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联合报道组:感谢林省长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采访。请您谈一下建设贵广快速大通道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提出的?  相似文献   

2.
冠恒 《前线》2015,(2):120
《论语·卫灵公》记载孔子说过这么一段话,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在孔子时代,"君子"主要指为官从政者,为官从政的人应当关心为官从政之道,而不要像普通人那样关心衣食。就像普通人种田,就是再努力耕种,一旦遇到天灾,庄稼歉收,还是免不了忍饥挨饿。如果学习为官之道,学成之后出去为官从政,就可以得到丰厚的俸禄;就是遇上灾年,也不会挨饿。所以,为官从政者应当担心为官从政之道有没有掌握,而不必去担心物质的贫穷。  相似文献   

3.
1895年,刘文辉出生在四川。上有五位兄长,刘文辉排行第六,谓老幺。民同年问,刘氏家族出了3个军长8个师长15个旅长,2个省长、2个省主席和1个战区司令长官。刘义辉、刘湘为叔侄,是家族最耀眼的将晕。两人均先后担任过川军军长、四川省主席。两人又都参加过四川军阀的争斗,也受过蒋介石的拉拢或打压。  相似文献   

4.
1949年9月底,开国大典迫在眉睫了,张澜还没有准备登上天安门城楼时穿的新服装.一位年轻的工作人员问他:是要定做,还是去买套现成的?张澜打量了一下身上穿的土布长衫,说:“就穿一件长衫,不就挺好吗?”  相似文献   

5.
“字之曰道”是《老子》使用“道”这个词的来源出处,弄清这句话的意思,是把握《老子》书中“道”字的词性及其含义的关键所在。“字之曰道”而非“名之曰道”,是意味着被“字之曰道”的东西以其“寂”(无音)“寥”(无形)而无可“形声”,也无可“象形”,所以无法给它取“名”,只能给它取“字”,故“字之曰道”蕴含“道常无名”之意。而“道”作为“字”(而非“名”)既可以作“行”(动词)解,亦可以作“路”(名词)解。当作“行”(动词)解时,“道”是表示“周行而不殆”的运动过程;当作“路”(名词)解时,“道”是表示以“反”为本质内容的运动规律。  相似文献   

6.
《党的建设》2009,(8):45-45
唐蕃古道是唐代由关陇道南线的临洮分剐经河州或兰州进入青海的鄯城(今西宁),再南下直至吐蕃都城逻些(今西藏拉萨)的道路。这条道路按照地域和形成时间可分为两段,一段是河湟道,形成较早;一段是吐蕃道,正式畅通于文成公主进藏时(贞观八年前)。通过河湟道可沟通西域,通过吐蕃道可到达尼波罗(今尼泊尔)和印度。唐蕃古道是汉藏人民共同开发的一条道路,在中国历史上曾起过极其  相似文献   

7.
《新长征》2013,(9):56-57
<正>"道",其本意为"一达谓之道",说白了就是人走的路。但在中国古代,"道"却有着广泛的含义。"道可道,非常道。"老子所说的"道",是指宇宙的本原和规律。"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庄子所说的"道",是指独立自存、超越时空的绝对精神。至于孔子所说的"道",其核心是仁  相似文献   

8.
开国大典上,那位身穿长衫、银髯飘拂站在毛泽东、周恩来身边的老者,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民主同盟主席张澜。敢于抗上,被誉为"川北圣人"张澜,字表方,四川南充人。早年留学日本,完成学业后回到家乡南充县顺庆府官立中学堂任教,被任命为教务长。后来成为人民军队总司令的朱德就是张澜这一时期的学生。  相似文献   

9.
<正>据媒体报道,在近期召开的四川省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的一场小组讨论中,四川省省长尹力分享了自己"微服私访"九寨沟的一段经历。他借此提醒地方政府,不要沉迷于传统的旅游发展方式,要转变观念,把旅游业发展放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里面去思考。尹力省长的"私访",立即引起人们的热议,大家不禁为之叫好。诚然,很多地方领导平时也非常重视到基层调  相似文献   

10.
缘书求道     
读书为学最紧要的是明哓读书之道。每见同为读书之人,有人虽饱读卷籍、皓首穷经而无所成,有人虽所学不多,竞也有能以半部《论语》而指点江山、垂治天下,其结果可谓天壤之别。或日,人无书缘,谈何求道,而缘书以求道者,非经一番磨砺,恐难登堂入室。回忆自己读书旧事,尤有此感。  相似文献   

11.
缘书求道     
读书为学最紧要的是明哓读书之道。每见同为读书之人,有人虽饱读卷籍、皓首穷经而无所成,有人虽所学不多,竞也有能以半部《论语》而指点江山、垂治天下,其结果可谓天壤之别。或日,人无书缘,谈何求道,而缘书以求道者,非经一番磨砺,恐难登堂入室。回忆自己读书旧事,尤有此感。  相似文献   

12.
《党员干部之友》2013,(12):48-48
情志调养,含而不雾 冬季光照时间短,有些人一入冬就感觉精神欠佳、心烦不安,压力过大,这是冬季抑郁症的表现。俗话说病由心生,长期处于心情抑郁的人容易引发各种疾病,所以冬季养生要保持舒缓、平和、恬淡的精神状态,顺应自然之道,以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  相似文献   

13.
论道首谈无、有。无、有者,一论宇宙的存在和起源。"无"是指人的感官无法感知的存在,即"虚在之在"。"有"是指人的感官可以感知的存在,即"实在之在"。道所指的存在,具有无(虚在)和有(实在)两种性质。无,是天地之源;有,是万物之源。这是指宇宙存在的性质和起源。二论修道的路径和境界。道不可言,然而道可修。常无,以观虚在之妙;常有,以观实在之徼。这是指修道的路径。三论同出异名,玄之又玄。无有同源,同源于存在。任何一种存在,既是有,也是无,同谓之玄。以自身之无有,通天地万物之无有,是为玄之又玄。玄之又玄,乃洞悉一切存在的奥妙之门。  相似文献   

14.
除夕晚,湖北省委副书记、省长李鸿忠在湖北省公安厅视频会议系统上,当场给武汉市公安局局长出了3道考题:一是通过视频系统查看公安民警在第一线开展保卫工作的情况,二是要求局长回答全市有多少电视监控摄像头,三是要求“迅速调一辆巡逻车至省政府门口”。省长出的前两道题不难,而第三道题考的却是实实在在的“真功夫”。  相似文献   

15.
张澜的清廉     
何小文 《湘潮》2011,(8):48-48
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城楼上,张澜穿着旧布长衫,头戴瓜皮帽,银髯飘拂,精神矍烁,站在毛泽东身旁,成为共和国开国领袖群体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位。可别小瞧这身粗布行头,它不仅给人一种不阿世、不媚俗的深刻印象,而且体现了崇尚现代文明的基本理念,体现了“长袍先生”张澜的分外清廉。  相似文献   

16.
在央视日前播出的电视剧《民主之阑》中,在1949年的共和国开国大典上,一位老者格外引人注目:他头戴瓜皮帽,身着褪了色的土布长衫,蓄着银白色长须,时不时还用梳子梳理几下。毛泽东对他格外尊重,口口声声称他“表老”。他就是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张澜。张澜是中国早期的民主革命家,四川南充人,曾领导过四川保路运动,当过中国民主同盟主席。他在四川为官时,因  相似文献   

17.
在先秦道家看来,“道”没有明确的形体,超乎世俗认知,非人类的“视”、“听”、“抟”、“言”等所能认识和把握,因而指出“道”不可道。然而,老庄并没有放弃对“道”的阐发,而是采用了特殊的方式来帮助世人理解“道”本身。即以道与万物之关系为言说的起点;以天道、地道、圣人之道为言说的参照;以似、若、几、或、近、比等为言说的语辞;以“寓言”、“重言”和“卮言”为言说的方式;以得道者对战争、百姓、为政等方面的看法为言道的标尺;以道与德之关系为言道的归宿。  相似文献   

18.
<正>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张澜以其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修养,立身谨严的人格风范,为人们所景仰。他以身作则,培养良好家风的故事,至今广为流传。张澜对子女既严厉又慈祥。他说:"教育孩子就像栽小树苗一样,从小就要栽端正,长大才能成材。"张澜立身行事,总以"富贵不能淫,贫  相似文献   

19.
陈亮作为南宋浙东功利学派的代表,提出道行于事物之间、道不离日用、喜怒哀乐得其正即为道、道不离欲的思想,把道与功利结合起来,以此对朱熹道论提出批评;朱熹提出圣人之道不传于汉唐的观点,与陈亮展开关于道统问题的争论,这对促进宋代学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亦充分体现了陈亮道论的学派特征.  相似文献   

20.
对李济深、张澜当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有异议 1949年9月,政协会议按程字进入人事议程。中央人民政府设6个副主席,共产党3个,民主人士3个。共产党内部也有意见:“我们打天下,民主人士坐天下!”民主人士3个副主席,宋庆龄众望所归,另外两位李济深和张澜就有争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