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经济迅猛发展和村民法律意识逐渐增强的今天,受市场经济和中国传统文化双重矛盾影响的转化型农村民事纠纷问题日益突出。在和解和调解占主导地位的纠纷解决机制下,本文在分析农民纠纷解决方式选择原因的基础上,从国家、社会、个人三方面,力图构建一个以法治为主导的民事纠纷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2.
本文拟对我国农村民事纠纷解决机制进行考察,并进行反思.提出建立多元化的农村民事纠纷解决机制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3.
民事非讼审判程序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民事非讼审判程序在我国民事审判程序中占有很大的比重,然而民事诉讼学理界对这些程序的性质认识及称谓不统一,其地位和作用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实务中某些程序也没有得到很好地应用。本文试图探讨它的涵义,对非讼审判程序设置的必要性及其程序价值、与相关程序的界限作一论述,以期为该类程序的讨论提供借鉴和参考,在理论上澄清一些有关非讼程序的模糊认识,增加它们在适用操作上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传统大陆法系学者认为,所谓诉讼事件的非讼化,即把诉讼事件改为非讼事件由非讼程序处理。邱联恭教授从程序法理交错适用论出发,对诉讼事件非讼化的含义进行了拓展,并将其分为程序上的非讼化和实体法上的非讼化两种情形。邱教授实体法上非讼化的提法有待商榷,"诉讼事件非讼化"一词也易引起误解。为使其更有解释力,可用"非讼法理在诉讼程序中的适用"取代"诉讼事件非讼化"。非讼法理在诉讼程序中的适用情形具体包括强制适用、裁量适用和选择适用三种。  相似文献   

5.
论民事纠纷解决方式与民事纠纷的适应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潘剑锋 《现代法学》2000,22(6):59-62
民事纠纷纷繁复杂 ,纠纷的性质不同、类型不同 ,解决民事纠纷的方式也应当有别 ,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一套合理的解决不同类型纠纷的体系 ,以维系社会的稳定。同时 ,如何借鉴国外的先进做法 ,创造解决纠纷的非诉讼方式 ,也是司法改革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6.
法国消费争议非讼解决从普遍管辖向专业管辖、国家主导向企业自治并行发展。调解机构或独立设置,或附设于国家机关、公用事业单位、企业及行业组织,其独立、公正、便捷,有法令、章程、协定等保障,在实践中发挥着化解消费争议的功能。我国可通过法律授权并规定调解规则,依托既有行业组织设立或单独创设专业调解委员会,强化消费者协会调解职能,鼓励经营者建立消费者保护部门,完善消费争议非讼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7.
赵蕾 《法治研究》2013,76(4):76-84
在我国,公司纠纷解决机制的单一化与公司纠纷的多样化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非讼程序完全可以成为解决部分特殊类型的公司纠纷的一种快捷有效的方式。本文根据我国公司审判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针对目前公司立法本身的现状,结合相应案例就股东查阅权、股东会召集权、异议股东股份回购权以及公司解散及清算四类纠纷进行公司非讼程序的类型化分析。  相似文献   

8.
孙永军 《行政与法》2014,(10):102-107
诉讼事件的对立性、裁量性、公益性、迅速性、展望性等均可作为诉讼程序中适用非讼法理所考虑的标准.非讼法理在诉讼程序中适用的个别化、具体适用标准的流动化,实际上就承认了民事诉讼中程序保障的个别化和多样化.当事人的听审请求权保障就是非讼法理在诉讼程序中适用的限度.  相似文献   

9.
诉讼事件非讼化之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祥远 《政法学刊》2007,24(4):35-38
诉讼事件非讼化,发挥非讼程序简易、迅速、灵活的特点,可以节省劳力、时间及费用,且法官职权介入较深,有助于公益之维护,能满足人们对解决现代类型纠纷的程序要求。诉讼事件非讼化的研究在德国、日本及我国台湾地区,已越来越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10.
高传奇 《法制与社会》2012,(34):103-104
所谓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是指在一个社会当中,运用多种多样的纠纷解决方式以达到各种解决方式能够发挥他们各自特定的功能,以及运用他们自己的运作方式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协调并且共同存在,所结成的一种互补的、满足于社会主体的多元化需求的程序体系和动态的调整系统。多元化解决体系是相对于单一化解决体系而言的,其最大的意义在就在于避免把纠纷的解决方法单纯寄予某一种程序,如诉讼,从而导致将其绝对化;以适应人类多元化的社会价值和多元化的手段为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11.
论非讼程序的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郝振江 《中外法学》2011,(4):808-818
非讼程序是大陆法系国家及地区民事程序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聚合了各类非讼事件的审理程序。功能可区分为基本功能和扩展功能:基本功能表现为监护、确认、许可及证明等,旨在通过司法权对于民事权利或者法律关系形成阶段的介入来预防纠纷;扩展功能是运用职权主义和非对抗方式解决纠纷。非讼程序功能扩展的一般原因在于弥补民事诉讼程序的不足以及实体法的要求,但在各国及地区具体法制环境下仍存在着各自的特殊理由。  相似文献   

12.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纠纷及其非讼化解决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实证研究的角度,通过对宁波市鄞州区农村民事纠纷现状的考察,分析了当前农村民事纠纷解决机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认为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是适合于农村民事纠纷解决需求的法律产品,能够产生诉讼解纷机制所无法实现的社会效应。主张应借鉴各国ADR中的合理做法,从促进当事人协商解决、完善人民调解,充分发挥行政调解与裁决作用等方面构建农村纠纷的非诉讼解决机制,及时预防矛盾,化解冲突,以确保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3.
非讼程序与诉讼程序作为解决民事纷争的重要组成,二者之间既有密切的联系又存在原则性差别。非讼程序具有不同于诉讼程序的程序机理,程序简单、迅速。非讼程序与诉讼程序通过适用范围的区分,在程序功能上形成互补。诉讼程序侧重于争讼纠纷之解决;而非讼程序则主要着眼于纠纷之预防。我国目前非讼程序与诉讼程序界分存在范围不清,非讼程序机理不明等困境,故有必要在明晰程序机理的前提下,对目前非讼程序设计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4.
发展中的中国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违法行为的普遍存在,而引发了大量的证券民事赔偿纠纷。文章从非讼解决机制与诉讼解决机制出发,探讨了证券民事纠纷的和解、调解、仲裁与诉讼的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15.
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当中,非讼程序发挥着确认民事法律关系,有效预防和制止民事纠纷,实现法院"不审"而致"争议解决"的重要作用.从非讼事件和非讼程序的概念入手,对各国非讼程序的立法进行比较,对我国非讼程序构架中的基本问题进行探讨.程序的一般性与特殊性关系理论、非讼程序与诉讼程序之间的关系协凋和非讼程序的立法问题是我国非讼程序构架过程中的基本问题.处理好非讼程序与诉讼程序之间的关系,需要把握诉讼事件与非讼事件的界限,诉讼程序与非讼程序之间的转换,诉讼程序非讼化现象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按照传统的程序法理二元分离适用理论,小额诉讼程序应当适用诉讼法理.然而,小额诉讼程序完全适用诉讼法理,无法实现小额诉讼所追求的诉讼效率价值.在诉讼过程中,只有部分地适用非讼法理,才能达到简易、灵活、迅速、低成本解决小额纠纷的目的,从而实现小额诉讼的效率价值.因此,按照小额诉讼程序审理案件,在适用诉讼法理的同时,应当部分地适用非讼法理--职权探知主义之部分采用、直接言词原则之限制、公开原则之限制与排斥、自由证明之采用等.尽管小额诉讼程序中部分适用非讼法理,但也应当给予小额诉讼当事人一定的程序保障.  相似文献   

17.
王静 《法律适用》2021,(6):90-98
实质合并作为处理关联企业破产的一种审理方式,属于非讼程序的范畴,具有鲜明的职权主义特征.在对实质合并的申请进行审查时,不以当事人处分主义为原则,法院应当发挥职权裁量的作用.在证据收集和事实调查上,法院主要通过指示管理人及中介机构就财产混同状况和程度及对债权人利益的影响开展调查来完成职权探知的职责.在程序的启动上,适用职...  相似文献   

18.
张红 《法制与经济》2013,(8):100+102
会计工作是经济工作的重要基础,在支持科学决策、引导资源配置、提高管理水平、推动合理分配、营造社会和谐、扩大对外开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会计改革必须与经济改革同步进行,实现会计模式的重大转变,以促进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  相似文献   

19.
解决民事纠纷并非是司法机关的专有权力,行政机关也可以解决民事纠纷。行政机关解决民事纠纷是历史的产物。完全的权力分立和绝对的均衡是不可能的,司法权的部分可以交由行政机关行使。社会的发展要求行政机关不能只充当"守夜人"的角色;ADR的兴起彰显了行政机关解决民事纠纷的优势。只要能够使诉讼成为解决民事纠纷的最权威的、最终的法律途径,行政机关解决民事纠纷作用的发挥与建设法治国家、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0.
周永恒 《山东审判》2008,24(1):59-62
本文以农村的民事司法现状为切入点,通过对农村司法现象进行理性分析、总结,深入探析研究农村地区产生司法困境的原因,并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立场出发,提出了有效解决农村民事纠纷的司法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