的经验,继续新的"赶考"征程,在深刻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大意义的基础上,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新的"赶考"的起点,戒骄戒躁、凝心聚力,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相似文献   

19.
就整体的改革开放历程而言,中国40年来的发展是在持续深入反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明形态”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的基本问题域中生发的,并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明方位”这一根本性、终极性问题的持续反思、阐释和回应。经历了“两个基本问题”“两个回归”与“社会主义文明方位”的提出;“二位一体”文明方位与对“资本二重性”的初步认识;“三位一体”文明方位与对改革全面性的深入反思;“四位一体”文明方位与对发展全面性的重新审视的历史过程,并最终完成从“二位一体”文明方位到“五位一体”文明方位的理念和实践的伟大飞跃。  相似文献   

20.
《党课》2007,(8):18-19
理论界普遍认为,在党的十七大召开之前,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发表的重要讲话,全面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实践经验,高度概括了党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深刻阐述了事关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若干重大问题,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主要任务和大政方针,充分反映了我国发展新阶段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为党的十七大召开作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准备,对于更好地团结和动员全党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