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农民田间学校是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依托,以农民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以田间为课堂、以实践为手段的农民教学培训模式。2016年以来,河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开拓创新、强化举措,着力推进全省农民田间学校建设。积极组织各市农广校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等项目,把学校建在田间地头,用接地气的方式开展农民教育培训,让农民在干中学、学中干,提高了农民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
姜作培 《唯实》2007,(7):60-64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以人为本体现在新农村建设上,就必须坚持以农民为本。以农民为本建设新农村,就是要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有效保障农民的正当权益,全面提高农民的素质。在新农村建设中是否坚持以农民为本,事关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因此,我们必须把以农民为本原则贯穿于新农村建设的全过程、各环节,力求做出让广大农民群众满意的文章。  相似文献   

3.
殷庆言 《新视野》2007,(6):18-20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便于农民精耕细作解决温饱问题,缺点是分散经营,难以获得规模效益,应对市场风险,农民成为市场博弈中的弱势群体。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把分散的资源要素进行规模组合,以"联合舰队"的形式"下海",就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发展北京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为方向,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为主体,以利益为纽带,不断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要进一步提高办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认识;制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规划;加强培训,建立一支指导员队伍;认真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政府承担起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职责。  相似文献   

4.
莫治江 《当代贵州》2009,(22):56-56
以广场为舞台。以农民为主角。画农民、唱农民,农民演、农民唱。首届农民艺术节不仅丰富和活跃了农村文化生活,也为广大农民提供了塑造形象、展现自我的广阔舞台,从而使农民活动有了向高雅的艺术殿堂挺进的可能。  相似文献   

5.
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建党8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理论到实践、从地方到全国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整套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这些基本经验可概括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农民为基本着力点,坚持以服务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为基本准则,坚持以解决农民的实际问题为基本出发点,坚持以提高农民文化素质为基本方向,坚持以加强农村党员干部的教育为基本要求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论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群体文化的现实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有力地促进了农民群体文化全方位的深层变化.大体而言,农民群体文化的现实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即以血缘家族为情结的文化影响减弱.但仍较深地影响着农民;以业缘为纽带的文化对农民的影响增大;以乡土情结为内涵的文化影响减弱,但仍对农民有一定的影响;以等级观念为内涵的文化影响减弱,但对农民的影响仍具有普遍性;安分守己、逆来顺受的文化观念影响减弱,但仍在许多农民身上有所体现;刚健坚忍的品格、功利的进取心态和务实的经世观念仍是中国农民的重要品德.  相似文献   

7.
新民主主义理论中的农民思想,建立在科学分析中国农村社会的基础之上,以农民同盟军和主力军思想为精髓和灵魂,以武装斗争扣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并通过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付诸于实践,而以教育、改造农民作为实现这一切的保障,从而构成了一套体系完整的科学的农民观.这一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农民理论的重大发展,是新民主主义理论中最具创造性的部分.  相似文献   

8.
新民主主义理论中的农民思想,建立在科学分析中国农村社会的基础之上,以农民同盟军和主力军思想为精髓和灵魂,以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并通过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付诸于实践,而以教育、改造农民作为实现这一切的保障,从而构成了一套体系完整的科学的农民观。这一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农民理论的重大发展,是新民主主义理论中最具创造性的部分。  相似文献   

9.
中国有8亿农民,农民增收是"三农"问题的重点和难点。然而浙江省路桥区方林村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善抓发展机遇,不断解放思想,坚持艰苦创业,大胆改革创新,走了一条以兴办专业市场为龙头、以发展集体经济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民为主体、以第三产业带动一、二产业发展的农村城市化之路。这对当前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民增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0.
陈都 《世纪桥》2007,(8):37-3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其中农民是主体。以农民为主体要处理好政府与农民的关系。以农民为主体要注意三个方面的具体要求: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不能搞成"形象工程";要增加农民的幸福,不能搞成"害民工程";农民才是真正的主力军,不能搞成"明星工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需要一定的组织形式,因此,要努力探求符合我国农村实际的载体。重视新农村建设农民主体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乡村社会治理是以乡镇政府管理和农民制度化参与相结合,以村民自治为核心,以实现农民利益最大化为目的的一种乡政村治发展模式。但在当前社会快速转型时期越级上访、群体申诉、直接对抗等大量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情况下,乡村治理所必须的政治文化环境和社会资本构建遭到严重破坏,乡村治理绩效的下降使乡村的发展陷入了困境。破解这一挑战,需要通过培育新型农民制度化政治参与文化,完善农民制度化参与机制,创造农民制度化参与的社会氛围,推动乡村社会自律以形成农民制度化参与的条件,来为乡村治理的良性运转提供和谐的社会环境和有效的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12.
解决“三农”问题必须提高农民素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加强农民素质教育,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目标的基础。农民素质的提高,要从农业农民和进城务工农民教育培训入手,以政策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采取灵活性、适应性强的教育方式提升农民各方面素质。提高农民素质教育应协调推进:农民在输入地和输出地的协调整合;政府与市场的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13.
石阡县龙井乡在深化以"党建创先"为主要载体的"三级联创"活动中,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主线,在全乡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了"做给农民看、带领农民干、帮助农民赚"活动,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4.
对民团的争取和改造,本是中共早期农民运动的重要形式和客观事实。但是长期以来,史学界通常只关注以萧山、海陆丰等地为代表,以发动农民、组织农民协会为主要形式的早期农民运动,而忽略了几乎同一时期,四川、广东一些地区以改造民团武装为主要形式的农民运动。本文以四川早期党团组织改造民团为革命武装的探索过程为研究对象,对这段历史进行全面梳理和系统考察,旨在对这一被低估、忽略的历史事实,作出更为接近真实的解读。  相似文献   

15.
建构"以农民为主体,让农民得实惠"的乡村治理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勇 《理论学刊》2007,(4):85-8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惠及九亿农村人口的民心工程。但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宏大目标,还需要建构相应的乡村治理机制。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完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乡村治理机制”。本文认为,这一机制体现着“以农民为主体,让农民得实惠”的理念,主要包涵三方面内容:推进和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强化以农民为主体的意识和制度安排,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建立以农民为主体基础上的政府引导机制。  相似文献   

16.
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广大农民群众的热切期盼。一年前,正当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在广大农村深入开展的时候,一场以农民群众满意为标准,以提高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素质为重点,以健全村民自治机制为核心,以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为目的的“三创三强”活动,在黔中大地掀起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滚滚热潮。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意见》为指导,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务工农民合法权益的保护、强化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加强扶贫开发工作等四个方面论述了促进农民增收的法制保障。  相似文献   

18.
从2007年开始,辽阳市全面实施以"建设新农村,塑造新农民"为主题的现代农民教育工程,努力塑造"五型"新农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9.
党在历史上卓有成效的农民群众工作,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参加革命和建设的积极性,为做好农民群众工作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有益启示。现阶段的农民群众工作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从执政的高度看待和做好农民群众工作;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从农民群众角度看问题;以教育干部为重点;始终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开展群众工作;积极推动农村公共治理模式的改革,不断赋予党的群众路线以新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20.
青县马厂镇新张屯村自开展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以来,认真贯彻省、市县有关精神,以改变农村环境改善农民生活、提高农民素质为目标,以"三化"建设为突破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