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茆巍 《犯罪研究》2006,(3):47-55
帮会在我国历史上有一定渊源,当前的现实环境又为广东的帮会发展及犯罪奠定了基础,本文拟针对几起案件的梳理分析,认为帮会犯罪未成气侯,但要引起高度警惕,并立足于国际上、历史上帮会的发生发展,强调要从讲政治角度打击、预防、治理,主张既要从大刑事政策角度,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强调各部门的联防联动,又要从具体的刑法、刑诉法及反洗钱配套法规修改完善等角度入手,做好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2.
帮会文化与有组织犯罪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锡海 《法学论坛》2004,19(5):21-28
帮会文化是反映帮会生存方式、活动方式、行为准则、伦理关系、帮内规矩、价值观念的文化。它与有组织犯罪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在有组织犯罪形成发展中起着精神动力的作用。就其实质而言 ,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完全是一种现代化了的帮会 ,是帮会文化哺育出来的一个毒瘤。因此 ,彻底批判帮会文化 ,肃清其流毒 ,并切实加强先进文化建设 ,是扼制有组织犯罪的根本之策  相似文献   

3.
浅谈当前我国黑社会性质犯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社会性质犯罪已日益成为我国一严重刑事犯罪。它危及社会治安,影响公民人身、财产安全,妨碍社会生活秩序。根据犯罪组织是否具有固定的帮名、名称和明确的帮规等,大致地可把黑社会性质组织分为帮会型和非帮会型。本文在此专论非帮会型黑社会性质组织。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犯罪?从立法、司法和理论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回答,不同性质的国家,有不同的法律规定;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认识。根据下定义角度的不同,可以把犯罪的定义分为三类,()从立法角度下的定义(以下称为犯罪的立法定义);(2)从司法角度下的定义(以下称为犯罪的司法定义);(3)从学理角度下的定义(以下称为犯罪的学理定义)。一、犯罪的立法定义犯罪的立法定义,即立法者在制定刑事法律时,从法律上规定什么是犯罪。这类定义,依照下定义方法的不同,有两种基本形式;(1)形式定义;(2)实质定义。(一)形式定义,即…  相似文献   

5.
近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决定从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在全国检察机关开展为期两年的严肃查力危害民生民利的渎职侵权犯罪专项工作,强调要把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重点对准严重危害民生、侵犯民利的犯罪上。  相似文献   

6.
从历史的角度考察 ,犯罪的认定从古至今经历了“重实质”到“重形式” ,再到“形式与实质统一”这样一个发展过程。从认识论的角度考察众多的犯罪本质观 ,规范违反说是最符合社会科学的价值特质的一种观点。在内容上 ,“罪的观念”是在社会一般规范与现实中发生的行为互动的过程中产生的 ,而社会一般规范是在各种观点的竞争和妥协过程中整合而来。规范违犯与法益侵害在层次上、作用场域上不同 ,但又相互影响和支撑。  相似文献   

7.
王雅琼  虞浔 《犯罪研究》2009,(4):16-17,36
犯罪与惩治犯罪的斗争历史充分说明,对犯罪不能简单停留在打击层面上,最终目的是要治本。在新的历史时期,政府如果仍旧按照传统的办法,通过大量增加人员编制来加强管理,显然已经不合时宜,社会要健康发展下去,党委政府必须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事关社会安全、社会公平、社会救济的社会事业,按照“小政府,大社会”的原则,运用社会力量有针对性地加强犯罪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8.
蔡军 《法学论坛》2021,36(1):128-137
分析有组织犯罪企业化的过程和发展阶段,可以归纳出我国有组织犯罪企业化的两种基本路径,即有组织犯罪的企业化和企业的有组织犯罪化。有组织犯罪的企业化主要经历了暴力敛财积累原始资本、垄断非法行业形成稳定收入、设立企业向合法经济领域渗透和依托企业形成区域或行业垄断四个发展阶段。企业的有组织犯罪化主要有外在结合型和内生发展型两种类型,也要经历逐渐演变的渐变过程,即企业触黑化阶段、企业涉黑化阶段和企业纯黑化阶段。而在实现了企业化发展之后,有组织犯罪在组织管理、行为方式以及文化认同等方面皆呈现出明显的企业化特征:改变了对暴力手段的过分依赖,借鉴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了分工明确、协调配合的组织结构,并根据需要设置了相应的职位、部门,呈现出企业化的组织管理模式;在运营机制、经营管理等方面表面与一般企业、公司无异,体现出明显的企业化特征和运作模式;以传统帮会文化和暴力文化为内在本质,以企业文化为外在表现,实现了帮会文化与企业文化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尽管现行刑事立法不断补充对贿赂犯罪的惩处规定,但贿赂犯罪现象并未因此而减少,相反却有上升的趋势,特别是某些高层官员的贿赂犯罪现象越来越突出,甚至发展到令人触目惊心的地步,出现了一种前“腐”而又后继的怪圈。原因何在?笔者认为,除了社会因素影响及犯罪者的贪利意识使然外,从刑事对策的角度反思之,当今刑事立法的某些缺陷恐怕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本文试图从这一角度出发,对贿赂犯罪的刑事立法及对策作粗浅探究。  相似文献   

10.
修订后的刑法第二百九十四条规定了惩处黑社会犯罪的条款.本文想进一步考察黑社会在西方的起源,在我国内地的发展现状,从而谋求行之有效的防控对策。一、西方黑社会犯罪“黑社会”即英语Under-WorldSociety,直译为“地下社会”,主要指秘密从事贩毒、卖淫、盗窃等非法活动的社会集团。在国际社会中,包括联合国预防与控制犯罪机构的官方文件中,均现有组织犯罪为黑社会犯罪。但一般的观点认为,黑社会犯罪是有组织犯罪的最为典型的一种形态。西方黑社会,有资料可查的源于15至18世纪的封建帮会、农奴主的护卫队和打手以及职业的犯罪…  相似文献   

11.
关于有组织犯罪、带黑社会性质犯罪、黑社会犯罪和帮会型犯罪的研究、探讨已成为我国刑事法学研究的热点。尤其是新刑法明确规定了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以后,大家对此类犯罪的研究日益增多。然而,由于我国的刑法典中没有提出“有组织  相似文献   

12.
社会网络分析之犯罪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网络分析是西方社会学领域关于社会结构的一种崭新的观点和研究范式。社会网络分析强调社会关系对个人生活的影响,着眼于用关系的思维方式解释社会。社会网络分析为犯罪原因论的整合、犯罪对策的选择提供了新的思路,因而具有重要的犯罪学意义。总体而言,社会关系网络对犯罪生成起着一种抑制作用,但少数情形例外;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关系网络有其不同特征,对该时期的犯罪生成与犯罪控制也就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可以从社会网络角度对现行刑罚体系、相关社会政策及潜规则等做法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帮会型犯罪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帮会组织在我国似乎有沉渣泛起之势。在全国众多地区,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都不同程度存在。其无恶不作,称霸一方。集经济侵财性和流氓暴力性于一体,犯罪手法无所不包,犯罪层面无孔不入,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威胁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危害了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14.
宋海山 《犯罪研究》2013,(3):55-59,79
帮会文化本质上是一种追求基于私人情谊的小集团利益的极端集体主义,它吸收了包括崇尚暴力在内的传统文化中保守、落后的因素,并发展出一套秘密性的组织行为规范。帮会文化不仅是黑社会组织的文化支撑,而且也在各种社会群体和阶层间时隐时现。在人类政治文明不断进步的今天,帮会文化的狭隘性和欺骗性已经成为建设民主、法制社会的严重障碍。  相似文献   

15.
对于教唆犯实行过限问题的研究在共犯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各种学说从不同角度对实行过限问题进行了探讨,但都未得出统一结论,我国刑法对于实行过限的认定问题也没有作出具体的规定。因此,在处理教唆犯罪的司法实践中对于实行犯所实施的行为与教唆的犯罪内容不一致,即超出共谋犯罪故意的行为的认定有一定的争议,并且认定教唆犯实行过限的具体标准也比较模糊,从而导致了定罪量刑不一的情况。在司法认定教唆犯罪中实行过限的问题上,既要遵循结合主客观相一致、具体标准和抽象标准相结合的原则,又要从教唆犯罪的类型、目的、手段等具体细节来得出是否属于实行过限的结论。在难以得出认定结论的模糊地带,应秉承有利于被告人的精神,作出有利于被告人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立足于21 世纪国际大都市的上海城市的发展定位,从比较角度来分析揭示可能出现的治安和犯罪问题,并对未来的社会治安和犯罪动态发展趋势作出预测,要求将治安管理和犯罪防治纳入深化改革和城市发展的规划之中,从宏观上、战略上、法制上制定出科学有效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相对丧失论——中国流动人口犯罪的一种可能解释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关于目前我国流动人口犯罪的现状及特征,已有相当的研究。尽管还没有一个全国性的流动人口犯罪的调查资料,但从全国各地的一些调查统计,便可窥探到全国流动人口犯罪的概貌。流动人口犯罪总的特征是财产性犯罪突出,流动人口犯罪多以获得金钱和财物为目的。虽然,财产性犯罪突出是各类犯罪人员的共同特点,但流动人口犯罪在这一点上表现得更为突出,本文试从这个总特征出发,从宏观的角度解读我国流动人口犯罪的原因。一、相对剥夺与相对剥夺论在对相对丧失论进行阐述时,首先要对相对丧失感,即相对被剥夺感进行说明,而这又得从相对剥夺开始。需要…  相似文献   

18.
针对《刑法修正案(六)》第6条的规定,从犯罪构成的角度就该罪的罪名、犯罪客体、犯罪客观行为、犯罪主体及法定刑等立法和适用上的若干问题需要进行详细探讨,该罪的直接客体是复杂客体、在客观上表现为复合行为、其既遂形态是结果犯,由此,对完善法定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国家的希望,但是,当前青少年犯罪现象相当普遍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无论从犯罪人数,作案手段还是从犯罪分子年龄结构上显得尤为突出,并且有向低龄化发展的趋势,并以盗窃、抢劫、伤害、流氓居多。因此,需认真研究分析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及对策。一、青少年犯罪的根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不是一个孤立的社会现象,除了主观因素外,还同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历史、社会、家庭等各方面有联系,是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但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1、青少年犯罪的自身根源,是导致青少年犯罪…  相似文献   

20.
政府行为和商业运作移植到计算机上来完成,这一行为使得犯罪行为从传统的只要集中于有形财产的犯罪也相应的转移到网络空间了。本文指出有形犯罪发展到无形犯罪对整个社会产生了严重的冲击,不论从社会的角度还是从经济的角度来说,解决网络犯罪问题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