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孩子到来的时候陈秋扬充满了幸福感,她和先生为孩子做好了物质与心理的充分准备。在怀孕期间,一向性格独立的她曾经忧郁和悲观,但是乐观的精神引领她迅速走出阴影。她一度为了孩子放弃了工作,做了全职妈妈,现在,重新在职业打拼的她,每个星期不论有多忙,一定要留半天的周末专门陪儿子。  相似文献   

2.
应该说,这是一件不该发生的事情,尤其是许林伟和杨勇原本还是很要好的同学,年龄相仿的孩子之间本不该有什么仇恨。纵观本案,我们不难看出,正是许林伟的父母一味过高地要求孩子,时时处处把自家的孩子与其他表现优秀的孩子进行攀比,给孩子造成了难以承受的心理压力,使孩子丧失了安全感,逐渐对人缺乏爱心,从而产生逆反心理,对比他强的同学产生了嫉妒、仇恨等心理,这是直接导致本案发生的重要原因。尊重孩子的人格非常重要。作为家长,最忌讳的就是在外人面前批评或讽刺孩子。当许林伟的母亲当着同学的面责骂他的时候,她可能已经忘记了,儿子也有…  相似文献   

3.
吴桐 《公民导刊》2013,(10):49-49
<正>交朋友是孩子走向社会认同、心理社会化的重要阶段,交男女朋友,同样也是孩子性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从某种程度上说,孩子们相互有好感说明孩子长大了,家长和老师应该感到高兴才是。如果发现有早恋的苗头,家长和老师千万不要大发雷霆,极为震怒,要"润物细无声",可以单独聊天私下解决,  相似文献   

4.
批评要委婉     
余晖 《半月谈》2005,(3):67-67
我是一名初一学生.听到师长的肯定之词、赏识之语.就会增加奋发向上的信心。孩子都喜欢别人的称赞.许多孩子也确实是在师长的赏识与激励下成才的。而批评则要求被批评者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火药味浓的严厉批评.往往会损伤孩子的自尊心。  相似文献   

5.
应该说,这是一件不该发生的事情,尤其是许林伟和杨勇原本还是很要好的同学,年龄相仿的孩子之间本不该有什么仇恨.纵观本案,我们不难看出,正是许林伟的父母一味过高地要求孩子,时时处处把自家的孩子与其他表现优秀的孩子进行攀比,给孩子造成了难以承受的心理压力,使孩子丧失了安全感,逐渐对人缺乏爱心,从而产生逆反心理,对比他强的同学产生了嫉妒、仇恨等心理,这是直接导致本案发生的重要原因. ……  相似文献   

6.
曲祖江 《半月谈》2004,(16):61-61
现在中学生日常消费确实有追求名牌、不断上档次的趋势。这一方面说明了家庭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另一方面也警示人们对盲目攀比、讲排场、比阔气的风气不可轻视。中学生作为一个易受外部环境影响、崇尚时尚的消费群体,有自身的消费心理,同样拥有消费名牌的权利,但他们在名牌消费上却容易走入误区。哪个名牌不诱人?哪个孩子不被名牌所诱惑?然而又有多少孩子接受过日  相似文献   

7.
逆反心理是目前在我国中学生中较为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它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不愿顺从的心理状态。教师、家长及社会已经普遍感觉到了这一问题的普遍性和严重性。一、青少年逆反心理的现状初探刚刚上初中的孩子,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变”,生理上在变,心理上也在变。教育者常常会发现,个别学生就是“不受教”,许多家长也抱怨孩子越来越不听话,做事任性。这种与常理背道而驰,以反常心理状态来显示自己“高明”、“非凡”的行为,往往来自于逆反心理。逆反心理在青少年成长过程的不同阶段都可能发生,且有多种表现。1.超限逆反。是指当客观要…  相似文献   

8.
不少做父母的在教育孩子方面多少有些心理错位,不是用赏识的目光赞美自己孩子的优点,而是恨不得用放大镜去寻找孩子的弱点,更可怕的是处处拿别人孩子的长处去比自己孩子的短处。家长用别的孩子作例子为自己孩子树立榜样,目的在于“激将”,而事实上却易导致孩子自信的丧失和崩溃, 产生自卑心理。  相似文献   

9.
四川汶川大地震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在父母泪洒电视屏幕前时,很多孩子会询问有关死亡的问题。深圳市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胡赤怡说针对不同年龄的孩子的心理  相似文献   

10.
近日,笔者走访了四川省自贡市社会福利院。生活在这里的孤儿,得到了特别的爱。院里对婴幼儿进行了专门护理,大一些孩子在食堂吃饭,饭菜味道可口。到了读书年龄的孩子都上学了,从小学、初中、高中、技校到上大学,院里承担一切费用。孩子长大成人,有残疾的安排在福利企业工作,健全的在社会其他单位就业,保证他们生活有靠。但近年来出现一些新问题。由于企业用工制度的改革,孤儿的就业困难起来。现在工厂招工均要进行及化、技能考试,孤儿们由于从小受到创伤,生理和心理受了伤害,与正常人相比总有一定差距,考试中往往敌不过他人,…  相似文献   

11.
云南省会泽县大桥乡大桥村先后发生兄弟俩杀死自己妻子的血案,两兄弟6个尚在上小学的孩子目睹了父亲残杀母亲的经过,心理受到严重打击。6个孩子的境遇牵动着很多昆明市民的心,一个又一个志愿者从省城来到大桥村,他们用细微的爱抚慰孩子,引领孩子走出了心灵暗室。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由家庭教育不当和学生心理问题造成的青少年自杀、自残、校园暴力及家庭悲剧等屡屡发生,已经引起有关部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思考。曾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家长提出这样的疑惑:为什么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孩子的心理却变的越来越难以琢磨?为什么家长期望得越大,得到的回报往往越小?曾有报道说,有位科学家在对一些国内外18岁以下的孩子做过问卷调查:你最敬佩的人是谁?有很多外国孩子在第一栏中添的是“我的爸爸”或“我的妈妈”,而在中国孩子的问卷中很少找到“爸爸妈妈”的字样。是中国的父母付出得太少吗?恰恰相反,中国的父母,尤其是现在四…  相似文献   

13.
总也长不大     
云溪子 《小康》2013,(7):102-103
儿女在父母眼中总也长不大,原因有二。其一,儿女在父母面前,永远是小辈,自然有几分"孩子气";其二,心理上的"惯性",在父母眼中,儿女是"孩子"的代名词,三四十岁的儿女,仍然是孩子眼下,做儿女难,做父母也难。做儿女难处多多。现在的青年人大多晚婚晚育。人到中年,孩子还只有那么丁点儿大,半点儿离不开大人;父母年迈,需要人照顾;工作上正在爬坡期,职称、职务、项目,一样接着一样……做父母的难处也不少,尚且不说为儿女张罗钱买房子、为儿女的婚事操心、被啃老,仅仅家务活儿就够难的了。  相似文献   

14.
少年宫教育中的家长心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年宫教育作为针对少年儿童的校外教育,是可选择性的教育,而少年宫教育的选择权往往掌握在家长手中.本文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阐述了家长对少年宫和让孩子选择上少年宫的心理认知,分析了家长心理所反映出的教育矛盾.  相似文献   

15.
一、活动的起因通过与学生家长的接触和交流,发现许多的家长都有一种共同的感受,那就是觉得自己的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了,指挥不灵了,其中有不少的家长感到自己与孩子的情感逐渐疏远,在许多问题上难以沟通。为此,家长们都感到十分苦恼,他们都迫切希望学校的老师能给予具体的帮助和指导。而我们的班主任在与学生交谈中,也感到有许多学生与父母之间在心理上确实有了隔阂,他们对于父母无微不至的关照不但不领情,反而感到“很厌烦”、“难以忍受”,以至与父母在许多问题上产生了矛盾,形成了“代沟”。针对这样的现实,结合学习和贯彻《中共中央国务…  相似文献   

16.
几年前,女儿写了一篇读《病梅馆记》的作文,反其意而说之,批评在沉重的学习负担重压下,一些学生变成了“病梅“。尽管有同感,我还是重重地加了一句:“高考时不要写这类文章!“新年伊始,教育部发出紧急通知,要求中小学校为学生“减负“。2月1日,江总书记发表了《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强调要“全面提高青少年的素质“。“减负“成了全社会的热门话题。就说左右学生素质的心理教育吧,不仅缺乏而且堪忧。据了解,由于高考前夕的“拼杀“,不少学生事实上都有程度不等的心理疾患;一些好学生也常常谈考心悸。尽管教师都学过教育心理学,尽管家长都明白独生子女过于娇嫩,却鲜有将心理教育摆上正题者。心理教育应从娃娃开始。笔者曾有幸结识这样一群人:深居山沟的“老大学生“。他们孩子所在学校的教育远不及大城市,也不见他们给孩子补课加码,但其子女大多进了全国重点大学,即使当了工人,也是佼佼者,不容小  相似文献   

17.
怀抱     
心理学家说,在一场突然的事变中,比如火灾、爆炸、坍塌,孩子们的第一个反应是扑进母亲怀里,而母亲的第一个反应也是紧紧搂住孩子。孩子的脆弱心灵化解不了一场惊变,而母亲的怀抱仿佛是一块海绵,缓缓地吸收孩子的恐惧,直至平复。专家说,在灾变中身边没有母亲的孩子,以及找不到母亲的孩子,心理将会遭受无可挽回的创伤。恐惧对孩子来说,比肉体的疼痛还难忍受。由此可以想像,发生在韩国夏令营的小学生被夜火活活烧死的那一刻,孩子们绝望无助,有多么可怜。在贵阳的一次爆炸事件中,由于母亲没有把7岁的儿子抱进怀里,从此这个孩子…  相似文献   

18.
归属法则:保证孩子在健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希望法则:永远让孩子看到希望。力量法则:永远不要与孩子斗强。管理法则:在孩子未成年前,管束是父母的责任。声音法则:要倾听孩子的声音。榜样法则:言传身教对孩子世界的看法并尽量理解他们。后果法则:让孩子了解其行为中可能产生的后果。处罚法则:这一法则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和报复心理,慎用。结构法则:教孩子从小了解道德和法律的界限。20码法则:尊重孩子的独立倾向,与其保持至少20码的距离。4W法则:任何时候都要了解孩子跟谁在一起(WHO),在什么地方(WHERE),在干什么(WHAT),以及什么时候…  相似文献   

19.
早期家庭教育对孩子心理成长的影响深远,有些甚至会影响其个性特征的形成与人格的发展与完善。为了让孩子在大学阶段里能获得更好的发展,早期家庭教育就要特别重视培养和提高孩子对自己情绪与行为的认识与管理能力,坚持与孩子在平等与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保持良性的互动沟通。教育者还要在早期家教中努力为孩子创设和营造和谐良好的成长环境,帮助其形成顺应环境的性格特征与健全完善的人格品质。  相似文献   

20.
《中国残疾人》2017,(3):48-49
残疾人亲属说 “我们有了这样的孩子千万别灰心,也不要觉得丢人,要及时带孩子去做康复训练.” 小蛋(化名)妈妈:我是驻马店市开发区关王庙乡熊楼村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我的儿子叫小蛋(化名),今年4岁半.小蛋3个月的时候被诊断为先天愚型(21—三体综合征).我们全家都非常痛苦,可是家里经济条件不好,再加上家丑不可外扬,我们抱着侥幸的心理,想着孩子长大点可能就好了,也没去医院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