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世纪20年代,从少年中国学会中分化出国家主义和共产主义两个思想派别。从此之后,二者围绕国家认同和阶级认同问题,展开了长达十年之久的激烈论战。实际上,以国家至上而著称的醒狮派国家主义,是中国面临的民族危机和国家危机在部分群体身上所激起的情感和理论反应,国家统一和民族富强是其基本诉求;而以无产阶级的阶级认同和阶级解放为目的的共产主义,则是占人口大多数的社会底层群体在社会结构瓦解时期的自然诉求。二者各执一端,分别强调了外竞与内竞之必要性,都没有把外竞与内竞统一于民族解放和社会解放的历史实践中。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工人阶级是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在(?)转型过程中,进一步巩固中国工人阶级的政治地位和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是中国社会主(?)求,这集中体现在当代中国工人阶级的政治先进性.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工人阶级(?)主义政治秩序的核心力量,具有领导和管理社会事务的主人翁地位,更是社会主义政治价值的(?)进中国各阶级阶层政治团结、永葆先进阶级意识、组织严密的阶级。  相似文献   

3.
在产业结构调整和体制改革过程中,我国产业工人的政治认同感和职业认同感等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这直接影响到中国共产党执政基础的巩固.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可以从提高产业工人的认同感入手:通过加强制度建设、提高执政绩效等途径提高产业工人对党执政的认同;通过培育先进的阶级意识、提高产业工人的政治经济地位等途径提高工人对本阶级的认同感;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和正确的舆论引导等途径提高产业工人的职业认同感;通过政策保护、思想政治工作、企业文化建设等途径提高产业工人对企业的认同感.  相似文献   

4.
无产阶级专政就是无产阶级一个阶级掌握国家政权,或者说,这个政权的领导权完全掌握在无产阶级一个阶级手中,它绝不与其他任何阶级分享国家领导权。(有的同志说,无产阶级专政就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以消灭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为使命的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有的同志说,无  相似文献   

5.
坚持以工人阶级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原则.中国共产党从诞生时起就坚持以工人阶级作为自己的阶级基础.在新的历史时期,要以"三个代表"为指针,落实"三个代表"的思想和要求,才能巩固和加强党的阶级基础.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是以情感认同为基础,经由组织认同和价值认同的深化,最后落实到行为认同的逐层递进过程,同时,四个层次的认同之间又存在一定程度的交互作用。增强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需要在把握好认同层次性的基础上,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逐步推进。  相似文献   

7.
认同问题已经成为学术界的一个热点话题。个体认同和集体认同之间在强调的重点、所具有的功能、适用的范围三方面存在差异。个体认同和集体认同从根本上说具有极大的共同性和相似性,而这个共同性与相似性的基础在于社会性。个体认同和集体认同永远处于一种相互塑造中。对个体认同与集体认同的内在关系的考察是和谐社会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论政党认同的含义及其要素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政党认同是西方政治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以认同的含义及其特征为基点,综合中西方政党认同的概念,可以认为政党认同兼具理性和非理性因素,具有社会性、多元性、层次性和相对稳定性.政党认同的要素包括客体、主体和层次三个范畴.政党认同的客体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认同政党政治、认同某一政党制度、认同某一政党.政党认同的主体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党员(政党组织)的政党认同、公民(选民)的政党认同、作为官员的党员(行政组织)的政党认同.政党认同的层次可以分为:认知、情感、评价和行为.虽然中西方的政党认同观念具有一定的差异,但是我们可以借鉴西方的政党认同理论,构建自己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9.
领导干部要带头增强党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想就领导干部带头增强党性,更好地担当起新的历史使命,谈一些看法。 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自己肩负的历史责任,提高党性锻炼的自觉性 要增强党性锻炼,首先必须搞清楚什么是党性。简而言之,党性就是阶级性最高、最集中的体现。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在阶级存在的社会里,任何一个政党都是代表一定阶级或阶层利益的政治组织,不同性质的政党代表着不同阶级的利益,因此一定阶级所具有的基本特性决定着它的政党的党性。那么,什么是中国共产党的党性呢?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我们这个党的党性以工人阶级的阶级特性为基础,是工人阶级阶级性和阶级利益的集中体现。但是,作为本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党性又不仅仅反  相似文献   

10.
吴声 《党建文汇》2009,(10):9-9
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按照政治和经济双重标准,对中国各阶级进行了划分,在新的经济结构的基础上构建出“四阶级-阶层”的社会阶级阶层模式,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以及既与工人阶级密切联系又因特殊社会功能独立于工人阶级的管理者阶层。这时的工人阶级主要指产业工人,如制造、建筑、运输等行业的劳动者,而机关事业单位、  相似文献   

11.
刑事古典学派有两种类型,即旧派相对主义和旧派绝对主义.前者可以贝卡利亚为代表,其功利主义的意志自由理论是建立在经验论基础之上的,在刑罚本质问题上达到了功利主义与报应刑主义的统一;后者可以黑格尔为代表,其意志自由理论则以唯理论为基础,将具有自我意识的成人的意志自由作为犯罪与责任能力的基础,没有割裂刑罚报应中的道德评价与法律评价.  相似文献   

12.
党的三代领导核心与我国现代化模式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党的三代领导核心联系当时的实际,确立了不同的现代化发展道路,形成了不同的现代化模式:第一代领导核心形成了国家工业化模式;第二代领导核心形成了全面发展模式;第三代领导核心继承、丰富和发展了全面发展模式,、现代化模式的不断演进,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3.
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合法性是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事关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党的事业的发展。由于市场经济中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致使当前我国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合法性存在不足。要从完善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标准、加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法律法规建设,以及落实领导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人民群众的知情权、选择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等几个方面来提高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把人的发展、人的现代化和社会主义联系起来,提出并形成了社会主义人的现代化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学说为社会主义人的现代化思想提供了牢固的思想基础;列宁则关注和重视人自身的发展和完善问题,并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思想体系;毛泽东把人的作用和发展置于相对独立的位置上,更重视其在革命和建设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人类的产生使处于原始自在统一状态的物质世界出现了真正意义的分化,使这种分化得以实现的真正动力是实践;也正是在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分化的物质世界不断呈现出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物质世界的分化与统一是在实践中实现的,同时也是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蕴涵的思想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社会主义本质论形成的思想前提 ;从抽象到具体是认识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基本途径 ;坚持彻底的唯物史观是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坚实基础 ;运用灵活的辩证思维是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科学方法 ;从最高层次上揭示社会主义本质是把社会主义认识提高到新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行政信息公开法制化是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适当限制,是构建诚信及服务型政府的需要,同时,行政信息公开法制化是构筑确保民主、保障人权、协调多元利益、反腐倡廉的和谐社会法律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孟红 《党史纵横》2007,(2):13-14
邓小平于1926年亲笔写的《自传》,翔实地记述了他到莫斯科之前的生活经历、思想发展和在党团组织内工作情况等早期活动。这件历史档案的部分内容先后被历史研究部门和传媒界广为引述,为人们真切、系统地了解邓小平早年的革命历程提供了真实的原始依据。那么,这份仍保存于俄罗斯的珍贵历史档案如何被发现的呢?这件珍贵档案的主要内容又是什么?  相似文献   

19.
国有企业委托代理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决定了我国国有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较西方国家的企业有很大的特殊性,即委托代理链条过长、所有缺位、企业干部行政化、激励机制失效和约束机制弱化等。因此,完善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关系必须创新委托代理机制,精简委托代理链条;取消行政干部任命制,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改革企业分配制度,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通过改革和创新,降低代理成本,提高代理效率。  相似文献   

20.
构建生态型政府是缓解生态环境危机的现实抉择,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映射与彰显,是自主创新、谋求发展的理性选择。生态型政府是政府行政管理行为创新的高级形态,旨在实现政府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生态化,对内部事务管理的生态化,以及公务行为的生态化。构建生态型政府的路径包括:树立和谐共生、生态优先的政府执政理念;构建社会服务职能与生态服务职能并举的政府职能体系;构建生态功能与行政功能协同治理的政府体制;构建基于利益相关的多元生态治理模式;健全政府生态制度,椅筑生态法律政策体系;倡导绿色GDP的政绩考核体系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