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法国平等观的争论之中,存在着两大阵营的尖锐对抗,一方是理想主义平等观,一方是经验主义平等观,二者对平等的前提、立论基础、理论内核、外延作用、态度倾向及问题解决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截然不同的理解与阐发,最终形成了在法国大革命前后平等思想的二元分立状态.这种矛盾状态事实上也规定了作为平等政治思维发展的未来趋向:或者一方完全排斥和消除另一方,或者是存在契合点而发展成为第三种平等理论.到底是决裂还是融合?历史向我们揭示了答案.  相似文献   

2.
甘正气 《团结》2013,(1):52-54
2012年年末,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王岐山在主持听取专家学者对反腐败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的座谈会时,向与会专家推荐了法国历史学家、思想家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王岐山为什么要推荐这本书?这本书里究竟说了什么?  相似文献   

3.
革命与利益——读毛泽东的《寻乌调查》与《兴国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平汉 《理论视野》2011,(6):59-62,66
大中地主完全以收租坐视为目的;小地主分为从老税户传下来的和新发户子两部分,前者有相当多的人愿意革命,后者则在贫农眼中是最恶劣的敌人阶级;农民参加革命及积极与否,很大程度取决于革命能否改善其政治、经济地位;革命政权刚刚建立,区、乡政府工作人员即已出现一些弊病。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7,(7)
尊重传统,是保守主义思想的核心精神,其经过时间和历史的检验而世代流传下来的智慧具有永恒普遍的价值。国家是世代沿袭的有机连续体,是历史和人民共同缔造的契约,要在充分考量和权衡之后以审慎的态度对待理性、传统和变革。埃德蒙·伯克作为保守主义的开创者,其思想不仅对英国的政治、文化等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对于我国当前的文化重建和社会改革也不失启示。  相似文献   

5.
前五次科技革命是人类实现财富梦的重要支撑:工具、设备、交通和通讯等当采科技门类的发展是先导,机器体系的机械化、电气化和信息化是条件,产业的工业化和信息化是基础,世界科技中心、经济中心和文明中心的转移是现实轨迹。前五次科技革命也为人类实现生态文明梦提出了新的要求:科技应用价值、劳动、社会关系、自然的异化是人类转向生态文明梦的价值因素、主体因素、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第六次科技革命成为人类实现生态文明梦的重要支撑:以生命科学、民生科技、信息科技为核心的当采科技门类的发展是先导,机器体系的智能化、环保化、安全化和健康化是条件,产业的环保、安全和健康是基础,世界新的科技中心、生态文明中心的出现彰显人类实现生态文明梦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王汇钰 《学理论》2013,(14):167-168
教皇革命是伯尔曼《法律与革命——西方法律传统的形成》一书的研究主题,教皇革命导致了近代第一个法律体系——教会法体系的形成。伯尔曼的学术贡献正在于,其提出了"教皇革命是西方法律传统生成的基本因素"的独特观点。教皇革命形式上是对抗国王和王室控制的革命,实际上却导致了教会法系的形成。教会法系是近代第一个西方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一文中将"两极相联"的规律用于东西方社会发展关系的分析,提出中国革命与欧洲革命"两极相联"的思想:西方列强把"秩序"送到中国,即通过入侵的方式破坏旧中国,客观上加速旧中国的灭亡和新中国的诞生;中国却把"动乱"送往西方世界,即通过破坏西方在中国的市场,引发或加深西方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刺激欧洲革命的爆发,从而促进西方的发展。这表明,当人类历史进入到世界历史阶段,尤其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当今,不同民族或国家不论其发展水平如何,相互间都会产生一定的作用。致力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家,应当在相互间传递正能量。  相似文献   

8.
郝姝媛 《学理论》2011,(4):41-42
在倡导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基础的当代中国,如何正确导向平等观在国民思想中的意义和地位对于党政从根本上维护人民利益将起到重大的指导作用。以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及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对平等的论述为脉络,将二者对于平等的理解进行了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9.
革命与文艺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的一对重要范畴。立足于近代以来“西学东渐”的背景,从新文明、新革命和革命新人三个视角出发,更能理解《讲话》的必要性。《讲话》要求革命文艺确保党的领导权、发挥团结人民和打击敌人的作用,还需要从属于政治。新时代新征程,革命文艺将在科学应对当前文艺创作存在的问题、构建中国自主的文艺知识体系、创造和发展中国文艺道路等方面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10.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人学思想的第一次系统化表述,是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史上的第一座“里程碑”。在这部被低估的早期著作中,马克思超越了以往哲学家对“人”的认识,深刻揭示了人的六种存在方式:人在自然中存在,人在活动中存在,人在关系中存在,人在意识中存在,人在需要中存在,人在历史中存在。《手稿》对人的六种存在方式的揭示,意味着人学史上的深刻变革,实现了对传统人学的超越。  相似文献   

11.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革命运动提供的"革命逻辑"。这一"革命逻辑"的叙事包括三个逻辑环节:第一个逻辑环节是提供作为革命依据的社会发展规律的"基本原理",即《宣言》对共产主义革命的"原理铺垫";第二个逻辑环节是马克思恩格斯判定资产阶级自身是不会完成所谓的"改良",更不会主动放弃资产阶级统治,因此只能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即《宣言》对资产阶级展开的"质疑争辩";第三个逻辑环节是革命作为实现"真正的社会主义"的唯一手段,这一革命只能由作为真正的"普遍阶级"即无产阶级作为社会历史发展主体才是可能的,即《宣言》对形形色色社会主义思潮的"流派批判"。  相似文献   

12.
先秦儒家公正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正思想的重要源泉,其独特的公正意蕴成就了中国人特有的公正品格。《论语》是儒家创始人孔子思想的集中体现,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公正思想。《论语》社会公正思想体现出个人公正与社会公正的高度统一,自然平等与社会差等的相对衡平,以及对超越差等实质公正的追求。  相似文献   

13.
关于马克思的思想转变和哲学变革与黑格尔辩证法哲学的关系,是学术界方兴未艾的课题。本文以恩格斯的《费尔巴哈论》为依据,揭示马克思哲学的革命变革与黑格尔辩证法哲学的关系,抽取二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最后揭示出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徐晓颖 《学理论》2012,(32):124-125
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越来越多的法国人倾向于到海滨城市居住和度假,导致当地的城市化进程大幅加快,给原有的城市模式及其周边环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人们开始理性的思考如何科学有效的对沿海地区及城市进行规划。1986年1月3日,法国国务院正式推出实施《法国滨海法律第86-2号》,这是迄今为止法国政府颁布的唯一的一部完全针对滨海地区规定的法律,旨在科学规划沿海地区,维护海岸带的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15.
我国学术理论界不少人把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所讲的“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国家制度”理解为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制度。这种理解不符合马克思的原意。本文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相关论述的系统考察和分析,说明“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国家制度”的本来含义,并阐明正确理解其本来含义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叉。  相似文献   

16.
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从逻辑上论证了资本主义制度是官僚主义产生的政治根源,无产阶级革命在打碎旧的军事官僚机器后,官吏在过渡时期依然存在,但其性质及作用与资产阶级官僚迥然不同,即由享有特权、镇压群众转变为为人民服务。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制度、民主措施及高度发展的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将为无产阶级执政后克服官僚主义提供政治保障、制度保证及经济基础。列宁的逻辑构想在十月革命后不久就遭遇现实解构,苏维埃制度下官僚主义的复活与俄国当时恶劣的政治经济状况及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有密切关系,也与列宁对权力运行过于理想化的认识有一定联系。这说明,在一党执政的条件下需要从多方面建构对权力进行充分监督的制度体系,才能彻底清除官僚主义滋生的土壤。  相似文献   

17.
恩格斯为《1848至1850年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写的导言,分析了当时革命形势的变化,告诫无产阶级在不利的条件下要避免同统治阶级进行决战,应该利用议会讲坛宣传自己的主张,教育无产阶级,争取群众、积聚力量,为将来的决战作好准备。恩格斯写的《导言》没有否定暴力革命的思想,相反,他一直反对机会主义对他的《导言》断章取义、肆意歪曲。  相似文献   

18.
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回顾了德国古典哲学解体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过程,揭示了黑格尔哲学的内在矛盾和近代西方启蒙哲学的悖论,说明了德国古典哲学的解体必然性,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的重大意义。重读这部经典著作,有助于我们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3,(35)
高中毕业的学生,无比地怀念高中那时无忧无虑。由学习和爱情组成的简单却又苦涩甜蜜的生活,每一天都是新的一天,每一天都会有与众不同的精彩,让人期待。面对着学习考试的压力,高中生的爱情、亲情、友情都带有那个时期特有的懵懵懂懂。  相似文献   

20.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是西方政治学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书中所谈及的"自由平等、人民国家主权者、人民主权不可转让"等给法国《人权宣言》带来深远的影响。一方面卢梭和其他思想家一样追溯了远古的自然状态,并叙述了从自然状态到社会状态的过度,即从自然权利到政治权利的发展;另一方面认为自然权利不是真正的政治权利,只有转变成政治权利才能得到行使和保障。如果没有实现转换政治权利就不可能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