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在日前举行的湖南省纪委第四次全会暨反腐败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杨正午说:“领导干部做官用权要慎之又慎,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之感,要常思贪欲之祸,常怀律己之心,常除非分之想。” 杨正午的话确实语重心长。作为握有重权的领导干部,一步不慎,就可能掉进万劫不复的深渊,家庭、事业、前途毁了不说,甚至身家性命也难保。想想那些大贪官临刑前的大汗淋漓、身如筛糠,再想想铁窗之内污吏们的悔恨交加和饱含血泪的“忏悔书”,即使是只为自己考虑,也应该“如履薄冰”呀! 那么,怎样才能始终保持着“如履薄冰”之感呢?想到这里,笔者却不禁迷茫起来。反腐败工作已经开展了这么多年,下狱的、掉头的贪官不计其数,催人泪下的“忏悔书”也不断公诸于世,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干部前“腐”后继,甚至腐败像有些人说的那样“越反越多”呢? 就拿日前披露的河南省交通厅三任厅长在短短的8年之内接连落马来说吧。曾锦城在任时曾写“血书”向省委“表白”。但仅仅一年之后,检察机关就查实他先后收受贿赂40余次,款物共折合人民币30多万元,而且有不少贿赂是在写“血书”之后  相似文献   

3.
为官者应该如何用权?综观历史,从古至今,各阶级各阶层的人立足本阶级本阶层利盆都发表过不伺的见解。时至今日,为官者已变为人民公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究竟该拿一种什么眼光理解它呢? 正值本期“大家谈”栏目定稿之时,编辑忽然欣喜地收到了陈鲁民先生和林大圣先生同题材的两篇杂文。陈鲁民先生从官员自身修养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新时期的官员做官用权应“如履薄冰”的见解;林大圣先生则从社会制度完善的角度提出解决该问题的关键应在完善监督和制约机制。二人各有见地,各自成理,又各尽其妙。故而栏目编辑将其编为一期,奉献给广大读者,以达到巧文“共赏析”的目的。 盼望更多的美文纷纷而来。  相似文献   

4.
《半月谈》2004,(5):36-36
今年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问题是什么呢?据新华网的调查,反腐败问题以84%的得票率名列榜首。自然,如何加大惩治腐败的力度,也就成了今年“两会”关注的一大焦点。  相似文献   

5.
6.
湖南省委书记扬正午近日在湖南省纪委第四次全会上强调:“领导干部做官用权要慎之又慎,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之感,常思贪欲之祸,常怀律己之心,常除非分之想。”作为一个经历丰富的高级领导干部,这既是对部属恳切关爱的教诲,也是从政多年弥足珍贵的经验之谈,可谓语重心长。做官用权,拍板决策,运筹帷幄,造福桑梓,是很光荣的事,但也是很危险的事。因为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可以给自己  相似文献   

7.
时下社会上出现了一种“两面人”干部,他们“白天是人,晚上是鬼”,在单位(八小时之内)表现得一本正经,八小时外却是另一副面孔。有的和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打得火热;有的频频出入酒楼歌厅,吃喝玩乐;有的在麻将桌前夜以继日、通宵达旦地“共筑长城”;有的忙于拉关系走后门;有的甚至干起违法乱纪的勾当……  相似文献   

8.
听朋友讲,他住在县城的表弟小黄曾在一个姓王的老板手下干活。王老板经营的是楼顶密封(铺沥青防雨)业务,价格定得虽高,但业务却都主动找上门,王老板因而大发其财,业务越做越大,很快在县城和各乡镇发展了20多个小分队,共160多人,每人每月只拿400元的报酬。  相似文献   

9.
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 ,正如没有包治百病的良药一样 ,正因如此 ,那些唾沫横飞的兜售假狗皮膏药的江湖郎中 ,才会成为民间世代相传的笑柄。也正是基于这一点 ,我们说 ,对当前人们一致看好的“阳光”———包括阳光法案、阳光操作、阳光交易之类 ,我们也应长个心眼儿 ,切不要被它那耀眼的光芒刺花了眼 ,迷糊了心。这番感慨缘于看了《羊城晚报》上的一则报道。报道标题劈面提出一个让人悚然而惊的问题 :谁来监管“阳光下的交易”?振聋发聩 ,且一针见血。细读消息 ,方才知晓 ,这一问题 ,是广州市人大代表提出来的。人大代表真是火眼金睛。这…  相似文献   

10.
11.
清 代李汝珍《镜花缘》载有一个令人叫绝的“自诛阵”。其之所以令人叫绝 ,是因为“自诛阵”内虽然不布一兵一卒 ,而只以“贝、才、刀、马、水、酉”(即财、色、酒 )等物布之 ,但凡是入阵之人 ,如无清醒头脑 ,见财则贪 ,见色则淫 ,见酒则醉 ,便会在尽情欢乐中自取灭亡。由此可见 ,“自诛阵”以形象的手法警示人们 ,无论任何人在面对“贝、才、刀、马、水、酉”的时候 ,一定要保持自醒的意识。而我们透过当前不少腐败官员们腐败的轨迹则可清晰地看到 ,虽然说他们没有进入“自诛阵” ,可是大凡腐败者 ,其腐败的主要原因 ,无非就是在遇到“贝、…  相似文献   

12.
所谓“掠誉腐败”,就是某些领导利用自身权力优势,把本属于他人的荣誉通过“正常程序”掠为己有。而时下的“掠誉腐败”现象,不仅在一些地方非常普遍,也已为人们所司空见惯,甚至都有点见怪不怪了。故而,那些热衷“掠誉”的领导一旦掠起誉来也就脸不红,心不跳,处之泰然。  相似文献   

13.
孙燕 《半月谈》2003,(24):56-57
《半月谈内部版》2003年第11期载文,披露原河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程维高以权为其子程慕阳(被国际刑警组织通缉)谋利的许多情节。其中说到,南京二建与他们的关系非同一般,在石家庄拿到了很  相似文献   

14.
亦杰 《公民导刊》2005,(1):54-54
一位官至“六品”的老同学来访,我问他为官多年有何感受?他信口出格言:“要么不到官场去,要么无毒不丈夫。”他看出我这非官人士对此话的疑惑,便加以解释:“人在官场,有些事情身不由己。比如,人家给班子成员每人送一份礼,你收还是不收?收,你就没有守住良心;不收,你就变成‘无鱼’的‘清水’,成了‘腐败异己分子’,处处受排挤,离退出官场不远了。”  相似文献   

15.
车秀文 《人大建设》2001,(12):18-18
大凡涉及案子,就会有人出来说情,说情风就会从不同渠道、不同方位吹来。往往是“案子一进门,就有说情人”。说情者属不同层次,有不同的嘴脸,且“说技”庞杂,各有千秋,各显神通。  相似文献   

16.
悬崖情结     
《瞭望》周刊披露梁耀华走私集团犯罪事实的长篇报道中,有一个细节引起广泛关注。梁耀华曾经在风光秀丽的白云山上搞了一处建筑,作为腐蚀拉拢包括公安部原副部长李纪周在内的一大批领导干部的窝点之一。有记者报道说,这个窝点,就是白云山南山门上面悬崖边上的“望景茶座”。茶座拥有7幢小巧精致的单层建  相似文献   

17.
《半月谈》2004,(15):1-1
党员领导干部要廉洁公正,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清代学者赵翼总结历代贿赂现象后.得出一个结论,叫“贿随好权”。意思是,行贿围绕权力进行.为什么有人给你送钱,并不是他对你有什么感情.而是看中你手中的权力。一个领导干部如果头脑不清  相似文献   

18.
阅报刊,时常读到报道:经群众检举揭发,某某腐败分子落入法网。接下来便是这样的评述,贪官污吏的所作所为,瞒不了群众雪亮的眼睛……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经济时报》6月2日刊登了“1978—2002年中国高官腐败案例”,列出20年来全国查处的66名贪官的姓名和职务。其中省部级以上2人,省部级4人,副省部级60人。  相似文献   

20.
何谓“亚健康”?卫生界专家认为它是指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边缘状态。专家们指出,处于亚健康状态时期,既是容易患疾病的时期,更是防止疾病发生的最佳时期。由此,笔者想到现实生活中的某些领导干部在思想政治“肌体”上的种种“亚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