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李仲平 《法治研究》2012,(6):112-118
美国在对华反补贴实践中特别为中国创设的补贴追溯时效规则,既是对国际反补贴规则的最新发展,也是对中国产品具有普遍意义的法律问题。中美各方关于应否设置抵消中国补贴的追溯时效及选择何时作为抵消中国补贴追溯时效的争议,忽略了《中国入世议定书》第15条(c)款的规定。在美国对中国适用反补贴法的情形下,中国应赞成设置抵消补贴的追溯时效;在美国适用外部基准方法识别中国补贴时,抵消中国补贴追溯时效的划定应以美国向WTO补贴和反补贴措施委员会通报其使用该方法之日为准。  相似文献   

2.
SCM协议针对补贴与反补贴制度的双重法律性质提供了一套国际规制方案,在此框架下如何定位中国的补贴与反补贴制度?首先应在制订国际贸易规则上争取主动权;其次要尊重和利用WTO,完善国内补贴和反补贴制度;再次应在绿灯补贴和黄灯补贴上做文章;最后应充分利用经济转型国家身份,同时为应对国外反补贴调查未雨绸缪。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WTO有关反补贴的多边规则为切入点,深入分析了中国现行工业补贴中潜在的主要问题,同时分析了美国、欧盟、加拿大工业补贴方式的特点及其成功经验,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中国工业补贴方式的改进思路:中国应当从清理禁止性补贴、重塑其他专向性补贴、加强不可诉补贴三个方面构建中国符合WTO多边规则的科学工业补贴体系,从而既可以有效发挥补贴对我国工业发展和国民经济整体发展中的促进作用,同时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或避免我国遭受他国反补贴调查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宋才发 《河北法学》2004,22(4):9-12
补贴和反补贴协定属于货物贸易部分,WTO成员协商达成了《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和《农业协定》。WTO规则对发展中国家反补贴措施作出了特别规定,对禁止性补贴救济措施作出了专门规定。中国政府在《中国加入工作组报告书》中对反补贴作出了具体承诺。为了维护对外贸易秩序和公平竞争,中国正在实施《反补贴条例》。  相似文献   

5.
彭岳 《新法规月刊》2014,(3):106-115
贸易救济强度的设定直接影响到市场主体的利益。当一国主管机关确定进口产品符合反补贴的构成性规则后,依据相应的法效果规则,应对该产品征收多少的税额?就这一问题.WTO协定中的GATT1994第6条以及补贴与反补贴协定(SCM协定)仅作出了框架性的规定,但并来要求反补贴税税额应等于补贴金额。中国和美国的立法并未遵从WTO协定关于反补贴税税额确定的规定,而是采取了偏离或背离的策略。美国的背离主义立法模式直接违反了“适当金额”的硬法规定,并阻碍了反补贴制度向理想状况演进的可能性。中国应采取措施,限制美国将反补贴税税额一律等同于补贴金额这一做法,以切实减轻中国出口企业的税负。  相似文献   

6.
中国补贴现状与面临反补贴措施的法律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南申  彭岳 《河北法学》2007,25(6):20-32
本文是一份有关中国人世后面临的欧美对华反补贴措施的法律预警与对策分析研究报告,旨在通过对WTO补贴国际规则的研究与中国各种补贴政策现状的总结,分析SCM协定反补贴豁免对我国的适用性,以及中国"非市经济地位"与补贴调查程序的关系,预测中国取得市场经济地位后面临来自欧美各国反补贴措施的可能性和应采取的救济程序措施,并提出对我国补贴政策的调整方案,为我国补贴政策法律化和决策机制程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补贴一般指政府对企业的财政资助.就这一界定而言,补贴似可理解为包括对投资的补贴.世界贸易组织《补贴与反补贴协定》提供了补贴定义以及针对货物的反补贴措施规则.《服务贸易总协定》中的商业存在实为投资,该协定提及补贴可能对服务贸易产生扭曲作用,但未提供相关规则.《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中的非商业援助制度、近期其它主...  相似文献   

8.
欧共体反补贴立法与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反补贴措施是WTO规则所允许的保护国内产业、维护贸易秩序和公平竞争的法律手段之一。本文介绍并分析了在GATT/WTO框架下的欧共体对来自第三国的补贴产品采取反补贴措施的实质要素和程序规定 ,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欧共体反补贴立法和实践与GATT/WTO规则不一致之处。期望对中国加入WTO之后的反补贴立法与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所谓补贴是指成员方政府或任何公共机构提供的财政资助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收入或价格的支持措施;而反补贴是指成员方政府或国际社会为了保护本国经济健康发展,维护公正的竞争秩序或为了国际贸易自由发展.针对补贴行为采取必要的限制措施。反补贴的主要措施是征收反补贴税,这是一种为抵销补贴而征收的特别关税。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对外贸易的全面发展,补贴和反补贴已逐渐为人们所熟悉;而且,随着我国《反倾销反补贴条例》的出台,补贴和反补贴的法律观念正在从更深的层次上影响我国的经济生活和法律生活。然而,究竟何为反补贴,其运行机制怎样,这是理论上和立法上都需要澄清和回答的问题。随着中国的成功加入WTO,我国经贸、法律界人士更有必要深入研究有关反补贴的理论和立法问题,特别是 WTO 反补贴机制的相关问题,以顺应经济一体化、法律全球化的国际大趋势。  相似文献   

11.
世贸组织框架下反补贴制度与竞争政策的协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双焦 《行政与法》2008,21(2):87-90
针对世贸组织反补贴制度与竞争政策的冲突问题,笔者认为,在目前竞争法尚未建立起有效的国际协调机制的情况下,协调世贸组织反补贴制度与竞争政策的冲突的最佳途径是,将竞争法的有关原则融入到反补贴制度中,消除其中反竞争或限制竞争的条款,使反补贴制度能更多的考虑到竞争的需要,加强它们积极的一面,使它们尽可能地相互一致和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2.
赵学清  杨旭 《河北法学》2005,23(5):14-19
规范补贴和反补贴问题的反补贴法被视为了公平贸易政策在国际贸易领域的一大体现。通过对补贴、反补贴与竞争的法律分析,剖析反补贴法与竞争法的区别与联系,指出了反补贴法在维护公平竞争中存在的法律价值,提出作为反补贴法理论基础的公平贸易政策之价值思考。  相似文献   

13.
刘笋 《法律科学》2003,36(2):94-103
投资鼓励措施在本质上是一种补贴 ,应当归属WTO管辖范畴。广泛存在的投资鼓励措施与当今国际投资立法的大趋势是相冲突的 ,与国际投资自由化要求的市场准入、国民待遇等核心规则不符合 ,并产生了扭曲投资的消极后果。投资鼓励措施与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的冲突 ,揭示出逐步消除投资鼓励措施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投资自由化的必然要求 ,也是WTO多边贸易体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何志鹏  刘海江 《北方法学》2013,7(4):125-132
国际法领域约束规制国际非政府组织的模式有四种,即全球性国际公约间接管制模式、区域性国际公约直接管制模式、国际政府组织约束管制模式及国际非政府组织自身管制模式。由于非政府组织自身国际法律地位的缺失,四种约束管制方式一方面起到了符合自身特点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也都存在缺陷。为了更好地使国际非政府组织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除充分利用现有的规制模式之外,亟需制定全球性国际公约对国际非政府组织进行约束管制。  相似文献   

15.
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时,我国地方政府机关采取了包括政府补贴在内的政府救市措施和行为。政府补贴等行为实际上属于行政私法行为,政府机关这类行为的正确使用与否涉及到该类行为法律性质的科学界定。行政私法行为最大的特点是结合了行政和民事的双重因素,具有行政法、私法的双重性质。而混合说可以作为重要标准以识别行政私法行为的行政私法性。这种特殊性质的行为与纯粹意义上的民事行为、行政行为等相邻行为都存在重大区别。  相似文献   

16.
人民币汇率构成对中国出口产品的财政资助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来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对人民币汇率的一项主要指责是将所谓人民币汇率低估与中国对出口产品的补贴挂钩,指责人民币汇率构成WTO法上的补贴,并以提交国际或国内解决相威胁。通过WTO《反补贴协定》对财政资助的规定进行研究表明,人民币汇率既不构成WTO《反补贴协定》第1条第1款(a)项规定的财政资助,也不符合《反补贴协定》例示性清单的例举,不构成我国对出口产品的财政资助和出口补贴。美国这些举动的意图不排除是通过施压欲收到不战而胜的效果,但我国应对这些举动进行跟踪研究,做好充分准备。  相似文献   

17.
国际金融软法的效力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漆彤 《环球法律评论》2012,34(2):153-160
在全球治理与公民社会兴起的背景下,国际金融软法的蓬勃发展是一种必然趋势。国际金融软法虽然不具有法律约束力,但在实践中却可能产生某种实际约束效果。运用社会法学派和现实主义学派的方法,可以较好地解释这一现象。国际金融软法的制定主体、调整范围和表现形式具有广泛性和多样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国际金融硬法的不足。国际金融软法的实际约束效果主要通过法律上和事实上的"硬化"来体现。从发展趋势来看,除转化为国际条约、国际习惯和国内法之外,国际金融软法在较长的时期内仍有自己独立的发展空间。国际金融软法的未来发展有赖于进一步提高公众参与度和透明度。  相似文献   

18.
WTO《SCM协议》下补贴问题法律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阐述外国对我国的反补贴形势和我国关于补贴的立法与实践及其与WTO《SCM协议》的差距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的法律对策,即依据《协议》调整、完善我国的补贴立法;充分利用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待遇以及积极进行反补贴应诉等。  相似文献   

19.
古祖雪 《法学研究》2007,29(1):135-147
现代国际法的发展呈现出新的趋势:一方面,国际立法活动日益活跃,法律规范越来越多样化;另一方面,各种规范之间的冲突加剧,国际法的体系结构越来越碎片化。这种现象损害了国际法的权威性和可预见性,也给国际关系增加了不稳定的因素。有必要在《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的框架内,通过国际组织间的合作和国家间的协调来寻求解决规范冲突的办法,提高国际法的有序化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