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人权问题是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焦点之一。西方资产阶级往往以人权的抽象形式掩盖其阶级实质,把符合自己政治经济要求的具体人权夸大为一般人权,以此规范和攻击社会主义制度。因此,必须揭示人权的阶级实质。本文拟从人权理论的提出。  相似文献   

2.
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资本主义社会人权状况的理论分析来看,马克思主义人权观至少有以下几个基本观点:第—,人权的历史观.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权是一个历史的范畴,而不是自然的范畴.第二,人权的阶级观.在阶级社会中人权终将表现为特定社会阶级的特定权力要求.第三,人权的经济观.马克思主义并不一般地否定财产权的人权意义,而是否定生产资料私有制特别是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的财产私有权.  相似文献   

3.
人权是社会的、历史的、具体的、也是发展变化的。从中外人权发展的历史看,有主权才有人权,生存权和发展权是中国人权的首要问题,西方的"人权外交"只是维护其国家利益的工具。维护主权、促进人权进步的斗争,涉及政治经济制度的基本建设,涉及综合国力和公民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为了维护主权,我们必须集中精力,自强不息。  相似文献   

4.
在对人权问题开展进一步讨论的过程中,人们正越来越认识到资产阶级人权论与社会主义人权观之间所存在的种种差别.资产阶级人权论从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出发,以抽象的人代替社会的人、阶级的人,以抽象的权利代替具体的权利、阶级的权利,因而无法正确说明人权的起源与发展,不能合理解释人权的本质及特征.社会主义人权观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从社会生产方式及其历史发展的客观角度去探讨  相似文献   

5.
理性主义的思维方式使自然权利成为普世的价值规范的同时,也使人权普世价值观陷入一种反历史的困境;在实践中,只有克服人权普世价值的理性主义的技术霸权,把人权普世价值和具体的环境相结合,人权普世价值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6.
俞邃 《理论视野》2004,(5):16-18
人权问题不只是一个理论问题,更大程度上是一个政治问题。人权问题本属一个国家的内政,却往往成为引发固际争端的是非因素。在当今世界,围绕人权的斗争和较量比比皆是,以“维护人权”为名行干涉别国主权之实,成为霸权主义的一种时尚。本文侧重从实践意义上,就这个问题谈点“见习”看法。 一、要合理继承人类文明在人权问题上的历史遗产;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人权观要与时俱进地加以发展 “人权”是一个高尚的名词。人权问题是人类社  相似文献   

7.
人权问题,涉及到政治、外交、经济、历史、法律、哲学等诸多领域,错综复杂。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借口人权问题,到处摇唇鼓舌,混淆视听,以售其奸,使人权问题更加扑朔迷离,欺骗和迷惑了许多人。为揭穿资产阶级人权问题上的虚伪性和欺骗性,树立科学的人权观,本文拟就人权问题的几个关系做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8.
赵晓光 《理论探讨》2001,3(1):17-18
邓小平人权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组成部分和重要内容 ,是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它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的新境界 ,把人权运动和人权理论推向了一个新高度。邓小平人权理论富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强调维护社会主义人权 ;争取全人类的人权 ;维护人权反对霸权。  相似文献   

9.
人权是人之为人的基本权利,人性是人之为人的根本属性,人权与人性具有密切的联系。只有从人性入手,才能深得人权的要义。人不仅仅是“经济人”、“政治人”、“道德人”、“社会人”或“文化人”,人是追求各种价值的“经济人”。从“价值人”理论的视野里,人权的实质是人对各种价值的追求权;人权确保的不是某种具体的权利,而是权利的全面性;人权全面性的实现是一个历史过程,我们必须积极地促进人权从片面人权向全面人权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人权法律关系理论的基础上,系统地探讨了刑事诉讼人权保障法律关系理论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刑事诉讼人权保障法律关系理论为全面周到地分析刑事诉讼人权保障法律问题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通过这个理论,明确了国家机关在刑事诉讼人权保障问题中的义务主体地位,从而为进一步研究国家机关在该问题上的各种具体义务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1.
我们一度把人权看作是资产阶级的旗号,不屑于谈论人权,甚至讳言人权,因而有人就利用人权问题往我们身上泼脏水,也有人利用人权问题制造混乱,连我们自己许多人在人权问题上也产生了种种误解和错误观念。人权本来是社会主义问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近现代宪政运动发展的历史上,革命根据地的人权理论与实践,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长达28年之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根据地政权建设过程中,在这方面的艰难探索和实践,留下了丰富而珍贵的历史资料,值得我们很好地整理、发掘和系统地研究,以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有益于我们今天人权的理论建设和实践。1991年《中国的人权状况》白皮书发表以来,随着人权问题研究的深入和拓展,我国党史和法制史学界的一些理论工作者开始探讨革命根据地、主要是抗日根据地的人权保障这一重大课题,并发表了一系列学术论著。…  相似文献   

13.
国家主权原则是世界各国在长期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处理国家间关系的重要准则,是当代国际关系的基础。人权是人类自我意识不断发展、尊严和价值不断提升的结果,是国家主权的最后来源。人权与主权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国家主权原则没有过时,国际人权没有否定国家主权原则。不能借口人权干涉别国内政。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权保障中央党校理论部马郑刚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为人权保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与此同时,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变型,人权保障也会面临一系列新的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尤其在经济体制的过渡时期,在各种利益发生调整变...  相似文献   

15.
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鼓吹者经常在"人权"问题上做文章,攻击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胡说我们国家不讲"人权","不把人当人".他们振振有词,好象抓到了什么把柄似的.那么,究竟什么是"人权"?他们的所谓"人权"和我们讲的"人权"有什么不同?这是我们必须弄清楚的.什么是"人权"?对"人权"这一概念我们应该作历史的具体分析.所谓"人权",泛指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资产阶级政治家认为这种权  相似文献   

16.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国共两党尖锐对立,阶级矛盾日趋激化的形势下,以胡适、罗隆基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以《新月》杂志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带有明显政治倾向的松散联盟——人权派,掀起了一场人权运动。他们援引西方的天赋人权观念,宣扬人权至上,要求制定宪法,鼓吹言论自由,主张实行资产阶级的专家政治,既反对国民党的专制统治、一党独裁,又诋毁马克思主义、中国革命运动,企图使中国走上英美式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道路。由于他们理论上的错误与危害,政治上的落后和软弱,注定了人权运动在中国破产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17.
美国对华人权政策是其人权外交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该政策以美国的价值观和人权模式作为衡量中国人权状况的标准,把人权作为处理对华关系的一个准则。近些年来,在这一政策的指导下,美国利用双边和多边关系不断提出所谓的“西藏人权”问题、“政治犯”“良心犯”问题、“妇女人权”问题、“宗教自由”问题、法轮功问题等,谴责中国的人权状况,对中美关系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那么,美国对华人权政策是如何产生的?其实质是什么?本文试作一探讨。一、世界格局和东、西矛盾的新变化新特点是美国对华人权政策的时代根源美国人权外…  相似文献   

18.
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讲过:在各种名词中,最能打动人心的莫过于“自由”一词了。然而也没有哪个词象“自由”一词,那样“歧义丛生”。这话也适用于人权这个伟大的名词。目前,关于何谓人权,国内学术理论界众说不一。有的认为,人权是指人的基本权利,即人的生存、自由和民族平等的权利,公民权是人权的具体体现;有的认为,人权是指人身的安全、自由和其他各项民主权利的总和,人权泛指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有的认为,人权是得到社会承认的人的一切权利,其中包括宪法所规定的公民权利;有的认为,人权就是指“基本人权,即生存、发展、平等、自由”;有的则认为,人权的概念有三层含义,即基本人权、公民权、人的一切权利,主张“我们讲的人权是基本人权,  相似文献   

19.
一、《联合回宪章》和《世界人权宣言》 所宣布的人权是一个完整的概念 一个国家的人权状况如何,具体反映在每个人身上,应该以他们的物质生活、精神面貌、社会风尚、道德水平和法治精神为依据。人权是一个完整概念,决不能仅以某个公约的某项规定来判断一个国家人权状况的好坏,然后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例如,中国目前还没有废除死刑,有些国家就说中国没有人权,因而不能撤销对中国的武器禁售令。这是以人权问题为借口,达到其某种政治图谋。 事实上,当联合国1945年10月24日正式成立的时候,50个创始会员国在《联合国宪章》序言里就庄严宣告,“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重申基本人权,人格尊严与价值,以及男女与大小各国平等权利之信  相似文献   

20.
人权与一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相联系。一方面,人权的内涵和人权保障不能超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定状况;另一方面,人权的内涵和人权保障必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具有新的内容和新的要求。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给人权保障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和新的时代要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情况相适应,我国人权保障要更加注重法治化、全面性、可持续和绿色化。这既是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认识维度,也是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行动维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