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到2004年12月31日为止,世界纺织品贸易配额制度彻底取消。纺织品和服装的贸易真正迎来了自由化阶段,进入“后配额时代”。配额制的取消,对世界纺织品和服装生产结构和贸易形式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纺织品和服装的贸易将更多地由市场机制来调节。美国和欧盟等主要纺织品和服装进口国将面临大量从生产成本低的国家进口纺织品和服装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东盟国家相继发展纺织业,使东盟成为世界纺织服装重要生产出口基地。进入“后配额时代”以来,东盟各国政府和行业协会纷纷采取新的策略,拯救国内纺织服装业,使各国纺织品贸易基本都保持了良好的增长态势,顺利渡过无配额“元年”,并出现重新定位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李小青 《东南亚》2007,(1):21-25
泰国的纺织服装业是十分重要的产业部门。泰国每年纺织服装出口额达60多亿美元,是泰国第二大出口行业。其中服装出口占55%,在世界服装出口国中位居第13位,纺织品出口位居全球第14位。一、泰国纺织服装业的发展历程泰国的纺织品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但与东南亚其他国家相比,其现代纺织服装业的建立相对较迟。1936年,泰国国防部首次从德国进口纺织机器用于军事目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纺织品短缺,私人纺织作坊发展迅速。20世纪50年代,泰国纺织业获得迅速发展,后来由于来自巴基斯坦低成本棉纺织品的竞争,泰国的纺织业受到很大的冲击。泰国政…  相似文献   

4.
2005年纺织品配额取消后,纺织品贸易环境争端四起,美国、欧盟相继对中国纺织品设限。此前,许多企业以为在纺织品配额取消后能大量出口,纷纷花巨资购买了生产设备,但随着设限的增加,使很多国内纺织企业深感“吃不饱”。于是,到东南亚设立厂,建立中转市场,绕过欧、美限制,成为了中国服装企业进入“后配额时代”的重要选择。其中一些企业选择了柬埔寨,如宁波申洲针织集团有限公司将斥资3380万美元在柬埔寨建立纺织工厂,将产品直接从柬埔寨出口美国市场。对于希望到柬埔寨投资建厂的企业来说,了解柬埔寨制衣业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其优劣势,才能对…  相似文献   

5.
与拉美国家相比,中国纺织服装业的竞争优势是由低成本、规模化、专业化生产等构成的综合优势,决非简单的低劳动力成本优势.在当今后配额时代,中国纺织服装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贸易摩擦和产业升级.后配额时代将加快中国纺织服装业的产业升级,使其国际竞争力建立在一个新的基础上,进而在对外贸易中实现以质取胜的战略目标.中国与拉美国家应当遵循WTO的贸易原则,通过谈判和协商解决纺织品贸易摩擦,努力加深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确保中拉经贸关系继续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6.
配额取消,中国纺织品出口是否迎来了春天?根据我国政府在入世时与各方达成的协议,2005年,世界各国将取消纺织品出口配额限制。中国是世界纺织大国,一时间,中国外贸界人士无不对此视为中国纺织品企业的利好消息。有专家甚至认为,随着世界各国对中国纺织品进口配额限制的取消,2005年,纺织品出口将成为带动中国外贸出口的引擎,2005年的中国外贸在纺织品出口的强劲带动下,仍将保持较高的外贸出口增长率。事实果然如此,据3月10日,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全国纺织品服装出口82.3亿美元,增长29%。数据同时显示,2005年我国内地…  相似文献   

7.
目前中国不仅是世界上纺织服装的生产大国,也是贸易大国,已占世界市场13%左右的份额,纺织品出口创汇接近全国出口创汇的三分之一。近十年来,中国纺织服装出口占大宗商品出口总额的四分之一以上。这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纺织工业积极改革、努力对外开放的结果。近年来我国纺织服装对东亚地区的经贸发展  相似文献   

8.
据越南《经济时报》报道,越南政府总理2001年4月16日签发了关于2001年-2005年期间进出口商品的管理规定。文件对部分进出口商品作出规定: 木材和木材产品进出口取消对用于生产出口木材产品的自然林木材实行的配额审批制度;进口的木材可以以任何产品形式出口。 纺织服装出口对纺织品服装设限市场的出口,将由贸易部会同越南有关部门和大型企业与外方进行谈判,以加快取消纺织品配额限制的进程。 大米出口和化肥进口取消大米出口和化肥进口配额制度及取消对该两种商品指定公司经营的规定。 石油及燃料进口由越南计划投资部…  相似文献   

9.
海内外短波     
历经20余年的发展,北京丰台区大红门现已发展为享誉中外的服装纺织品交易中心。自2003年9月26日,首届大红门服装商务节在大红门地区隆重开幕,该届服装节历时7天,期间举办了开幕式、大红门论坛、大红门地区服装品牌评比、闭幕式等大型活动。首届大红门服装商务节的成功举办,标志着大红门服装商贸区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同时也拉开了建设北京CBC(服装商务核心区)的序幕。  相似文献   

10.
中印纺织品服装贸易未来总趋势是超越竞争,发展合作。中印纺织品服装贸易合作可以避免双方恶意竞争,实现双赢,而且合作具有良好的基础和优化的国际环境。推动中印纺织品服装贸易合作的因素众多,从两国政府到两国的纺织行业协会再到两国纺织企业,都将成为推进合作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与东盟双边纺织服装贸易规模不大,但连年增长,增速较快,中国保持顺差。产品结构以纺织品和中间产品为主,市场较集中,中国对东盟纺织服装出口主要集中在印度尼西亚、越南、泰国、新加坡等国市场,市场占有率逐年提高;进口主要集中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等国家市场,所占份额不大,但逐年上升。中国和东盟纺织服装贸易前景良好,市场容量扩大,但也面临竞争性考验,需要分工合作。  相似文献   

12.
《国际相互影响》2012,38(5):647-669
Although nondiscrimination is a central tenet of the global trade regime, discrimination was in fact common under the 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s and Trade, particularly against developing countries. The latter have recently sought to end such discrimination through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rules: for example, the Agreement on Textiles and Clothing (ATC) prohibited quota discrimination in this sector. I examine the ATC's impact on US discrimination, asking whether the ATC ended the US policy of favoring allies with generous textile and clothing quotas. I find that, while the United States favored allies before the ATC, this favoritism vanished in the post-ATC period. The ATC thus accomplished its goal of ending explicit textile and clothing discrimination. This result underscores the potential for multilateral rules to control trade discrimination and implies that popular theories of trade policy may be contingent on such rules.  相似文献   

13.
机遇与挑战并存:世纪之交的南非华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非现有华人20万人左右,主要来自中国大陆、台湾和香港,大多集中居住在商业中心约翰内斯堡市、首都比勒托利亚、伊丽莎白港等沿海城市。南非华人以经商为主,从事零售、批发、进出口贸易和开餐馆等。近年来,华人在南非的投资日益增多,涉及纺织、制造、房地产等行业。华文教育虽不易推广,但在华人社团和华人报刊推动下,加之中国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前景看好。华人参政刚刚起步,但步伐很快,而且能代表和维护华人权益。2003年以来,南非华人屡遭劫难,安全处境堪忧,其中主要是南非社会治安的原因,也有华人社会内部的原因。随着中国在非洲的投资速度加快,南非华人移民的数量还会继续增加,不会因安全问题而止步。  相似文献   

14.
方军 《东北亚论坛》2006,15(3):47-52
自改革开放以来,纺织品一直是中国出口产品的主要类别,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纺织品出口持续高速增长。据海关统计,2004年我国对全球出口的纺织品服装已达951亿美元,约占全年出口总额的16%,占全球纺织品贸易总额的1/4。由于受到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最近一段时间,先是美国对中国棉制针织衬衫等七种纺织品设限,后是欧盟无视中国一再采取的加征关税等措施,对中国T恤和麻纱采取设限措施。在这种示范效应的带动下,目前已有54个国家的98个行业组织签署了《伊斯坦布尔宣言》,对中国纺织品出口设置障碍。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纺织企业应认真思考和寻找更多的出路和市场。  相似文献   

15.
The early 21st century finds great change in international order.China's foreign relations have entered a new phase where its driving force is rapidly rising for the emerging countries and new global economic governance mechanism is gradually established.To follow the trend of the times,China has actively participated in global economic governance and supply of public goods.China' s foreign relations present a new vision,idea and strategy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President Xi Jinping.It is a new starting point for China to further integrate itself into the world and open itself wider to the world.China takes an active part to participate in global governance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issues of economic integration,environmental governance,climate change,nuclear nonproliferation,energy crisis,internet security and anti-terrorism,especially anti-terrorism.This article explains the performance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n current transition order and tries to tackle prior (and in some ways more intractable) issues and to analyze the internal logics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 of impact of multi-polarization on China's major power diplomacy with its characteristics in the transition of International order.  相似文献   

16.
China's cooperation with CEE countries constitutes a new growth driver in China's relations with the EU and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in in in China's all-round diplomatic strategy in the new era. In this respect, the cooperation mechanism in future is bound to face challenges as well as opportunities.  相似文献   

17.
2005年"争常"失败后,日本政府改变了过去长期冷落非洲的外交政策,开始把非洲真正地纳入其全球战略架构中来。加大援非力度,改革援非方案,以对抗气候变暖和环境保护为重点,突出环境外交,全面发展与非洲各国的关系,日本对非战略出现新态势。其基本动因在于,适应新的国际形势变化的需要,反思"争常"失败后的经验和教训,通过发挥日本"环境外交"的优势,扩大其在非洲的影响,这种对非战略的新态势将对中国对非外交构成较大的压力和挑战。  相似文献   

18.
The concept of"a harmonious world,"a phrase used by the incumbent leadership of China to encapsulate China's diplomatic goals,has become a new guideline for China's diplomatic activities.By applying this concept, Chinese diplomacy has taken a new turn,pushing China into a new and powerful role in world affairs.China's diplomatic effort,however still faces numerous problems,challenges and risks,requiring the Chinese leadership to refine the concept of"harmonious world"through creative thinking and application.  相似文献   

19.
进入新世纪以来,作为常驻大使外交和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直接外交的一种补充形式,特使外交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中国的外交实践中。在中国的南亚外交中,特使外交开始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这深刻反映了中国在变动国际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展示了中国外交新的理念和战略,客观表明了中国南亚外交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借助特使这一灵活的外交形式,中国的南亚外交政策正在经历着温和的调整,其立足点逐步从双边层面向区域多边层面扩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