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由于新闻的专业化发展和市场化运作,固定采访线路成为媒体的主要新闻来源。固定采访线路的形成导致社会精英控制了新闻的话语权。在大数据时代诞生的数据新闻去除了固定采访线路作为主要新闻来源的功能。相应地,大数据时代的数据新闻也消解了社会精英在新闻中所拥有的话语权,数据新闻使新闻业更符合新闻实践的专业主义。  相似文献   

2.
我国高职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建设历史短,发展相对滞后。另一方面,在新媒体的冲击下,我国新闻传播业格局及新闻采制、传播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闻业急需高素质复合型技能人才。为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变化,高职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迫切需要进行全方位、完善与深入的建设。本文论述了高职新闻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置、师资队伍、实验实训基地等方面的建设构想,对本专业实施新一轮的改革有较强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新东方》2019,(5)
从"喉舌论"到"治国论",新闻舆论的治国理政功能得到了彰显和更加有意识、更加自觉的使用和发挥;"治国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喉舌论"的继承与发展,更强调舆论导向的重要性和作用,更强调新闻舆论在治国理政中的自觉运用。  相似文献   

4.
日新月异的新媒体倒逼着传统新闻业加速转型。媒介融合成为全球媒体发展的前进方向。传统新闻业唯有借助网络、渠道、平台、终端等新媒体之力,积极变革传播理念、工作内容、运行机制,才是生存与发展之道。搞好民生新闻的报道就是一个极佳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5.
王勇  石义彬 《求索》2007,(1):173-175
上个世纪末以来,西方新闻传播呈现出鲜明的后现代特征:由热衷报道公共领域、权力与政治,转向热衷报道私人领域、身份与认同;新闻日益娱乐化,大报日趋小报化。受众对现代信念和审美趣味的抛弃,以及资本对新闻业前所未有的渗透和干预,是西方新闻传播后现代表征产生的动因。  相似文献   

6.
祁全明 《青年论坛》2013,(1):109-113
尽管我国的《侵权责任法》没有规定新闻侵权,但实践中却经常出现各种新闻侵权事件.通过对我国当前新闻侵权的现状,包括新闻侵权的主要类型、归责原则、救济方式进行具体的介绍和阐述,进而分析出我国新闻侵权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主要是从法律层面和非法律层面来具体阐述.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从法律角度和其他角度提出预防和应对新闻侵权的方法,以期有利于新闻业的良好发展和公民权益的合法保护.  相似文献   

7.
陈文高 《求索》2007,(2):165-169
新闻专业主义是西方新闻业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它倡导新闻自由,客观中立和服务公众的职业理念;20世纪初,《大公报》曾将新闻专业主义与当时的报业实践相结合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目前我国新闻传媒业存在诸多行为失范的现象,这与我国新闻行业专业化水平不高,从业人员缺乏专业精神有直接的关系,因此,重新体认新闻专业主义精髓,将西方新闻专业主义进行本土化改造,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闻专业精神是提高新闻传媒公信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非事件性新闻的论争由来已久.新闻改革的深入,使得论争已逐渐由理论层面波及实践层面.“非事件性新闻”本身提法欠妥;其实质是一种与客观报道相对应的理性报道方式;这种报道方式应坚持“理附于事”的报道原则;与客观报道相比,对其时效性要求应有所宽容.  相似文献   

9.
张存立 《传承》2012,(14):72-73
摄影记者跨越媒体发展,媒体之间实现新闻资源共享,这是网络时代新闻业综合发展的必然选择。摄影记者通过图片库代理的新闻图片丰富着网页和版面的同时,新闻得以在更大范围内传播,满足了现代人对信息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朱有志 《求索》2007,(5):228-228
目前,关于新闻理论的研究大体由新闻本体论、新闻业态论和新闻关系论这三大块构成,其中新闻关系研究主要是围绕新闻业、新闻传播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等的关系来展开,湖南商学院副教授康化夷女士撰写的《大洋两岸——中美新闻传播研究》一书,就从中美两国不同历史条件和国家状况与新闻的关系出发,  相似文献   

11.
张成山 《人民论坛》2010,(9):216-217
随着网络技术发展,公民新闻逐渐成为新闻报道的重要一支。在华南虎事件中,公民积极的参与意识使事件不断发展并最终水落石出。公民新闻体现了公民社会责任感和求真意识,促使传统主流媒体对公众议程设置重新思考,并且监督了政府,使其工作更加民主和透明。  相似文献   

12.
清末至中华民国一季,新闻团体的产生与发展,是紧随着时代的脚步的:新闻业的发展,使得行业协会产生;记者群体的扩大,催生了职业团体;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学术研究团体的出现。在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上,新闻团体在团结同仁、维护自身利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新闻团体在抗争当局禁锢言论,争取新闻自由方面做出了努力;新闻团体首倡新闻教育,促进了新闻教育和新闻学术研究的发展;中国新闻团体在促进社会进步和民族解放的事业中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以"共享、聚合、互动"为核心理念的媒介融合,不仅带来了传播观念上的革命性变革,更深刻地影响着新闻业务形态的全部过程。从"新闻采集方式的变革"、"新闻制作的理念变革与实践突破"、"新闻传播环节的变革"三个方面对媒介融合的新闻业务流程进行解析,可以清楚得出新闻业务流程经过整合和发展后出现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14.
关于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属性的思考王亚光(中央党校培训部学员、黑龙江省新闻研究所所长)当前,我国正处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时期。新闻业也必须进行全面的自我调整,才能在市场经济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而新闻业的自我调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新闻属性...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新闻媒体的运营也被卷入了改革的大潮。在这种形势下,一些人重提;新闻具有商品性,应面向市场,参与竞争;而另一些人却坚持:新闻具有意识形态属性,不能将其放任自流。于是,对新闻商品属性的认识,新闻界在上述“两难”中进行着艰难的抉择。关于新闻商品属性的研究,在我国始于50年代。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和新闻事业的不断改革,这一问题又更加紧迫地摆在了广大新闻工作者面前。这不仅是新闻学理论研究的一个热点,而且也是新闻实践中不可回避的一个难点。本文拟对有关研究中的观…  相似文献   

16.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以新闻专业主义自居、标榜所谓"客观性""新闻自由"的西方媒体,对世界卫生组织对中国抗疫经验的科学判断视而不见,以耸人听闻的标题和颠倒是非的论断博人眼球,达到政治目的,充分揭示了西方新闻专业主义的"双重标准"和"选择性报道"的本质。对此,我国新闻文化须守正固本,着力增强国际话语权,打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主动仗。  相似文献   

17.
党的新闻事业的发展历程与党的发展历程、与中国革命的发展历程紧密相关。百年来,党的新闻事业始终认定自己是党的也是人民的新闻事业,坚定不移地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红色新闻人锻铸了党的新闻工作优良传统。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应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让这支队伍继承、弘扬勤奋刻苦、敬业担当、敏锐严谨、开拓进取等优良精神品格,从而肩负起新时代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职责使命,巩固壮大党的新闻舆论阵地。  相似文献   

18.
自2002年以来,以《南京零距离》为代表的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在我国掀起了一股"电视民生新闻热"。这些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播报内容、形式相比其他电视节目更易体现出民本倾向并为广大受众认可接受。更为重要的是,节目主持人在民生新闻栏目中发出的新闻评论起着重要作用,这些成功的电视栏目为电视民生新闻中的新闻评论探索出了新的模式。  相似文献   

19.
新闻的价值在于发现,没有发现就没有新闻。新闻发现是新闻竞争的核心和实质,主要体现于记者的新闻敏感。新闻敏感是新闻发现的基础和关键前提。因此,记者应从扩大知识面、扎根于社会生活和优化思维方式三个方面努力培养和增强新闻敏感,从而增强新闻发现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人文主义是一种以“人”为最终指向的价值体系。但是,当前新闻业对人文主义的追求,有许多都偏离了“人”这一最终指向。本文试图通过中西新闻传播活动中出现的对人文主义理解的偏差的比较,发掘人文主义的普适性内涵,使其真正成为全球新闻业共同遵循的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