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再论邓小平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去年6月,我写过一篇短文,题为《现在是正式提出“邓小平思想”这一概念的时候了》,被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主办的《社会科学论坛》杂志(第8期)刊用,发表时该杂志编辑部用的题目是《关于邓小平思想研究》。那篇文章作为个人的观点,初次论及邓小平思想,现应《理论学刊》编辑部之约,再次论及邓小平思想。  相似文献   

2.
由王广信教授主编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邓小平和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继承和创新》一书,最近由济南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是王广信教授主持的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重点项目”邓小平和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社会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同志指出:“农业是根本,不要忘掉”。(《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3页)“农业搞不好,工业就没有希望,吃、穿、用的问题也解决不了”。(《邓小平文选》第一卷,第322页)还指出“工业越发展,越要把农业放在第一位”。(《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29页)这是站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经济方面的思想非常丰富,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凝结了邓小平同志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创造的主要成果。其中关于经济发展的思想占有极重要的地位,这个思想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巨大的指导意义。邓小平同志在他的经济发展思想中阐述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必要性、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经济发展的动力、经济发展的时机、经济发展的规律和经济发展的保证。本文,就邓小平同志关于“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战略的三步曲”、“总要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和“抓住时机、发展自己”等观点,谈谈个人学习的认识和体会。 一、“发展才是硬道理” “发展才是硬道理。”(《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37页,以下简称《邓选》)邓小平同志这句名言简朴地道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必然性。这简朴的语言中包含了非常深刻的内涵。从邓小平同志在文选三卷中的论述来看,“发展才是硬道理”包括这样几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5.
社会科学期刊是宣传和研究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高读者理论素质的阵地,也是探讨社会科学各学科发展规律,使社会科学研究不断向前发展,加强国内外文化学术交流,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的园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办好社会科学期刊。“全国社会科学期刊发展研讨会”认为:  相似文献   

6.
略论“关键是发展经济”唐永进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南方谈话”,邓小平始终不渝地强调“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5页。以下凡引此书,只注页码)。综观邓小平的言论,“关键是发展经济”表现在他的各次谈话、各篇文章的...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论断:“我们所有的改革最终能不能成功,还是决定于政治体制的改革。”(《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64页)对此如何认识,这里谈谈我的理解。政治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保障。邓小平指出:“不改革政治体制,就不能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不能使经济体制改革继续前进,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阻碍四个现代化的实现。”(《邓  相似文献   

8.
一、开发社会科学人才资源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面对进入二十一世纪世界知识经济浪潮的发展和冲击、迎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内蒙古加入西部大开发的挑战和机遇 ,我们必须重视科技、重视社科理论研究资源的开发。必须重新审视科学 ,尤其是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必须确立与西部大开发战略相适应的社会科学人才资源开发的新的观念和思路。1、改变重自然科学轻社会科学的传统观念 ,确立社会科学重要的科学地位。邓小平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当然包括社会科学”。胡锦涛说 :“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水平和繁荣程度…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中心任务。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5、377页)同时又明确指出:“当然,不是鼓励不切实际的高速度,还是要扎扎实实,讲求效益,稳步协调地发展。”“一定要首先抓好管理和质量,讲求经济效益和总的社会效益,这样的速度才过得硬。”(同上书第375、143页)如何全面地领会邓小平同志关于发展问题的科学思想,既要牢记发展是硬道理,又要使发展速度过得硬,切实做到速度与效益的统一,数量增长与素质提高的统一,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战略中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贯彻党的十四大和八届人大二次会议提出的经济建设任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一再强调要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他说:“改善党的领导,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邓小平文选》第324页)他特别指出,在当前实行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的情况下,“党员尤其是党  相似文献   

11.
一、“文革”中的特殊经历,迫使邓小平进行反思,他的改革开放思想由此发端在“文革”中邓小平的经历是:被打倒—复出—再被打倒,这在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中是绝无仅有的。第一次是在“文革”初期,邓小平因代表“资产阶级反动路线”而成为“党内第二号最大的走资派”被打倒。19  相似文献   

12.
躲在汽车底下冒充“军械主任”的赵锡田被生俘,邓小平心直口快;“看样子赵先生还想跑。”/蒋介石破口大骂:“娘希屁,刘经扶真是饭桶!”赵锡田的台柱子——第59团2000多人,在我第6纵队万余人彻夜攻击下,顽抗了9个多小时,终被全部消灭。大土围子外,一群群俘虏被押出战场,一个俘虏忍不住问道:“请问贵军是哪部分的?”看来他  相似文献   

13.
稳定问题,是关系我们党、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是影响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关键问题。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领导我们党开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始终强调要保持和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他明确指出:“稳定压倒一切”,“只有稳定,才能有发展。”(《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31、357页)在邓小平同志的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稳步发展,为经济发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展速度问题始终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邓小平同志十分重视和强调这个问题。在《邓选》第三卷中,他从宏观战略的高度,把发展速度看作是我们能不能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一个“最根本的因素”和“关键”。他指出:“这不只是经济问题,实际上是个政治问题。”这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及其整个思想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思想。学习邓小平同志的这些论述和思想,联系中福公司10年发展的历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特点不是穷,而是富”,“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65、373页)。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就提出了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他说:“我们的政策是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以带动和帮助落后的地区,……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然而平均发展是不可能的。”(同上第3卷第155页)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在经济建设特别是在开放市场、搞活贸易、发展个体经济及乡镇企业等的过程中,受惠于党的好政策及市场经济初垦期的丰…  相似文献   

16.
早在1977年,邓小平就明确指出:“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40页)邓小平的上述思想,也就是我党提出的“科教兴国”思想。 一 “科教兴国”是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结构的理论提出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告诉我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推动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发展的根本动力。因此,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获得经济的迅猛发展,就必须从大力发展生产力入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同志的开放观是构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特点是:一、开放的范围是全方位的,即主张开放包括对国外开放和对国内开放两大方面。他指出:“开放是两个内容,一个对内开放,一个对外开放”(《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24页),“一个对外经济开放,一个对内经济搞活。”(同上第98页)二、开放的格局是多层次的。即从我国幅员辽阔,东部与西部、南方和北方、沿海与内  相似文献   

18.
明红 《湘潮》2006,(4):55-56
“文革”开始后,金庸创办的《明报》开辟了“北望神州”专版,每天刊登有关祖国的消息。金庸的政论文章大多是对祖国大陆政局的评述,他对“文革”的抨击非常尖锐。与此同时,金庸对邓小平又多有赞誉。特别是邓小平第二次被打倒后,金庸仍不改初衷,在预言林彪、江青一伙必将“死硬”的同时,断言邓小平还会东山再起。金庸在海外的评论,给落难中的邓小平带来了一定的安慰。邓小平第三次复出后,觉得金庸是一个值得一见的人。1981年7月18日上午,金庸在北京受到邓小平的接见。金庸是香港新闻界在新时期第一个得到邓小平接见的人。金庸携夫人、儿子和…  相似文献   

19.
宗寒 《求是》1994,(10)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根本原则。 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指出:“社会主义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一是以公有制为主体,二是不搞两极分化。”(《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38页)“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同上书,第111页)“我们吸收外资,允许个体经济发展,不会影响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这一基本点。相反地,吸收外资也好,允许个体经济的存在和发展也好,归根到底,是要更有力地发展生产力,加强公有制经济。”(同上书,第149页)  相似文献   

20.
卢新德 《发展论坛》2003,(12):97-97
中共山东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王广信教授的新著《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已由济南出版社出版。新著是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重点项目———“邓小平和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继承与创新”研究的最终成果。和我国已经出版的同类著作相比,该书处于领先水平,实为我国对当代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研究的精品力作,具有很多值得称道的特点。第一,鲜明的时代特征。一个半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不断发展,不断创新。在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特点。在当代,我国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