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5月10日,自治区党委召开中心组学习会,听取国家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张红宇博士关于发展现代农业与新农村建设的专题讲座,专题研究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扎实推进我区新农村新牧区建设问题。自治区党委书记储波主持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储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2.
张丽波 《实践》2009,(2):33-34
在新的历史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迫切需要科技发挥支撑和引领作用.农牧民通过科技进步解决实际问题,得到实惠,可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提供不竭的动力和强大发展支撑.我区农牧业科技发展现状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区农牧业科技取得了长足发展,为农牧业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具备一定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阿迪雅 《实践》2006,(8):17-18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由于我区少数民族人口集中分布在农村牧区,因而必须把新农村新牧区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杨飞 《思考与运用》2006,(11):42-4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否能真正突出广大农民的主体地位和尊重他们的话语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成败。笔者在对我区示范村和部分推进村调查了解的基础上,从农民主体地位的角度对新农村建设谈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李健 《实践》2006,(3):23-24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这是在对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进行科学判断的基础上提出的一项具有长期性、全局性和前瞻性的战略任务。对我们地处边疆的少数民族地区而言,真正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目标,更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不仅由我区  相似文献   

6.
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路径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农村建设千头万绪,从方法论角度分析,目前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以农民为主体,充分激发农民建设新农村的创业精神和首创精神;以规划为龙头,科学引领新农村建设;以城乡统筹为关键,加快构建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以社会力量为依托,共同推进新农村建设;以分类指导为原则,因地制宜建设新农村;以国外经验为借鉴,切实有效地推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福旗  吴文新 《求实》2007,(4):85-8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新农村建设,必须围绕建设新农村总体要求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按照“五个好”标准加强乡村班子和队伍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按照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要求,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推动新农村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创新机制和工作方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相似文献   

8.
基层党建是新农村建设的当然回应,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切入点和重要推动力,加强基层党建日益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内在吁求。必须建立"创先争优"长效机制,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思想保障;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组织保障;构建智力支持系统,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保障;以民生建设促进党建,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物质保障;创新工作机制,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9.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我们党从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局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我们在新的历史阶段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统筹城乡发展,为新农村建设创造与城市平等发展、公平竞争的机会;必须在增加支农资金、小城镇建设、土地流转方式、产业支撑体系等方面下功夫,探索建立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必须对农民加强扶持、引导、激励,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增强其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激发其建设新农村的动力,发挥其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党开始了新形势下的新农村建设.从土地承包入手,解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制度基础;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夯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组织基础;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丰富和完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目标;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基础;实行多予少取放活政策减轻农民负担,拓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群众基础.这一时期的新农村建设措施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但是,由于城乡二元体制的限制,新农村建设困难重重.为此,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发动了新一轮富有时代内函的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解决“三农”问题重要措施。笔者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要把握六个着力点: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尊重农民的意愿;搞好乡村建设规划;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党对新农村建设的领导。  相似文献   

12.
宝亮 《新长征》2011,(3):48-49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涵盖了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在内的伟大的系统工程。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农村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所在。所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要以广大的农民为本。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贫困山区的新农村建设任务尤其艰巨。应从找准发展方向,确立发展目标;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展特色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增加资金投入,发展农村教育;发展农村福利事业,建立贫困人口生活保障机制这五个方面入手,切实促进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4.
菅兴农 《实践》2006,(1):28-29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特别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就我区如  相似文献   

15.
统一战线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既是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统一战线履行职责的重要使命。因此,统一战线要以参政议政为途径,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言献策;以广泛联系为途径,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凝聚人心;以智力帮扶为途径,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集智强技;以协调关系为途径,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优化环境;以民主监督为途径,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6.
在先进性建设实践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要求,通过党的先进性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题,切实搞好农村党组织和党员的先进性教育活动;要结合农村实际,分析解决影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提高农村党组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要深入研究,勇于实践,探索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践中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7.
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首先,需要立足区情,进一步理清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思路:一要坚持因村制宜,一村一策,合理制定规划;二要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健全工作机制;三要坚持社会参与,全民发动,形成共建合力。其次,应统筹兼顾,进一步明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努力增强农民收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社会各项事项发展,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相似文献   

18.
蔡金枝 《理论导报》2007,(10):24-24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20字方针的总要求,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就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要发展农村生产力,又要调整完善农村生产关系;既要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又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既要推进农村物质文明建设,又要加强农村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  相似文献   

19.
构建新农村文化建设长效机制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文化建设。我们必须深刻理解和把握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新农村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整合各方面的力量,构建起新农村文化建设长效机制:党委和政府要发挥主体作用和主导作用;不断深化改革,创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体制和机制;建立和完善农村文化公共服务体系,切实保障农民群众的文化权益;加大政府投入力度,保障农村文化活动的正常开展;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支合格的农村文化工作骨干队伍;积极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兴办和支持农村文化事业。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建设更加繁荣美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20.
谷红 《党史文苑》2006,(10):72-7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解决"三农"问题重要措施.笔者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力度;尊重农民的意愿;搞好乡村建设规划;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党对新农村建设的领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