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十八大以来的反腐败取得了明显成效。然而,诸多社会现象折射出人们有关腐败的思维定式和观点理念根深蒂固,仅仅致力于行为层面的反腐败对此很难起到有效作用。有关文化与腐败的理论研究、廉政文化建设热潮、十八大以来聚焦行为反腐的实践,从不同侧面反映出致力于从文化层面反腐败的必要性,需要尽早将文化反腐开辟为反腐败的第二战场。相较于行为反腐,文化反腐具有对象的广泛性、内容的抽象性、现象的顽固性及手段的特殊性等特点。文化反腐的目的是普遍地改变人们对腐败的认知和态度,在认知正确的基础上,能把廉洁确立为社会的核心价值。文化反腐的核心手段是实施科学有效的廉洁教育战略,此外,特殊的行为反腐策略也可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将反腐倡廉建设置于党的五大建设的第四位,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更多地关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制定了一系列反腐政策,提出"老虎苍蝇一起打""有案必查、有腐必惩"以及建设廉洁政治的目标。公共政策领域的学者也关注反腐政策问题的研究,探讨廉洁政治的内涵、如何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以来,腐败治理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财税治腐"能够克服长期以来以"治人"为主要反腐手段的弊端,这种模式通过明确财权边界、规范公共财产管理等手段,进一步压缩了权力的寻租空间。财税治腐以财政党规和财税法律为制度土壤,以"理财"和"治腐"为两大主题和形式目标,聚合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终极目标之下。以领域法学理论、公共财产理论以及政党治理与国家治理理论为基石,财税法跨越不同法域的法学研究路径,以其务实、低调、灵活的特质在面对日益复杂的腐败治理难题时展现出十分独特的价值。财税治腐承载着实现权力规制、优化理财方式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三重任务,同其他权力监督方式相结合,形成对公权的监督合力,共同构建出"法治财政、廉洁政治、现代国家"的理想图景。  相似文献   

4.
一、什么是廉政文化廉政文化应该是以廉洁从政为思想内涵,以各种文化形式为载体和表现方式的一种文化,是廉政建设与文化建设相结合的产物,是一个社会价值取向的重要表现,也是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廉政文化,可以被定义为"人们关于廉洁从政的思想、信仰、知识、行为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生活  相似文献   

5.
朱水清 《党政论坛》2008,(11):41-42
廉政文化应该是以廉洁从政为思想内涵,以各种文化形式为载体和表现方式的一种文化,是廉政建设与文化建设相结合的产物,是一个社会价值取向的重要表现,也是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廉政文化,可以被定义为“人们关于廉洁从政的思想、信仰、知识、行为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社会评价及习俗的总和,是廉洁从政行为要求在文化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6.
无论从学理角度,还是从现实腐败发生和治理机制,以及国内外反腐经验来看,预防和治理腐败,不仅要健全制度体系,推进制度反腐,还要站在道德文化角度,加强廉洁文化建设,培育民众的廉洁信仰和全社会的廉洁氛围,以此来抵制和消解各种腐败文化的侵蚀。在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上,只有将制度反腐与廉洁文化建设完美融合,形成"善制"与"善德"齐头并进的协同态势,才能形成不想腐的心理机制、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从而有效防治腐败。  相似文献   

7.
在先秦诸子中,老子较早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廉而不刿"的思想,强调廉洁而不失宽厚。在《老子》中,人性的弱点,使"廉而不刿"成为必需;"无为"与"清静"的内在关联,使"廉而不刿"成为可能;"三宝"(慈、俭、不敢为天下先)则是理解老子"廉而不刿"思想的奥秘所在,亦是廉洁从理论导向实践的具体呈现。老子的"廉而不刿",对于反思当代社会中存在的腐败问题以及构建完备的反腐倡廉体系,形成官员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廉政文化研究》2014,(4):91-92
<正>中国近年来频发的"情妇反腐"现象引起了广泛热议,这些偶发的反腐形式在增进反腐效果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显现出中国政治反腐生态的失衡和路径的不畅。在倡导和推进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当下中国,需要对反腐领域的这些热现象进行法治视角下的冷思考,通过商谈和回应等法治方式的疏通达成反腐路径共识,通过坚守和依据法治反腐之道最终使"情妇反腐"等偶然现象消融于法治治理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3,(27)
近些年来,大学生廉洁教育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反腐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并日益受到全球社会的重视与支持。当前我国大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对腐败现象存在着理性认知不足,思想重视不够",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分裂等现状。这种状况势必形成潜在的未来腐败行为发生的温床。扭转这种局面,必须通过"课堂教育",努力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廉洁意识;强化校园廉洁文化建设,做好"课下教育",形成课上课下"共振"效应;整合社会力量,努力贯通高校-家庭-社会三个环境的大学生廉洁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0.
法治反腐是反腐败主体在预防和惩治腐败各个环节,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一种新的反腐败思维和方法。在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法治反腐必将成为新时期我国反腐败的新常态。确定建设廉洁政治、推进廉洁发展、把腐败控制在一个较低水平的反腐败目标体系是法治反腐的前提。在科学判断反腐败形势的基础上,完善反腐败法律体系、建立高效的廉政法治实施体系、培育廉洁法治环境、持续加强反腐败国际合作是实现法治反腐目标体系的科学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反腐倡廉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汲取与借鉴,需要对其中的廉洁思想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张謇先生的廉洁思想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形成得益于家庭勤俭廉洁家风的熏陶、儒家崇俭尚廉思想的浸润及个人尚义崇俭修养的坚守,其实践性体现在为官清廷改革吏治倡廉政、入农商部裁冗立规重廉洁、投身实业重义轻利践节俭等方面。挖掘张謇先生廉洁思想的当代价值,可从传承廉洁家风树立廉洁观念、重视廉洁教育培养廉洁操守、依靠廉政制度规范廉洁行为入手。以廉政制度规范从政行为,以廉洁教育培育个人操守,既充分体现国家运用制度反腐的意志和决心,又通过家风熏陶与廉洁教育全面调动社会公众的反腐积极性,营造出崇俭尚廉的社会氛围,全力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洁文化的内涵、功能及建设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洁文化是对传统廉洁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它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而形成的一种新的文化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洁文化具有导向功能、约束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警示功能、监督功能和测评功能。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洁文化,其基本路径就是自律与他律的结合,一方面通过自我学习,理解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洁文化的基本理念,内化为科学的价值判断,外化为自身规范的言行举止;另一方面建立融"教育、制度、监督、惩治"于一体的反腐倡廉体系,从外在环境与外在因素两个方面促进廉洁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廉洁文化建设,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和地方各级各单位都投入了大量的人财物资源,但实际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实践中我们对廉洁文化存在一些认识偏差:重视物质层和思想层的廉洁文化建设,而忽视行为层和心理层;将廉洁文化视为一个孤立的文化体系,忽略了反腐需求的原动力作用;廉洁文化建设缺乏系统思维,内部生态与外部环境不能协调改进。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廉洁文化建设的成效。因此,必须明确廉洁文化建设的重点,在深刻理解廉洁文化建设机理的基础上,从公众的反腐需求出发加强廉政制度建设,实施全生命周期廉洁教育,促进廉洁行为和廉洁心理的形成,以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廉洁文化建设的物质基础和保障,并合理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4.
英国新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批判从总体性出发解释马克思思想的路径,结合英国自身的文化传统,基于生活世界拓展了传统理论语境中文化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揭示了文化的物质属性,形成了一种文化整体观,即将文化视为一种整体的生活方式,并将文化生产或文化实践看成决定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更为重要的是,它没有就此止步,而是以恢复或者说重塑被传统文化批判理论遮盖甚至否定了的主体能动性为理论诉求,持续关注和分析日常生活中文化形态的发展以及由此呈现出来的多样性,努力揭示当代社会文化实践的复杂机制,在文化研究方面形成了"文化主义"范式、"结构主义"范式和"葛兰西转向",每一种理论研究范式都致力于创造出新的主体位置以及有能力反抗自身被支配地位的社会政治主体。英国新马克思主义卓有成效的文化研究使得马克思主义在一种文化政治学的努力中获得了时代新意。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廉洁文化观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全局,为确保全面从严治党、净化政治生态取得新的成效而提出的有关廉洁文化建设的一系列重大思想、理论和观点,其科学内涵可概括为"战略意义论"、"重点任务论"、"发展动力论"、"建设主体论"、"制度保障论"。习近平廉洁文化观深刻诠释和系统回应了新形势下廉洁文化建设一系列重大理论、现实及实践问题,充分体现了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统一、批判性与实践性的统一、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一、先进性与广泛性的统一等理论品质。深入研究并贯彻落实习近平廉洁文化观及其理论品质,对于当前加强廉洁文化建设、推进反腐倡廉理论建构及制度创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基层扶贫官员是扶贫领域的易腐群体。在扶贫政策下行过程中,扶贫资源的日益增多、基层社会中的腐朽文化、不完善的扶贫监督机制等,使基层扶贫官员获得了较大的权力空间,也给扶贫领域的腐败带来可乘之机。基层扶贫官员之所以涉入腐败,腐败收益的获取是其内在驱动力,而利益相关者在提升腐败收益和规避风险基础上的"合谋",则是扶贫领域集体性腐败的过程表达。面对基层社会独特的政治生态状况以及基层扶贫官员腐败生成机理的特殊性,其治理路径主要有:以畅通上级政府反腐权力下行渠道来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效果;以保障基层群众的反腐权利打造"不能腐"的监督机制;以维护基层扶贫官员合理的利益需求来构建"不想腐"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7.
“廉洁城市”本质上是对城市反腐倡廉建设的战略定位。建设“廉洁城市”有助于破解当前的反腐败困局.实现反腐倡廉实践路径的新突破。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廉洁城市”建设包含廉洁政府、廉洁市民、廉洁市场、廉洁社会等重要要素,各要素间相互关联,构成权力监督体系、市场诚信体系、社会道德体系等基本框架。建设“廉洁城市”,既要汲取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中积累的核心智慧,走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之路.又要学习国际社会的成功经验,少走弯路、错路;既要完善以各项反腐倡廉制度为重点的城市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提高科学反腐、防腐的成效,又要激发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城市廉政建设的热情,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反腐倡廉的主体性作用。  相似文献   

18.
政治文化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它决定着人们政治行为的内在动机和价值取向。我国传统政治文化在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同时,也衍生出包括臣民式政治文化、伦常式政治文化和人治式政治文化在内的一些落后的腐败的政治文化,它们对我国当前出现的"家长制"、"一言堂"、"人情网"、"裙带风"、"重人治轻法治"等社会现象产生了重要影响。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廉洁政治文化,对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转型社会的急剧变化以及多元文化的影响,我国当前的廉洁政治文化建设还面临着诸多问题和困难。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快法制化进程,铲除封建社会政治文化糟粕,是构建新型的社会主义廉洁政治文化的重要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9.
廉洁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大学生廉洁教育的社会生态呈现新态势。廉洁教育的思想内容有了新拓展、教育功能彰显新内涵、教育方式呈现双向互动新转型、教育话语体系凸显新色彩。面对大学生廉洁教育的新态势,教育主体要站在社会意识形态的战略高度,通过路径创新,发挥微传播和主渠道的双轨作用,抢占大学生廉洁教育话语权的制高点;强化廉洁文化价值引领,提升大学生廉洁教育的"供给力";构建多元立体化的廉洁教育联动格局,增强大学生廉洁教育实效性,从而开创高校廉洁教育整体联动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20.
<正>一、腐败文化视角的研究更为重要为了更好地建设廉洁文化,就要探讨并回答廉洁文化的传播路径与培育机制问题。尽管文化被纳入到腐败和反腐败视野已经有很长时间了,但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仍十分有限,廉洁文化建设实践也时冷时热,依然属于反腐败领域的“小众”。不仅在中国,在全世界都是这种状况。在笔者的廉政研究中,文化也处于这种状况。但是,经过近20年尤其是近几年的观察和思考,笔者开始认为文化具有相当的重要性,在廉政理论研究和廉政建设实践中的地位都亟待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