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潘智慧 《法制与社会》2012,(16):114-115
随着诉讼科学化、诉讼民主化的发展,沉默权已经开始为许多专家、学者和平民百姓所关注。本文拟从沉默权的含义及基本内容,我国对沉默权制度的研究现状以及沉默权是否引入我国的司法体系等方面来分析,提出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沉默权制度的构思以及沉默权在我国实施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构建我国有限沉默权制度的几点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有限沉默权的概念、国外沉默权立法模式及我国国情的分析,认为中国应建立有限沉默权制度,并对我国如何建立有限沉默权制度的模式进行设想,力图从具体方案中寻求适合我国国情的有限沉默权制度。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中国法治建设的快速发展和不断进步,沉默权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本文主要对沉默权制度的概念、沉默权的理论基础、我国学者对沉默权的不同观点以及在我国建立沉默权制度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我国宪法应明确规定沉默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沉默权首先应是一项宪法权利,这可从沉默权的渊源、沉默权的国际化保护、沉默权与言论自由的关系以及宪法与程序法的关系等几个方面得到论证.我国宪法应明确规定沉默权,这是人权保障的要求,也是宪政实施的需要.文章并设计了一套我国沉默权宪法保护的规则.  相似文献   

5.
对我国设立沉默权制度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海波 《政法论丛》2004,4(3):56-59
沉默权问题是一个可能产生多方面效应的比较复杂的问题。学界对于我国应否确立沉默权制度争论较大。本文认为在我国这样一个长期实行职权主义诉讼机制所依存的文化土壤中培育沉默权规则这一新的制度品种 ,必须考虑它的适应能力。本文在充分考虑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参考外国限制沉默权做法 ,对我国建立沉默权制度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了论证 ,提出在我国应确立有限沉默权制度 ,并进而提出了有关的设想。  相似文献   

6.
孙燕  李志栋 《河北法学》2002,20(Z1):134-136
1998年10月我国政府签署了联合国《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如今正待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批准。该公约明确规定了任何人不得被强迫自证其罪,由此引发了学界对沉默权问题的关注和探讨。由于我国刑事诉讼法却没有规定沉默权,沉默权的引入就成了广为探讨的话题。论证沉默权可否在中国实现,有必要先澄消沉默权的含义与由来,分析引入沉默权的必要性以及我国立法规定的现状,再来讨论沉默权在中国的实现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我国是否应该在刑事诉讼中引进沉默权制度,并修改现行的刑事诉讼法"这一问题展开论述。文章的第一部分介绍了沉默权的含义和本质,总结了当前法学界在沉默权问题上的争议和不同主张。第二部分对沉默权和我国刑事政策的关系做了具体的分析。第三部分权衡沉默权制度的利弊,对"我国在面对沉默权时的抉择"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 :目前我国理论界对是否赋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沉默权的争论焦点在于沉默权的价值取向及其选择。我国应当确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沉默权 ,沉默权的价值取向是多元化的 ,并可通过一定的措施予以保障  相似文献   

9.
在刑事诉讼中,沉默权是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利的重要方法之一。在我国确立沉默权制度,是诉讼文明进步的必然趋势。本文就国外沉默权制度的发展演变,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沉默权制度的构建之路。  相似文献   

10.
从犯罪控制与人权保护的辩证关系论沉默权尚需缓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敏英 《河北法学》2001,19(6):135-136
刑事诉讼中保护人权就是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沉默权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我国目前沉默权制度的争论,从刑事诉讼双重目的的角度分析我国目前是否应设定沉默权,是当前沉默权热点中的冷思考。  相似文献   

11.
沉默权问题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楚天鸿 《中国法学》2002,(1):188-190
中国法学会沉默权课题组于2001年11月26日在古城西安召开沉默权问题研讨会。会议广泛邀请了公、检、法、司、律师及大专院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就我国应否设立沉默权及沉默权的相关问题展开研讨。现将会议观点综述如下:  一、我国现阶段应否设立沉默权制度   主要有三种观点:肯定说、缓行改造说、否定说。  (一)肯定论者认为,我国现阶段确立沉默权的时机已经成熟,确立沉默权具有积极意义。主要理由:  1.沉默权的确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没有沉默权到确立沉默权,就人类社会发展的角度考察,带有一定…  相似文献   

12.
沉默权与用高科技手段取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根菊 《现代法学》2000,22(4):74-76
沉默权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对侦查、检察、审判人员的提问享有沉默不语的权利。本文阐明何为沉默权、沉默权的模式 ,认为我国法律宜在起诉阶段赋予沉默权 ;若从侦查阶段赋予沉默权 ,必须采用高科技手段取证。  相似文献   

13.
沉默权制度是国际刑事司法准则的重要内容,并逐渐演变成为具有世界意义的优秀诉讼文化。我国是否应当移植并确立这一制度,引起了学界和司法界的广泛争议。本文介绍了沉默权的由来,并从我国沉默权缺失的原因和现实危害出发,分析了在我国确立沉默权制度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确定沉默权原则几个问题之研讨(上)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随着诉讼民主化、科学化的深入发展 ,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是否应确立沉默权的问题已引起法学界的关注。本文就沉默权的起源、发展、诉讼价值等作了阐述 ,在此基础上指出 :我国刑事诉讼法应当确立沉默权原则 ,并就如何确立沉默权原则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讨 ,提出了设立沉默权原则的立法模式及修改刑事诉讼法的构想。  相似文献   

15.
沉默权是指在刑事诉讼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享有的对警官、检察官、法官的讯问保持沉默或拒绝陈述的权利.本文从经济基础、诉讼文化和法律制度等三方面对比研究了我国与英美国家对沉默权的相关规定,阐述了我国确立沉默权的不成熟因素,进而得出在我国对沉默权的设置应当缓行.  相似文献   

16.
沉默权制度的确立有充分的理论根据和诉讼价值,但是在我国现行的刑事诉讼程序中,还没有形成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沉默权制度,而且在学术界对于沉默权制度是否应该建立的讨论也是相当激烈。所以,我国对于沉默权制度的确立还是应该持审慎的态度,结合刑事诉讼现状,本文在此对于沉默权制度的建构提出设想。  相似文献   

17.
关于在我国是否适合推行沉默权制度,学术界和实务界已讨论良久,但至今为止仍未得出一致的结论.与90年代末相比,现今越来越多的学者和司法人员承认设置沉默权制度的必要性并呼吁我国也应当给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沉默权.尽管仍有反对的声音,但沉默权在我国的建立似乎是大势所趋.此时,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在我国土壤上建立起来的沉默权制度必然不能完全照搬国外的经验,而应当结合我国司法实践进行创制.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沉默权的溯源与沿革出发,对西方沉默权制度的价值取向进行了讨论,并在考量沉默权制度在我国的主要争议的基础上,试从价值取向的角度讨论了沉默权制度引入的必要性,并给出了在调整的前提下,引入沉默权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梁崇龙 《法制与社会》2012,(18):126+144
本文由沉默权制度是否应该引入刑事诉讼法的争论入手,分析了沉默权引入必须设置的配套措施,以及在我国沉默权引入刑事诉讼法的限度。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确定沉默权原则几个问题之研讨(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二)我国刑事诉讼法应否确立“沉默权”原则对于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应否确立“沉默权”原则问题,学界有否定说与肯定说之争。否定说的观点认为:目前我国刑事诉讼法不宜确立“沉默权”。主张此类观点的学者中,有的认为,在我国应当暂缓设立沉默权制度。因为我国是一个重视群体利益和国家利益并且强调司法活动实体公正的国家,目前尚无设立沉默权的条件;对我国来说,当前最重要的是采取有效措施遏制刑讯逼供,而不是超越现实搞什么“沉默权”。①有的人认为,确立沉默权以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沉默不语,既包括不承认犯罪,也包括放弃了辩护的权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