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4 毫秒
1.
对社会管理的行政化认知与实践导向逐渐显现其弊端,需要我们从社会维度,即社会政策与社会组织的视角对其重新理解和定义。社会管理是与公共福利和生活质量相关的社会政策的执行与实施,而社会组织逐渐成为除政府之外的另一个有效社会管理主体。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需要以真实的社会需求为导向,从建立分类管理制度、制定社会发展与影响指标、发展社会慈善资本及社会经济部门等多层面进行构建。  相似文献   

2.
社会创新过程及其面临的局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识别社会需求、解决社会问题是社会创新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也是社会创新过程面临的陷阱和局限所在。结合社区发展规划的案例以及社会需求和问题表现特征的分析发现,在需求和问题分析过程中,问题标准的不恰当性、问题主体参与不足、忽视需求和问题原因表现出的二重性、参与主体的缺失等会导致社会需求识别出现偏差,同时这些偏差将进一步影响社会创新的低效,以及易使社会创新方案局限在项目的操作层次。  相似文献   

3.
柔性社会管理:可能与可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管理应该"刚柔并济",柔性社会管理是对以法律为基础的刚性社会管理的补充,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作为一种综合的政策框架,柔性社会管理主要包括三大特征:起点上的需求导向、过程中的非强制性服务、结果上的需求满足。推行柔性社会管理需要政府关注需求的差异性、重视弱势群体的需求、开展需求调查、推动公众参与、建立协商机制、改革基层组织、优化考核方式,更需要大力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加大政府购买服务的力度,满足群众的差异性需求。  相似文献   

4.
在讨论"对人的管理和服务"这样一个话题时,如何在创新社会管理中回应青年诉求、满足青年需求,更好地促进青年发展是无法回避并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青年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受益者和参与者。在社会各群体中,青年有着独特的发展需求和问题,需要在社会管理中进行针对性解决,也给当前的社会管理创新带来了挑战。社会管理创新要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促进青年发展必须积极回应青年的发展需求。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改变思路,创新方法,使社会管理更加科学,品质更高,才能从根本上促进青年发展。  相似文献   

5.
支持型社会组织具有草根社会组织不同的功能与优势,在当前及以后的社会体制改革与社会管理创新中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对支持型社会组织生发机制的分析,将有助于对其发展现状、发展模式、运作机制和发展规律等问题的把握.支持型社会组织生发离不开政治与社会体制改革所创设的广阔空间以及社会组织培育和管理方式创新所提供的强劲动力,同时也是回应草根社会组织资源依赖形成的现实需求以及顺应社会组织内部结构优化必然趋势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社会管理创新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通过沟通不同阶层联系,化解社会矛盾,理顺民众情绪,使社会的各种要素和关系处于相互融洽的状态。非政府组织在解决和满足这些社会需求时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中国的现实生活中,非政府组织在创新社会管理进程中具有很大的发展和操作空间,同时也面临诸多问题。彰显非政府组织角色作用,需强化宣传,完善法规,提升非政府组织的能力水平。  相似文献   

7.
冯希莹 《人民论坛》2012,(11):16-17
我国基层社会管理的目标是实现对街区群众的微观服务,畅通基层诉求表达渠道是我国基层社会管理的核心问题。这意味着基层社会管理要从群众的需求入手,通过基层诉求表达渠道的制度化建设,在解决基层管理制度化问题的同时,破解"人治",建立群众对街区社会管理者的考评机制,从而实现基层社会管理不同主体间的对话、协商与合作。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武汉市新生代农民工犯罪者的调查,拟从这一群体的需求满足状况探讨其犯罪行为选择的过程。研究显示:新生代农民工犯罪者关注精神需求,但他们的经济条件、家庭环境和同辈群体都难以满足他们基本的生活需求、爱、归属感以及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需求矛盾提出:政府应加强社会管理机制创新,倡导公平、公正的管理理念;社会管理参与社会化,有效发挥社会中间组织,尤其是社会工作组织的作用;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提出陪伴式社会工作理念在社会管理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9.
网络晒客的社会学透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络晒客作为网络新兴群体,近来逐渐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它的产生与社会的发展存在着紧密联系。从一开始,它就注定了将是一场以年轻人为主的游戏。它的产生与发展在满足了广大网民的某种需求的同时,也给网络社会的和谐发展带来了诸多挑战。针对网络晒客中出现的不良行为,可从技术、道德教育、法律手段三个方面加以防范。  相似文献   

10.
严音莉 《今日海南》2013,(11):28-29
海南建省办特区25年来,城市化步伐加快,海口、三亚等城市规模急剧扩张,城市人口加速集聚,外来流动人口日益增多.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深入推进的全面变革,社会阶层结构、社会需求结构、社会组织方式、社会行为规范和价值理念等发生深刻变化,新时期海南社会管理工作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城市社区管理的加强和创新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笔者认为,社区是城市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管理的基本单元,海南在社会管理方面应增强“整体作为大城市”的理念,不断加强和创新城市社区管理,这是海南加快国际旅游岛建设、实现社会善治的根基.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际社会的政治变迁、国内社会的复杂多变,社会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如何为我国的社会管理注入新的治理理念、模式,以社会管理创新来应对社会多样需求,是摆在公共管理实践者和理论研究者面前的共同课题。一、认知创新:拓宽社会管理的认知范畴从我国社会管理的实践来看,不少地方政府将社会  相似文献   

12.
高江涛 《传承》2014,(7):96-9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类社会组织取得了较快发展,其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逐渐彰显出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它的意义和创新点在于把原来政府对社会单向管理的理念和思维方式发展为政府管理同社会自治有机地结合。  相似文献   

13.
黄锡富 《传承》2011,(13):42
创新社会管理理念和方式方法是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的重要手段。社会管理理念创新是前提,直接影响和决定着社会管理方式方法的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方法的创新则是社会管理理念创新的具体体现。社会经济发展变化要求不断创新社会管理理念及方法方式。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在更新,需求日益多样化,由此也给社会管理带来了许多新情况、新问  相似文献   

14.
卷首语     
《电子政务》2012,(9):4
信息时代的到来和公民社会的逐渐兴起,对公共行政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政府在公共事务管理与公共服务提供上的局限性日益凸显。非政府组织作为公民社会的主体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将非政府组织引入公共管理格局,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的独特优势,实现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协同治理,成为推动社会和谐进步的重要举措。相对而言,中国的非政府组织受制于体制机制的约束,与数字城市社会治理的需求相比,亟待拓展活动空间,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5.
“十二五”时期广东顺德社会管理创新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管理创新,是指在现有社会管理条件下,依据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态势,尤其是社会自身运行规律,研究运用新的社会管理理念和技术方法,改革传统管理模式,建构新的社会管理体制和机制,以实现社会管理新目标的过程。进入十二五时期,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处于转型时期的我国社会经济生活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传统社会管理存在的问题逐渐显现。  相似文献   

16.
瞿磊 《桂海论丛》2011,(Z1):31-34
一、创新社会管理要求领导干部具备现代公民意识创新社会管理是我国改革的新任务。社会管理的创新不仅包括社会管理体制和政策的创新,还包括领导干部社会管理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创新。在协调利益关系、处理社会矛盾的社会管理活动中,各级领导干部不仅要具有领导意识,同时要具有公民意识;不仅要善于领导思维,同时要善于公民思维。  相似文献   

17.
人民检察院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必须立足自身的职能定位和工作职责,必须强化法律监督的延伸功能和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才能使社会管理创新作出成效。检察机关应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进而提出应将搭建"检察服务与社会需求、公权威信与社会自治、法治生成与社会和谐"三大良性互动平台作为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8.
公共安全危机管理的国内外背景体现在:全球性风险社会的出现,非传统安全威胁因素的增加,社会安全需求的扩展与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体现,应急管理工作日益复杂化,对科学管理的需求,以及法制社会的要求。其意义首先在于维护公共安全与社会秩序的稳定;其次是为应急处置过程提供有力的治安保障;第三是运用危机管理的理论指导应急处置工作实践。  相似文献   

19.
叶慧 《今日浙江》2011,(24):22-23
"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逐渐清晰,基层创新实践层出不穷。2011年,"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成为我省经济社会的主题词。4月26日,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专题学习会,聚焦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问题。省委书记赵洪祝要求,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第一责任,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相似文献   

20.
户籍制度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管理制度.从“登人”、“编户”到“定籍”,户籍制度开始萌芽:从“户籍相伍”、“编户齐名”到“输籍定样”,户籍管理逐渐发展;从“保甲制度”到“摊丁入亩”,户籍改革不断深化.在户籍制度的历史嬗变中,其在调查户口、征缴赋税、寓兵于民、维护治安、基层管理和劝导风俗等方面作用明显.同时,户籍制度的社会管理蕴意始终如一,它极大形塑了社会的阶层体系、流动模式、职业结构和生活样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