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论公共行政变革与行政行为理论的完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与公共行政变革的需要,有必要改造我国的行政行为理论,重新认识行政行为的特征,扩展行政行为的范围,将多种行政方式纳入行政行为体系中来,研究其运行的规则与应遵循的原则,促进行政法学与行政法治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公共行政的变革,传统的行政主体理论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困境与挑战,国内学者相继提出了一些完善或重构的思路,有以西方行政主体理论为蓝本的;还有从行政主体的概念入手,要求重新界定其内涵和外延的,等等。本文把公共行政做为行政主体理论重构的逻辑起点,以此做为分析的视角,进而提出重构的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3.
行政观念更新与行政法范式的转变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伴随着政府治道变革的发展和公共行政时代的到来 ,以国家行政为主要调整对象的传统行政法学 ,面临着研究范式转型的深刻变化 :行政的理念由单一的国家行政转变为包括国家行政和社会行政的公共行政 ;行政法的调整对象由国家行政扩大至公共行政 ;行政法范式由以行政权力为中心 ,转变为以公共利益为中心。  相似文献   

4.
公共行政是现代政府问题的核心,完善的公共行政理论将使政府治理事半功倍。本文在对新公共行政、新管理行政和新服务行政批判继承的基础上,认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的前瞻性行政是未来公共行政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俞慈珍 《行政与法》2004,(11):10-12
行政文化是社会文化在行政体系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行政文化是从文化的高度来认识和研究公共行政管理工作,行政文化是行政的灵魂,行政文化对行政管理的影响是广泛的、深远的,要切实加强我国现代行政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6.
新公共管理是70年代末以来伴随着西方公共行政改革而出现的一种新的公共行政理论思潮。它以现代经济学为主要理论基础,主张在政府等公共部门引入私营部门的企业化的管理方法和竞争机制,反映了当代西方公共行政的发展趋势。新公共管理对于我国正在进行的行政改革有重要启示,借鉴和吸收新公共管理的合理因素,对于推进我国的行政改革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行政道德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所谓行政道德是指行政主体(包括行政机构及在机构中工作的个人)在行使公共权力、管理公共事物、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中所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是用来调整行政管理活动中个人与个人、群体与群体、个人、群体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在新时期,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加强行政道德建设具有客观必然性。 (一)加强行政道德建设是公共行政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 现代公共行政的发展趋势,一方面要求公共行政必须保持其行政的公共性,也就是说,要促使公共行政在国家管理中保持中立地位,推动政治与行政分离,以保证公共行政以公共利益为…  相似文献   

8.
行政任务变迁下的行政组织法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行政改革的效能革新目标,在法治范围内更好地促进了行政任务的实现,成为勾勒行政组织法理论的主线。而行政组织法学的分析框架,除应修正过去涉及的行政组织类型、中央与地方分权、行政机关编制、公务员法等传统内容外,更应考虑纳入外部竞争机制、整体运作模式、财政自主权、工作人员激励机制、任务、权限、责任三位一体的结构与监督等相关要素。行政组织法的改革,蕴含着行政法基础理论变革的新契机。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入,塑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行政文化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认为,公共行政文化应将行政文化体制进一步改革的切入点,借鉴东西方文化优秀成果,建立科学的政府管理体系,塑造新型公共行政文化。  相似文献   

10.
戴小明  王贵松 《法学论坛》2005,20(5):141-144
石佑启教授的专著<论公共行政与行政法学范式转换>从现代公共行政改革与发展着眼,从范式转换的高度全面而系统地梳理了行政法与公共行政的演进关系,概括了传统的行政法学范式及其面临的挑战,进而提出必须突破传统的理论框架进行范式转换,从而勾勒了在现代公共行政背景下的新的行政法学图景,为进一步完善行政法学理论体系,促进行政法治制度创新,更好地解决公共行政变革中产生的法律问题,提出了诸多富有创建性的观点,填补了行政法学研究上的一些空白.  相似文献   

11.
公共服务理论与行政法学的转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共服务理论是行政法学发展的理论支点。以公共服务理论为基础,行政法学将会发生一次深刻的转型,即由以控权论为基础的传统行政法学转向以公共服务理论为基础的现代行政法学。现代行政法学在价值理念、行政范围、行为模式、救济方式等方面都将突破传统行政法的疆域。  相似文献   

12.
行政价值作为行政组织文化的核心,具有整合和引领、凝聚和辐射、协调和控制的功能。我国正处于转型期,行政价值观的失范在理论上表现为行政主导价值观的旁落和公共行政价值客体的异化,其在现实中表现为行政价值的理念庸俗化、行政价值取向的利己化、行政价值选择功利化的倾向。要克服这几种倾向,须从加强政治体制建设、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构建新型政府理念、推进行政文化创新和提高行政人员自我修养等方面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13.
行政法是关于行政的法,公共行政的改革与发展必然对行政法产生影响,为行政法学提供新的研究课题。20世纪下半叶,治理理论的兴起,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行政主体的多元化和行政行为的非强制性被认为是治理理论两个明显的特征。以传统统治理论为基础形成的行政法不能解释行政主体的多元化和行政行为的非强制性现象,在治理理论的背景下,行政法面临着发展变迁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王宏  高玉琢 《行政与法》2007,91(2):87-90
“后现代主义”思想对行政法的价值体系造成破坏,主要表现在新公共管理与行政法存在着冲突、行政法出现了非法律化趋势、行政法“分化”现象严重等三个方面,这些都造成了行政法体系的合法性危机。反思我国行政法学,需要对行政法功能与定位进行调整,充实行政法总论的内容,同时对行政法的基本理论研究也要转变。行政法有必要与行政学再度结合,更加重视行政实务上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对行政法发展的"范式转换论"之商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范式转换论"研究方法的缺陷是:将适用于自然科学领域的"范式"方法用来分析中国行政法发展的理论问题,将行政法发展视为是一个"革命"的过程;它提出行政法的基本问题应以问题为定向,以公共利益为主导.行政法学研究应以公共利益为分析视角等观点是不符合行政法历史和现实发展趋势的.它仅仅对行政法本体论方面做些转变,就认为中国行政法体系实现了从国家行政范式向公共行政范式转换,显得过于草率和仓促.  相似文献   

16.
论行政法的合作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乐民  高全 《法律科学》2008,26(4):59-65
行政合作是行政机关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共同行动的实践理性活动,是对传统公私法划分理论和管制行政法的超越,是一种新的行政法理念和模式。行政合作是行政法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趋势和市场经济的要求,具有科学的理论依据。行政合作具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多重价值,对建立和谐、信任的官民关系和服务型政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应加强对行政合作的法理研究,创新行政合作制度。  相似文献   

17.
陈娟  周实 《行政与法》2005,(11):82-84
村民委员会根据法律、法规授权和村规民约对村内公共事务进行管理,与村民形成不对等的关系。我国传统的行政主体理论认为村民委员会只有在法律、法规授权时才具有行政主体地位,笔者认为只要村民委员会行使公权力时就具有行政主体地位,理由是我国行政法疆域应从国家行政扩展到公共行政;村民委员会享有社会权力。  相似文献   

18.
胡建淼 《法学论坛》2003,18(5):75-87,44
我国台湾地区的行政执行制度及理论对探讨中国内地制定行政强制执行法具有借鉴意义。笔者介绍了台湾行政执行的概念、特征、种类 ,探讨了其法理基础及原则 ,分析了其修订后的“行政执行法”在形式和内容上的变化 ,并就公法上金钱给付义务的执行 ,公法上行为、不行为义务的执行 ,行政上的即时强制 ,行政执行行为的性质及法律救济等问题进行了详细探讨 ,对台湾行政执行制度及理论的特色与不足也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行政法视野下参与型公共行政模式的构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洋  朱云 《行政与法》2006,(5):80-82
本文从宪政与政府再造两个层面阐述了公民行政参与的价值,分析了传统体制下中国公民行政参与的匮乏,认为现阶段我国仍存在着有效的社会参与机制不足的现象,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参与型公共行政模式的构建问题,认为以人文主义为精神核心的现代行政法,可以为参与型公共行政模式的建立提供理论与制度支持。  相似文献   

20.
论社会中介组织的行政主体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中介组织发端于西方社会,是市场经济和政府"双失灵"的必然选择。作为沟通政府与社会的桥梁纽带,社会中介组织发挥着积极作用。特别在我国现阶段,社会中介组织的培育和发展,已经成为推动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但是,由于受我国传统行政法理论的影响,在行政法学研究中,社会中介组织在行政法上的地位却不明确。本文拟从传统的行政主体理论入手,以公共行政理论为支撑,对我国社会中介组织的主体地位进行理论上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