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浅议现场犯罪心理痕迹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痕迹分析是犯罪心理学研究的新突破,具有重要的侦破价值。根据物质交换和转移原理,犯罪必留痕迹。犯罪行为遗留在现场的既有物质痕迹,又有心理痕迹。运用犯罪心理痕迹,可以刻画犯罪分子的个人特点,确定案件性质,判明侦查方向,缩小侦查范围,提高侦查效益。  相似文献   

2.
侦查工作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案件信息占有量和信息利用程度。系列杀人案件的社会危害性大,侦查难度大,必须正确地串并案件,充分利用已掌握的信息,结合对犯罪嫌疑人进行的犯罪心理画像,通过适当的案件信息披露方式来发动群众协助破案,并警示群众自我防护。  相似文献   

3.
犯罪地理画像是一种通过对系列案件犯罪地点的分析,来推测犯罪人最有可能的居住地或再次作案地的辅助系列案件侦破的刑事科学技术手段。通过在系列案件侦查中运用犯罪地理画像,不仅有利于帮助侦查人员及时、准确地划定侦查范围,从而节约侦查成本、提高侦查效益,而且有利于安民心、树警威、保稳定。  相似文献   

4.
侦破系列杀人案件是侦破命案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推进系列杀人案件的侦查,必须从侦查思路、侦查管理、侦查分析等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5.
犯罪心理痕迹是犯罪人犯罪心理及其支配下的犯罪行为的产物 ,它的形成与犯罪动机、犯罪人的个性特征、犯罪掩盖等有密切关系。在侦查实践中 ,犯罪心理痕迹对案件性质、作案动机的分析及侦查线索和方向的提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侦查实践中,由于地区特殊的治安状况和案件本身侦破难度较大,以及侦查机关自身存在某些问题等,导致少数凶杀案件未能及时侦破,给人民群众和社会造成极大危害.对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凶杀案件侦破效率,以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7.
浅析犯罪心理画像的基本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心理画像在一些案件的侦破过程中,在描绘、刻画犯罪行为人特征,缩小嫌疑范围方面起着意想不到的作用。犯罪心理画像的方法主要有归纳式和演绎式两种,两种方法各有所长,应共同发挥作用,以达到描绘、刻画犯罪行为人相关特征更加准确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在侦查破案中,面对各类案件智能化水平升级和越来越少的现场痕迹物证,传统的侦查模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犯罪心理痕迹的研究利用更显得尤为重要。全面收集、有效捕捉犯罪心理痕迹才能更多地掌握和利用犯罪信息,从而为判断案件性质、确定侦查范围和方向、准确刻画犯罪嫌疑人以及证实犯罪、深挖余罪提供更多的情报信息,从而大大提高侦查破案水平。  相似文献   

9.
犯罪心理画像技术的原理主要源于行为主义心理学,即依据犯罪行为与犯罪心理一致性原理,从犯罪人的行为特征分析犯罪人的人格特征,从而描绘犯罪人的性别、年龄、种族、职业、文化程度、技能、社会地位以及生活习惯等特征,以此为侦查工作提供线索。变态杀人案件一般具有系列性、伴有性侵犯或者杀人后碎尸、抛尸等特点,行为证据丰富,案情带有较显著的心理痕迹。在变态杀人案件侦查中,犯罪心理画像技术能够通过对犯罪心理痕迹的提取、分析,刻画出犯罪人的性状,进而缩小排查范围,明确侦查方向以协助侦查。  相似文献   

10.
并案侦查是侦破系列杀人案件的总体思路,在此过程中,侦查人员应有效运用行为证据,建立对犯罪行为、犯罪现场、受害者之间联系的认识,揭露、证实犯罪,完成侦查行为。  相似文献   

11.
杀人类犯罪是严重的刑事犯罪,对社会秩序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有着极大的危害。以往对杀人类犯罪的研究多在刑法学范围内进行定性分析和在侦查学范围内进行经验总结,缺乏以定量分析为主的实证研究。通过对82名杀人类案件犯罪嫌疑人的调查,分析他们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户口类型、籍贯、婚姻状况、前科、性格、犯罪意识和犯罪归因等方面展现出来的特征,期望这些研究结果能有助于研究者认识杀人类案件犯罪嫌疑人的特征并对侦查部门有的放矢的开展相关工作提供有益的思考和启发。  相似文献   

12.
犯罪心理痕迹是犯罪行为的客观反映,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能被认识的特殊形态。从侵害对象、作案工具、现场的特殊环境等方面,特别是被害人的损伤分布、损伤特征来分析蒙自"8.01"特大杀人案的犯罪心理痕迹,以刻画作案人心理、生理身份及其社会身份特征,从而划定犯罪嫌疑人范围并进而锁定犯罪嫌疑人。  相似文献   

13.
警犬技术工作作为公安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公安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尤其在重特大刑事案件中更是发挥了独特的作用。血迹搜索犬就是一项在刑事案件现场,尤其是命案现场,寻找和发现重要痕迹物证—血迹的一项独特的刑事技术。  相似文献   

14.
巩义市"2010.2.16"案件是一起源于早恋心理创伤、以未成年少女为侵害对象的强奸杀人案。从分析现场行为结果到犯罪现场重建,还原了整个案发过程,为客观描述犯罪行为,认定犯罪事实提供了行为证据分析。从分析犯罪行为人心理因素,到阐明犯罪发生时的环境因素,深刻探究了犯罪行为发生的原因,为研究此类案件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5.
从世界范围看,雇佣杀人犯罪已经成为跨国有组织犯罪的一种重要形式。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其他诸因素的影响,犯罪的智能化、职业化和国际化趋势日趋加强,在今后一段时间内雇佣杀人案件作为杀人案件中一种特殊的犯罪形式将会比较突出,成为一种危害较大的杀人犯罪。对此,必须探寻有效的侦查对策。  相似文献   

16.
提高命案侦破能力,实现"命案必破"的目标,是摆在公安机关当前的一个重大任务。目前,在故意杀人等严重刑事案件中,犯罪分子作案手段和方法出现了新特点、新趋势。公安机关应根据新变化,把握新特点采取相应措施,不断提高侦破命案能力,努力实现"命案必破"。  相似文献   

17.
提高命案侦破能力,实现“命案必破”的目标,是摆在公安机关当前的一个重大任务。目前,在故意杀人等严重刑事案件中,犯罪分子作案手段和方法出现了新特点、新趋势。公安机关应根据新变化,把握新特点,采取相应措施,不断提高侦破命案能力,努力实现“命案必破”。  相似文献   

18.
有广泛社会影响案件隐藏着复杂深刻的社会背景,折射出刑事案件对社会、法制、政治的巨大影响力,给刑事侦查工作带来严峻挑战。我们处置有广泛社会影响案件还存在着诸多不足,如思想上敏感程度不高,在处置技巧上能力欠缺,还跟不上形势需要,在取证的能力上、现场勘查的水平上、办案的程序规范上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距离实现法律、社会、政治效果三者统一还有很大的差距。提高处置有广泛社会影响案件能力水平是当前刑侦工作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9.
层进式梳理"命案必破"的提出背景、原因和正常运转所具备的条件,系统分析其对司法实践产生的正反两方面影响,并试图指出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规范和制约下,"命案必破"刑事政策必将对目前中国的刑事司法实践产生更加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提高命案侦破能力,实现"命案必破"的奋斗目标,是当前公安机关的一个重大任务。目前,在故意杀人等严重刑事案件中,犯罪分子作案手段和方法出现了新特点、新趋势。公安机关应根据新变化,把握新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不断提高侦破命案能力,努力实现"命案必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