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时事资料手册》2005,(5):33-33
今年两会期间.有报道说。我国“官民比”已达1:26。人事部副部长侯建良4月底说。截至2003年底我国公务员的总数是636.9万人。我国目前的“官民比”应是1:19769.之后.中央党校周天勇教授指出.我国实际由国家财政供养的公务员和准公务员性质的人员超过7000万,“官民比”应为1:18。  相似文献   

2.
资讯     
《小康》2005,(7)
语录“中国官民比例1:18”关于中国“官民比例”的争论最近有了一个新说法:中共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近日宣称,中国实际由国家财政供养的公务员和准公务员性质的人员超过7000万人,官民比例高达1:18。他建议制定一部《国家政权和事业人员供养法》,以法律来制约国家机构和人员膨胀。在他的计算中,中国党政机关的公务员人数600多万,属于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事业编制或者工人编制的准公务员400万,县、乡、村基层管理架构中,靠收费和罚款等供养的非编制管理人员约2000万人,退休干部1000万人。另外,行业协会等事业单位、学校、医院和科研单位…  相似文献   

3.
焦点概览     
我国官民比是不是过高争论背景:新颁布的公务员法重新界定了公务员的范围,并引发“官民比”的争论。持“膨胀论”者认为中国“官民比”高达1∶26、1∶34和1∶18等。管理部门负责同志则提出1∶198、1∶203等新数字,表明“官民比”不高。正方观点:“官民比”并不是越低越好,总体来讲必须保持适度,关键在于要保证政府管理和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反方观点:我国吃皇粮者占总人口的比重攀升之快史无前例。百姓关注官民比,潜台词其实是:中国是否应该进行政府机构改革。人民大学成立国学院能否振兴传统文化争论背景:6月1日,中国人民大学宣布组建国学院…  相似文献   

4.
报刊撷英     
报刊撷英财政被“官”压弯了腰“吃皇粮”者太多了到底“吃皇粮”的人有多少?财政部科研所副所长苏明博士递给记者一份专题研究报告。报告中披露的一些数字令人吃惊。资料表明,截至1996年底,我国财政供养人员总数已达3673万人,比1978年增长823%,大...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日前指出,中国实际由国家财政供养的公务员和准公务员性质的人员超过7000万人,官民比例高达1:18。他建议国家制定专门法律,以法律来制约国家机构和人员的膨胀。这是制止“官员”膨胀之惟一良策,笔者举双手赞成。新中国成立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央和地方政府一直不断地发出精简国家机构、减少吃“皇粮”人员的指示,并开展了实际工作。结果是不仅收效为零,而且继续膨胀到今天这种地步。原因很多,最根本的原因是没有通过国家立法来从源头上加以规范和制约。长期以来,我国各级政权和事业机构的编制和人员都由行政部…  相似文献   

6.
于瑶成 《时代主人》2006,(11):29-29
“从7月1日起,市政府对镇级财政供养人员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实行由市财政集中组织缴纳。”话音一落,立刻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这是山东省莱西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上市政府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工作时出现的一幕。2002年以来,由于部分乡镇财政相对困难,莱西市部分乡镇的公职人员一直没有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有的镇还欠缴在职干部、教师的养老保险,个别镇的拖欠时间长达半年,导致部分退休人员不能按时领取退休金。医疗养老问题得不到有效保障,引起了乡镇干部、教师和退休人员的极大不安。  相似文献   

7.
从去年8月到今年1月,四川省委、省政府针对一些地区大量存在的“吃空饷”现象,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一场浩大的清理财政供养人员行动。(《人民日报》2月13日报道)所谓“吃空饷”者,即人已不在,却还继续冒领工资,这很像  相似文献   

8.
把住机关的“球门”□马地丁有信息透露:目前一些企业的干部工人、非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人员、甚至下岗待业人员,正以多种途径挤搭“末班车”,力图抢在机构改革尚未完全实施之先,挤进党政机关和“吃财政饭”的事业单位。最近的《中国改革报》报道,湖南省去年就有相当...  相似文献   

9.
国务院新《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颁布后,泰州市组织民政、财政等部门就贯彻该条例进行了专门调查。一、基本情况 1.供养对象概况。该市现已纳入农村五保供养的人员共18468人,其中绝大多数为 60岁以上的老年人(60至70岁12491人, 71至80岁4869人、81至90岁826人、91 岁以上232人),供养方式以分散供养为主, 集中供养为辅(分散供养12267人,入住敬老院集中供养6201人)。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民政》2020,(1):33-34
特困人员生活困难、无依无靠、无人照料,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困中之困,难中之难,是社会救助兜底保障的重点对象。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特困人员救助保障工作,2016年,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的意见》,将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和城市"三无"人员救助制度统一为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  相似文献   

11.
四川省宣汉县把五保供养工作纳入全县年度工作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五保供养工作出现了可喜变化。一是按照国务院《五保供养工作条例》.认真核定五保对象,基本上实现了“应保尽保”;二是提高了五保供养标准,分散供养的五保对象每人每月不低干56元.集中供养的五保对象每人每月不低于120元:三是五保供养金由县财政转移支付,同时建立健全账务,实行专账、专户管理,有条件的地方五保供养金由银行直接发到五保对象手中,杜绝了克扣,挪用五保供养金的现象;四是建立定期检查和情况通报制度.督促五保供养政策的全面落实,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在做好五保分散供养工作的同时.县民政局提出用3—5年的时问,将全县52所旧型敬老院进行改造、扩建或新建14所“设施一流、管理一流,服务一流、业绩一流”的新型敬老院。  相似文献   

12.
工作传真     
《中国民政》2020,(6):62-64
江西省民政厅印发《江西省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料服务指引》日前,江西省民政厅印发《江西省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料服务指引》,明确了责任主体、资金渠道、监督方式,对全省城乡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料服务工作进行规范。一是规范协议文本。委托照料服务协议文本由县级民政部门统一制定,规定必备内容。二是界定照料服务内容。  相似文献   

13.
《云南人大》2006,(10):19-19,24
2006年2月.出席大理白族自治州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的人大代表手中,增加了一叠沉甸甸的州级部门预算资料。代表们在审查地方财政预算报告的同时,仔细审阅着州级机关77个部门共154个预算单位的部门预算。一项项基本支出让代表们了解了财政供养人员的年度支出情况,一笔笔项目支出使代表们明白了纳税人缴纳的税金用到了哪些建设和发展项目上。部门预算一目了然,清楚明白,便于审查,有利批准。一扫多年那种“内行搞不懂,外行弄不明”的积弊.不啻吹来一股清新的财政改革之风。一位代表在发表审查意见时即兴吟诗:“财政改革吹劲风,部门预算成一统。公开透明清晰账,内行得懂外行通。”道出了人大代表的共同心声。其基本做法是:党委领导,政府主动,人大推动,各方联动,上下合力改革,促进科学理财、依法管财.逐步构建公开透明的阳光财政。  相似文献   

14.
时政     
《小康》2005,(7):7-7
“中国官民比例1:18”;“愿意成为一名‘世界公仆”’。  相似文献   

15.
清退精减分流富亲人员是当前各级各部门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优化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结构、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和财政供养压力、加快经济发展的根本途径。面对超编单位的富余待分流人员。“末位淘汰”是最常用的办法之一。“末位淘汰”有利于为实现择优上岗提供公平竞争的环境和方法,也有利于激发在岗人员的紧迫感和工作积极性。不失为是一种积极稳妥的科学方法。然笔者通过走访与调查,发现其中存在的几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朱镕基总理在谈到精简干部机构消肿的工作时,曾多次提到“十羊九牧”的典故。所谓“十羊九牧”典出《隋唐·杨尚希传》:“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县寮以众,资费日多;吏卒又倍,租调岁减;清干良才,百分无二……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若以今天的眼光看隋朝的“十羊九牧”尚不足以大惊小怪。据史载,官民比例隋代只是1:4026,到唐代是1:3927,明代是1:2299,清代是1:911,新中国建国时为1:294,而今天是1:30。这是纵比,就是横比,日本是1:150,法…  相似文献   

17.
2004年至2005年,武汉将削减约3万财政供养人员编制。按照规定,2004年末,全市要精简财政供养人员13308名。对于超编人员,人事、财政部门一律不纳入统发工资范畴。笔者认为,武汉市的这一政治体制改革动作空前,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时事资料手册》2000,(2):80-81
今年3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作出了《关于审判人员执行回避制度的若干规定》,这一《规定》,审判人员与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包括:对“人情案”、“关系案”亮出了红牌。  相似文献   

19.
“赞成29票,反对2票,弃权3票。通过!”今年5月26日,在郑州市金水区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上,常委会组成人员表决通过区质监督局关于《产品质量法》实施情况的报告。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五保供养主要采用乡镇统筹供养和村提留供养两种方式,税费改革后村级经费的来源只有20%的农业税附加,不仅要用于村干部工资、村办公经费,还要用于五保供养,可谓杯水车薪,捉襟见肘。在这种情况下,为妥善解决五保供养问题,应采用十种方法开源分流,确保“标准不降低,人员不减少”。 1、实行乡镇统筹供养,以乡镇为单位,按农业税附加的一定比例及财政转移支付的资金首先用于供养五保对象。 2、实行一事一议办法,由村民大会民主讨论,筹集部分经费,补充五保供养经费。 3、区、镇政府大力扶持、鼓励私人投资兴办敬老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