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日益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也成为我省新时期文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是文化教育和传承的交汇点,为实现自身发展的需要以及与时代背景高度契合,高校应主动承担起文化建设的职能,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高校教育教学体系中,促进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传承和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2.
谷继建 《前沿》2009,(2):197-200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多集中在立法、政策、措施甚至开发等方面,但针对非物质文化保护过程中的细节还不够明朗,尤其是多集中在正式制度领域,然而非正式制度中的一些概念与非物质文化的内容既交叉又交错,其“合”与“分”的交互关系是本文研究的重点,也是与众不同的特色之处。  相似文献   

3.
《世纪行》2006,(11):14-14
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困难。主要有:  相似文献   

4.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与之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包括:口头表述、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传统手工艺技能。系由人类以口头或动作方式相传,  相似文献   

5.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每个民族历代先辈奋斗和创造的历史实录.是一个民族深入脊髓的文化积淀,它所承栽的是整个民族的文化记忆与文化精神.无论是为自身发展,还是为了全人类,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我们必需承担的责任与义务.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不断深入,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否进行产业化运作,产业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是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成为争论的焦点.不可否认,就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生态而言,现代产业化运作不见得是最好的选择,但是,是否原生态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终极目标,还有待进一步商榷.产业化运作并非洪水猛兽,只要运用得当,相信一定能够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途径.本文旨在就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具有的符号价值探讨其进行产业化运作, 以开发促保护的可能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韩建军 《传承》2012,(13):76-77
通过对近几年来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专著的统计分析,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认识的深化和定义,国内学者及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现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同时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的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莉 《贵州民族研究》2007,27(2):97-101
本文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是在科技和经济有了长足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人为地保护那些濒临消亡的文化遗产。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包装、改造,使其适合现代消费者的口味,适合时代的需要,并带来经济效益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保护和开发利用可以并行不悖,但是开发利用代替不了原汁原味的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8.
吴磊 《前沿》2011,(21):188-19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国家文化形象的建构之间联系密切,这体现在两者主体、要素以及最终目标相同等三个方面。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建构良好的国家文化形象有两个途径:一是继承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和优秀的传统文化理念,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国家文化形象的自身建构;二是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契机,加大我国文化形象的宣传力度,打造能够集中代表国家文化形象的全球性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9.
王丹丹 《前沿》2009,(6):92-95
新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是新疆各民族历史的产物,它以独特的民族地域特色的“活”的形态深刻表现了它的时代印记,因此有着丰富的文化内容和文化价值,对它的保护将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我国和谐社会的和谐文化建设,同时也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对外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0.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生命记忆和永恒的精神家园。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弘扬先进文化、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是维护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重要举措,也是历史赋  相似文献   

11.
郝建平 《前沿》2009,(12):98-101
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内蒙古民族文化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今后要在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教育、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经费投入、建立科学有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制、尽快出台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规等几个方面做好文章。  相似文献   

12.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博大精深、丰富灿烂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可移动和不可移动的物质文化遗产来说,它是一种无形的、活态的、需要通过口传心授、参与感受等方式传承的文化遗产,包括传统工艺、民俗以及与此相关的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13.
王霞 《前沿》2011,(24):184-185,244
沧州历史悠久、文化深厚,古老的大运河孕育、繁衍着文明。世代智慧淳朴的沧州人民创造了源远流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沧州的历史见证,具有重要的文化研究价值。面对祖先留下的优秀文化成果,我们如何把它们传承好、保护好,把他们遗留的文脉精髓发扬光大,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陈黎  徐功献 《传承》2013,(6):108-109
开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开封传统文化的珍贵记忆,是从开封深厚的传统文化、悠久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历经岁月沧桑,保存、流传下来的。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让开封深厚的历史文化内容及其元素动起来、活起来,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变成现代城市竞争所必需的文化软实力、发展硬支撑。  相似文献   

15.
公法模式与私法模式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最常见的两种模式,除此之外,还有国际法模式与国内法模式,专门法模式与一般法模式,地方法模式与国家法模式,立法、执法和司法模式。各种模式之间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根据现实状况的不同,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主次关系。  相似文献   

16.
柳雯 《人民论坛》2012,(20):179-181
有形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保护与开发利用为基础,彼此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关系。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实践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赋予有形文化遗产以灵魂,有形文化遗产则可以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可依托的载体和展示的平台。  相似文献   

17.
论旅游开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十分重要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当今社会的重要课题,两者既对立又统一。旅游开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引起重视、提高认识、科学管理,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的双赢。  相似文献   

18.
潘春 《今日民族》2009,(8):29-30
云南省水族族别确认时间较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曾被划入相近语系民族。云南水族主要聚居在富源县古敢水族乡境内,其他地区分布较少。就富源水族而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主要是:1.由于富源水族处于散杂居地区,现能讲水族话的本民族人员已经很少。2.本民族固有的传统文化、工艺制作,如音乐、舞蹈、器乐、雕刻、印染缺乏传承人。3.民族服饰的制作已被淡化,传统服饰制作传承乏人。  相似文献   

19.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民族文化现代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必要性1、保护民族传统文化,既是世界各国的共识,也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文化战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制订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89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5届大会上,通过了《关于保护传统和民间文化的建议》。199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做出有关决议,建立“活态文化财产”(又译“活文化财产”,即人类活态财富)制度。2000年,教科文组织开始实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简称“代表作”)项目。2001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1届大会通过了《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200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  相似文献   

20.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语境下的文化传承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整体话语下,有关文化传承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以国内公开出版和发表的学术论著为线索,着重从文化传承概念的再认识、文化传承机制的探寻、文化传承与变迁的探讨、文化传承人的研究、文化传承途径的创新探索五个方面,对近年来此语境下学界关于文化传承的研究作了综述,以期展示文化传承的研究成果和明确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