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瓶老茅台,一年前可能还只值万元左右,如今你说它卖出10多万,我一点也不稀奇."南京多年从事陈年酒收藏的张先生接受记者采访,揭秘茅台酒收藏热背后的故事.他说,中国陈年酒收藏其实从本世纪初即已开始渐渐升温,但真正进入大众视野,还是20lO年中国几大拍卖公司都举行了包括茅台酒在内的专场拍卖会,"陈年茅台价格飞涨,这里面固然有拍卖市场的推波助澜,但也跟茅台酒本身的收藏投资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2.
一位80岁的老人和他受过高等教育的儿子坐在沙发上聊天.突然窗台上飞来一只乌鸦.老人问道:"那是什么?"儿子回答说:"那是一只乌鸦." 几分钟过后,老人又一次问道:"那是什么?" 儿子不耐烦地说:"爸爸,我刚刚告诉你了,那是一只乌鸦."  相似文献   

3.
"信"与"不信"     
看中央电视台<法治在线>记者日前专访安徽省原副省长王怀忠,有一段对话,让人震撼.为了干扰查处,王怀忠曾经索贿两百万元,送给一个自称能帮他到北京疏通关系的骗子.记者问他,作为你这种阅历,怎么还会轻信这种人?他说:"头一次我信啊."记者又说,你分管政法,也是党培养多年的领导干部,凭你自己判断,这个骗子答应的事情有可能吗?王怀忠仍然回答说:"我前两次相信,我还给他拿钱,不然我咋能给他钱."  相似文献   

4.
两名登山爱好者在山林中行走,途中遇到了一只老虎,两人惊慌失措.短暂的慌乱之后,其中一人迅速从背包中拿出一双跑鞋换上.另一个人很好奇,问道:"你换跑鞋做什么?难道你能比老虎跑得更快?"这个人冷静地答道:"我不需要比老虎跑得更快,但比你跑得更快就可以了."  相似文献   

5.
他是黑人,出生于纽约布鲁克林贫民区.他从小就在贫穷与歧视中度过,对于未来,他看不到什么希望. 13岁那一年,有一天,父亲突然递给他一件旧衣服:"这件衣服能值多少钱?""大概一美元."他回答."你能将它卖到两美元吗?"父亲用探询的目光看着他."傻子才会买!"他赌气地说. 父亲的目光真诚又透着渴求:"你为什么不试一试呢?要是你把它卖掉了,也算帮了我和你的妈妈."  相似文献   

6.
有益的垃圾     
小麦吃过晚饭,看了一会儿电视,准备到楼下领导家坐一坐.老婪说:"你顺便把那袋子垃圾拿下去扔掉."小麦笑笑说:"你真会抓差呀,罗局长家在三楼,我又不到一楼."老婆说:"你先到一楼扔了垃圾,再到三楼嘛."小麦看老娄那发胖的身子,要从这七楼走到一楼扔垃圾再上到七楼,也真是够呛,便说:"好吧,算我学一回雷锋."  相似文献   

7.
张寅 《检察风云》2007,(7):76-77
日前,有一个收藏爱好者在地摊上花了一百多元的价格购进一枚宣统三年的大清银币,不久,他从一本钱币书上看到这种钱币的价格是10多万元/枚,心动之余,前往上海收藏俱乐部请专家鉴定,专家看了钱币以后说:只值200元.同样一枚银币,价格相差如此悬殊,直到见过这枚银币,才明白个中原因.……  相似文献   

8.
(一)当事人的综述1997年10月的一天上午8时左右,我刚过办公室上班,有位年约50余岁的老同志进来就问我:“你是王律师吗?”我答道:“是!有什么事吗?”他一面回答一面从口袋里拿出一张纸,后又拿出一面放大镜,叫我看纸上的笔痕是什么字。我拿过放大镜朝阳光处看,隐隐约约能看清笔痕的内容,我读给他听:‘“今借到陈XX现金贰万元(20000元),五个月归还,借款人蒋XX,年月日。”他一听连声叫道:“对2对!”随后他滔滔不绝地说:我拿了这张借据的笔痕纸,已跑了常州市的好几家律师事务所,他们看后都摇摇头,说这官司无法打,这…  相似文献   

9.
两天前,我给了女儿十块钱,拿着这钱,女儿对我说:"妈妈,我想用这钱买自己喜欢的东西,行不?"我笑着说:"当然可以了,钱给了你,就是你的了,你可以任意支配."  相似文献   

10.
来 信1997年 1月 ,我与结婚不到两年的妻子田某离婚。当时为了使田某同意离婚 ,我作出了让步 ,同意把父母给我买的家电及婚后的 2万元存款判给田某。 1998年 3月 ,我们又复婚。后因感情再度破裂 ,田某又提出离婚 ,我表示同意。考虑到我已下岗 ,今后生活会遇到困难 ,所以我主张要回本属于我的家电及我本应分得的 1万元存款 ,可田某坚决不同意。请问 ,这些家电及 2万元存款是否属于我们复婚后的共同财产 ?读者 郎某复 信你和田某离婚时 ,你把属于自己的婚前财产和本应分得的 1万元存款让给了田某 ,后来 ,虽然你与田某又复婚了 ,但这些家电…  相似文献   

11.
"陶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一案,现在当庭宣告裁判内容如下:判处陶某有期徒刑一年。"随着法槌的落下,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人民法院第二法庭内的旁听人员正要有序离开时,旁听席上未离席的两人打破了沉默。"老郑,你也看到不还钱还转移财产的下场了,欠我的这点儿钱你自己说什么时候可以还我?不还的话,我也准备去告你了。"  相似文献   

12.
艾米和她的父亲、母亲明天就要离开白宫了.母亲走进艾米的房间帮她清理物品,艾米正坐在地毯上把玩一只金手镯,眼前还摆着一尊耶稣头像. "妈妈,"艾米看着母亲,"我要把它们带走." "艾米,这办不到.因为这些东西不是送给你的……"母亲罗莎琳话音未落,艾米抢着嚷道:"谁说不是给我的?这只手镯上面刻着我的名字,在意大利时,佩尔蒂尼先生说这是他专门请人为我做的.你看,它很小,只有我能用.  相似文献   

13.
日前到藏友郭先生家里交流收藏心得,谈兴正浓时,他说:"等一下,给您看一样好东西,"说完,匆匆走向内屋."什么好东西啊!搞得神神秘秘的."我正纳闷呢,郭先生小心翼翼地捧着一只锦盒来了,打开金黄色的织锦盒一看,我的眼睛一亮:一只绘有通景山水人物画的青花葫芦瓶跃然盒中.……  相似文献   

14.
大观园     
重庆一女孩出诗谜难倒求婚者,你也帮帮看?我强烈的不服!放肆!本法官不吃你这一套!这窝明明是我的!什么你的我的,你的就是我的!就命名为“发发”牡丹。我们温州就是一个品牌城市,这回你信了吧!我的资金已经从7万元炒到36万元了。牛吧!神仙问酒谁家好,李白回答此处高……这瓮传到我已经是18代了。娃呀,妈拖累你啦!我一点儿没觉得辛苦呀。这么酷的吸尘器!我要收藏。好耶!真功夫。当兵时学的擒拿格斗,今天终于派用场了。哇!他真英勇!我很惭愧,真的。肯尼亚一被告因对法官不满,当庭从藏在翁牛特旗一只元代大酒瓮上烧刻有一首诗,经专家鉴定为我国…  相似文献   

15.
大师的败笔     
张秀芝 《政府法制》2013,(23):38-38
乔治·勃拉克是法国的著名画家.一天,一位画家朋友来他的画室参观.闲聊时,勃拉克指着一幅画说:"这幅画我画了一个多月,可有一处小失误,想扔了,又有些舍不得."朋友看了看画说:"这处败笔来得恰到好处啊,我愿意用我最好的画跟你交换."勃拉克一惊:"我怎么能用这样的画跟你换,还是扔了好!"但朋友一再坚持说:"这幅画根本就没问题.你换一个角度欣赏,那‘败笔’就是锦上添花!我要将它挂在画室,让学生和收藏家们学习鉴赏." 朋友这么一说,勃拉克想:可能是自己把失误看得太严重,否则人家怎么愿拿精品来换.于是,把画换了出去.后来,勃拉克看到那幅画果然挂在显眼的地方,更相信朋友的话了.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个充满羞辱的日子!此日吃过午饭,我独自一人去一家百货商场买钢笔,当,我挑好一只18元的钢笔,递上一张百元面额的人民币等着找零钱时,两名长有一副迷人面孔的姑娘非但少找我50元钱,反而骂我是骗子、无赖。我当时被这从天而降的突发性变故震怒了。然而我依然强忍着怒气平静地说:"两位小姐,请你们说话文明一点。我刚才的确付的是一张百元面额的钱,而不是50元,请你们仔细查看一下,看是不是你们看错了。"她们根本不理我的茬。"这家伙分明是想坑咱们这些站柜台的!"黑发姑娘怒气冲冲地说。"你还是一个律师,"金发姑娘右手指着我…  相似文献   

17.
正刘丽和刘花是亲姐俩。刘丽的丈夫叫牛进,在某国企任采购部长。刘花的丈夫叫马奔,是某基层公司一把手。两人都是二级经理,还都是后备苗子,两家生活水平也差不多。这姐妹俩啊,啥都好,可就是爱攀比:你说买皮鞋花了五百,我就说买衣服花了一千;你说吃了鲍鱼,我就说吃了海参。两个丈夫无形中也较了劲,非得在工作中分个高低不可。元旦后一天,刘丽急急忙忙找到刘花,笑眯眯地说:"你姐夫去年工作干得好,年终奖励他两万块钱。这下,我盼望  相似文献   

18.
采购员李某,常年出差在外,妻子耐不住寂寞,与一张姓男子勾搭成奸。李某听到风声,闹着要离婚,可妻子不愿意,逢人便说李某诬陷她。怎么办?李某突然想到了儿子小明。他把儿子叫到跟前,啪地甩出一沓钞票:“从今天起,你给我看住你妈,每天工钱两块;若发现她跟别的男人在一起,每次奖励50元。”为了领奖,小明整天游荡在街头,并把盯梢情况一一记录在作业本上。终于有一天,妈妈发现了这个秘密,她一把将本子撕碎:“不准跟你爸胡说,你要告他说我每天都呆在家里。”“爸爸说奖给我钱的!”“只要听话,我也奖励你。”随即拿出50元塞到小明手中。小明高兴得跳了起来……这一对“聪明”的父母,将把孩子引导向何方呢?  相似文献   

19.
2001年3月11日上午,一封发自长春工程学院的信件,寄到河南省新密市人民检察院女检察官王爱武手中。信是无亲无故的“侄子”赵景伟寄来的,赵景伟信中写道:亲爱的婶婶,本学期我领到了100元奖学金,但我让给了更困难的同学。辅导员老师在全班表扬了我,他说“你现在付出这么多,将来得到的会更多。”信的扉页上写着:好人一生平安! 看着信,王爱武流下了激动的泪水。这泪水中蕴含着一段鲜为人知的真情故事。  相似文献   

20.
大友  秦丽 《检察风云》2007,(23):62-64
当又一张来自深圳的4050元汇款单送到妻子手里,丈夫的生命已走到尽头."这是救命的钱,承载着众多好心人的期盼.如今丈夫已经永远离去,捐款我们不能再接受了.我要把这些钱当面一一退还,并代表丈夫说一声谢谢."朴实的妻子做出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决定.这是怎样一个令人感动的故事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