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建》2009,(2):I0002-I0003
新疆石河子市地处天山北麓中段、准噶尔盆地南缘,行政区域面积400平方公里。全市辖1镇、1乡、5个街道办事处,人口33万。以其优美的环境、独特的文化被世人誉为“戈壁明珠”,先后荣膺“联合国人类居住环境改善良好范例奖”、“首届中国人居环境奖”、“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称号。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以绿色、生态、环保定位,发挥军垦文化优势,弘扬石河子精神,深入开展群众性创建活动。  相似文献   

2.
军垦文化是边疆在进行军事准备和生产建设的屯垦戍边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本文分析了军垦文化的来源与发展,以及军垦文化独有的“军垦魂、包容性、进取心”文化内涵,提出了在新时期,传承和发扬军垦文化的软实力,进行维稳戍边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艰苦奋斗,开拓奋进,团结奉献,争创一流”的兵团精神也是军垦精神,军垦文化传承着军垦精神,贯彻十六大精神,加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步伐,就必须大力推进军垦文化建设,弘扬兵团精神。  相似文献   

4.
石河子是我国最年轻的军垦城市,被联合国授予“最佳人居奖”,并获得全国拥军模范城殊荣。然而在石河子这座美丽而漂亮的新城市里,有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它就是石河子文化宫。文化宫2000年9月峻工投入使用,建筑面积为15975.1平方米,户外活动占地面积6400平方米,建设总投资4800多  相似文献   

5.
《党建》2015,(5)
<正>中国美在新疆,新疆美在石河子。石河子是共和国军垦第一城。她是由军人选址、军人设计、军人建造的城市,是新中国屯垦戍边的象征和发祥地,也是新中国西部大开发的成功典范。"戈壁明珠、军垦名城",是石河子享誉国内外的一面靓丽旗帜,是一方天蓝、地绿、水清、夜明、人和,融西部风情、军垦特色、现代生活干一体的高品位城市。石河子市先后荣膺联合国"改善人类居住环境良好范例城市"迪拜奖、首届"中国  相似文献   

6.
陈东  王环 《兵团党校学报》2009,121(6):64-66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中,我们要紧紧围绕兵团党委提出的创建“中国屯垦旅游”品牌和建设军垦文化、农业观光、绿洲生态三大基地的要求,以“军垦旅游文化”为核心,着力打造屯垦溯源游、屯垦戍边新型团场游、军垦文化游、军垦名城游、军垦人家游、现代工农业和科技教育旅游等产品,推出更多成熟的屯垦旅游特色产品和线路。  相似文献   

7.
军垦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军垦文化不但是屯垦戍边事业不断发展壮大的需要,也是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必然要求。本文从新疆兵团军垦文化形成的历史背景、新疆兵团军垦文化的形成、实质和内涵、军垦文化对新疆文化发展的意义几个方面论述了新疆兵团军垦文化。  相似文献   

8.
在祖国西部边陲“戈壁明珠”新疆石河子,有一所建校60余年的军垦小学——石河子市第二小学.翻开她的历史,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就已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工作先进单位等十余项国家级荣誉和几十项省级奖项,赢得了石河子垦区窗口学校、基地学校和标杆学校的社会美誉.  相似文献   

9.
诗人艾青曾这样赞美石河子:“我到过许多地方,数这个城市最年轻,它是这样漂亮,令人一见倾心……”石河子的确是一座美丽的新城,它是共和国军垦第一城。初到石河子市的人们总会发出一连串的感叹:没有想到戈壁荒原上竟会诞生这样一颗美丽的明珠;没有想到这座城市规划得如此美好;没有想到这座城市管理得这样井井有条;没有想到这里市民的文明程度这么高……然而在石河子这座戈壁明珠上又镶嵌了一颗璀璨耀眼的宝石,它就是石河子文化宫。文化宫隶属农八师工会,石河子市总工会下属单位。它座落在城市子午中心线的游憩广场南端。建筑面积为15975.1平…  相似文献   

10.
石河子精神根植于与时俱进的石河子文化沃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河子精神是石河子人以四海为家,创古今伟业,独领时代风骚的宝贵精神财富.石河子精神根植于与时俱进的石河子文化沃土.石河子与时俱进的先进文化,不断给石河子精神注入开拓创新、争创一流的新鲜血液,使石河子精神永保活力和青春.  相似文献   

11.
张仲瀚提出建设“文化兵团”是为发展兵团而做出的战略决策。建设“文化兵团”,改变了兵团人口的文化构成,为兵团的经济建设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丰富了军垦战士的业余文化生活,为兵团的经济建设注入了活力;促使兵团产生了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文艺作品,加强了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增强了兵团屯垦戍边的实力,有利于兵团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石河子地处天山北麓中段、准噶尔盆地南缘。过去一片芦苇、沼泽、荒漠 ,野兽出没、人烟稀少。新中国初期 ,人民子弟兵肩负“屯垦戍边”的使命 ,拉开了石河子大开发的序幕。经过 5 0多年的建设 ,特别是改革开放 2 0多年的发展 ,石河子垦区正以全新的风貌走在西部大开发的前列。在这当中 ,大力发展高新科学技术 ,推动现代农业的产业化进程 ,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成为这座被誉为西部明珠的军垦新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个显著标志。目前 ,石河子垦区有 1个国家级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国家级石河子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1个国家级生态工业 (造…  相似文献   

13.
正军垦小城兵团八师石河子市,以其在荒漠拔地而起的英姿,素有戈壁明珠、沙漠绿洲的光荣称号,吸引了世人瞩目的眼神。可谓人类改造环境的典范。到过石河子的人,无不为这个边塞小城的清秀颔首。它既有南方城市的妩媚,又有北方城市别具一格的特色。据说当年王震将军屯垦戍边,来到这个到处是乱石丛生的地方,马鞭指处,成就了石河子的前世今生。  相似文献   

14.
成都的这些“老房子”可以说是散落在城市中的明珠,那斑驳陆离的青砖灰瓦、高大厚重的深色木门述说着它们的悠久历史文化。可是现代社会城市发展如此迅速,我们在城市发展进程中该如何保护“老房子”?它们现状如何?保护之后怎样发展和利用它们?带着系列问题,本刊记者特别邀请庄裕光、张先进和谭楷三位著名学者一起来探讨成都“老房子”的保护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姜福 《奋斗》2007,(11):47-48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是城市吸引力与辐射力扩大的基础。它与城市经济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推动城市发展。我市十五次党代会提出.经过五年努力把北安建设成为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城市。要实现这一目标.在注重经济建设的同时.必须坚持以先进文化为引领,统筹抓好文化建设.全力打造“文化北安”城市品牌。  相似文献   

16.
杨丽 《奋斗》2013,(10):29-30
党的十八大提出“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还形象地指出“要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这标志着国家把文化创造、文化创意、文化创新提到了一个很高的角度。富裕县作为全国文化先进地区和中国漫画艺术之乡,漫画艺术一直是其一张独特的城市名片。当前,如何把文化创造、文化创意、文化创新融入到富裕漫画发展中,把漫画事业推向漫画产业化方向发展轨道,谋划好漫画文化这个大产业,叫响漫画文化这个品牌,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文化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又是城市的个性与魅力的体现,也是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力量。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广东省委审时度势,提出新的史化发展观,作出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战略部署.以此推动广东实现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揭阳市委三届三次全会,也提出了“工业强市、文化大市、和谐揭阳”的战略目标,针对在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中如何建设揭阳文化大市这一问题,本文从三方面进行论述,即与时俱进,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疏通渠道,全力打造揭阳文化大市:形成合力.营造建设揭阳史化大市良好的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18.
谭健 《当代党员》2011,(9):32-34
“城市发展规律揭示,以基础设施为内容的城市竞争告一段落后,新一轮城市竞争将是精神文化的竞争。”世界银行城市发展战略专家哈默尔说,“一个没有精神文化的城市,是没有发展后劲的。”  相似文献   

19.
加快成都城乡文化一体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必然要求,是推进成都“世界生态田园城市”建设的必然选择,是实现成都建设“中西部最具影响力、全国一流和国际知名的文化之都”的重要途径。为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建设,促进城乡文化共建共享,缩小城乡文化发展的差距,成都市应建立适合自己的城乡文化一体化公共服务体系模式:“环形一螺旋”体系,即以城市和农村两个区域为基点,从图书馆、文化工作站、文化活动、文化建设的基础设施等各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内容着手,打造一个从城市到农村,再由农村到城市循环发展、相互发展、上升发展的城乡一体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20.
戴立然  张德山 《奋斗》2001,(12):46-48
知识经济初见端倪,一个全新的时代已经到来。作为一个城市.如何在这个崭新的时代,把握制高点,找准切入点,实现创新,加速发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解决问题的落脚点,就是文化。这种文化是广义的文化,创新的文化,既是我们所要把握和寻找的制高点和切入点。要发展这种文化,我们认为,最为重要的是要明确和理顺“城市文化与文化城市”之间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