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题记]六届四中全会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方针开始在各地贯彻。中共中央派遣许多中央代表或“新的领导干部”到全国各地去,对革命根据地和国民党统治区的地方党组织进行所谓“改造”。他们对怀疑、不满意或者不支持他们的同志,动辄扣上“右倾机会主义”、“富农路线”、  相似文献   

2.
土地革命时期,王明的"左"倾错误路线统治全党达4年之久,给中国革命带来了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王明关于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分析,是王明"左"倾思想的核心内容,这种思想的产生、发展及其结束,与共产国际有着直接的联系,共产国际的理论和指示为王明"左"倾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也成为日后根据地推行"左"倾政策的依据,给中国革命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相似文献   

3.
王春华 《世纪风采》2008,(11):15-16
1966年,一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席卷神州大地,“革命”矛头很快便指向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共中央第二把手刘少奇。为了置刘少奇于“永世不得翻身”的死地,江青、康生等得知刘少奇早年从事工人运动时曾在奉天纱厂被捕过,便在这上面大做文章,指派人用各种卑劣手段制造伪证,最终给刘少奇扣上了“叛徒、内奸、工贼”的三顶弥天大“帽”。“文革”结束后,中央派人到辽宁调查,弄清了历史真相,推倒了所有伪证,刘少奇的沉冤终于得到昭雪。但江青等人当年是怎么策划的,那些伪证又是怎么制造出来的,其详细情节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4.
1959年庐山会议之后的黄克诚大将,心情是极为苦闷的。他和彭老总、张闻天、周小舟不仅被扣上了右倾机会主义分子的大帽子,而且在军委扩大会议上,空军政委吴法宪还揭发他私藏黄金。此语一出,会场一片哗然。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相似文献   

5.
<正>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第五次反"围剿"战争严重失败,中央主力红军被迫进行战略大转移,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了震惊中外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近3万闽西儿女投入到了长征的革命洪流中,他们大部  相似文献   

6.
是否允许发展私人资本的问题,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依据两种不同的思想方法,始终存在着不同的认识和斗争。一些人教条地、僵化地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把革命导师著作中的某些论断不分时间、地点和国情,不讲条件,不顾客观实际的发展和变化,全都当作教条照搬照抄:依据这样的思想方法,就会视发展私人资本为毒蛇猛兽,甚至扣上各种政治大帽子加以无情打击。  相似文献   

7.
“充分尊重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没有什么命题比这个更为老调而又常说常新的了。我们常见的是对不同意见者忌恨有加,轻则排斥和打击,重则扣上各种大帽子,甚至置之死地。由此形成的“政争”,常常上演人亡政息、国破家亡的骇人之变。  相似文献   

8.
长征时期张闻天政治指导思想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振国 《世纪桥》2010,(15):12-13
1931年张闻天回国,盲目的推行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给中国的革命事业带来了一系列损失。进入中央苏区工作以后,张闻天通过自己的实践逐渐地意识到了"左"倾路线的危害,这时期他的政治指导思想已经有了微妙的变化并开始积极抵制某些"左"倾错误。此外,毛泽东等人的帮助、共产国际政策的转变也加速了张闻天政治指导思想的转变。遵义会议上,张闻天终于从"左"倾冒险主义路线中分离出来,积极地促成了遵义会议的成功召开,这是他政治指导思想变化的一个显著的标志。  相似文献   

9.
武雁萍 《世纪桥》2010,(14):56-60
<正>提起王明,许多人对这个名字有所了解,王明是中共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他曾因"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给革命造成严重的损失。抗战时期,王明又犯了严重的右倾错误。晚年时期他踏上了留居苏联的不归之路,并著书立说攻击共产党。这样一位大浮大沉的历史人物,其青少年时期无疑是他思想塑型最重要的时期,然而他的早期经历却鲜为人知。国内求学,唯圣唯书的思想植根于脑中  相似文献   

10.
"米夫在家中高高挂起王明的照片来!" --"教务派"与"党务派"的斗争 1927年夏初,中大第一任校长拉狄克被解职后,由于副校长米夫正在中国访问,学校里一时群龙无首,联共中央只好决定由教务长阿古尔暂行代理校长职务,并决定吸收学生中一些资历较深、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志参加学校教学事务管理.  相似文献   

11.
12.
李永忠 《党史纵横》2004,(10):21-21
今 年是 邓小 平 百 年 诞辰 ,又值 中 华 人民共 和 国建 国 55 周 年 。 从 报刊 、广 播、电视 、网 络 大 量 的 文 章 节 目 中 ,从 人 们 对 他的 真 切 怀 念 中 ,我 感 到 ,作 为 改 革 开 放 总设计 师 的邓 小平 同 志 ,似 乎 从 来就 没 有 离去,他其 实一 直 就在 我们 中 间。 25 年 的 改 革 开 放 ,使 “中 国 式 ”的 社会主 义 ,从横 向 看,既 不 同于 世 界 别 国;从纵向 看 ,也有 别 于自 己过 去 。 中 国特 色社 会 主 义 之所 以 成 功 ,我 以为得 力 于总 设计 师 邓 小 平 “做 模 型 ”、“建样板 间 ”的方 法 …  相似文献   

13.
说"诚"道"信"     
"诚",是儒家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是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中庸》中说:"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古代的思想家从天地生养万物的自然过程中,看到了天地真实无妄、自强不息的特征,就把这种特征称作"诚",并由此推出人的行为准则:"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宋代理学大师程颐曾提出:"修学不以诚,则学杂;为事不以诚,则事败;自谋不以诚,则是欺自心而自弃其忠;与人不以诚,则是丧其德而增人之怨."曾国藩也说:"天地之所以不息,国之所以立,圣贤之德业,所以可大可久,皆诚为也.故曰: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精诚所至,金石亦开,鬼神亦避,此在己之诚也".所有这些都对人的本性、人的价值、人的使命提出崇高的要求,并激发人们用"至诚"的标准来规范自己,协调人与人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的道德进步.  相似文献   

14.
年轻时,他首创亩产皮棉超百斤纪录,是远近闻明的"棉花刘,离休后,他带领农民科技致富,使老百姓的腰包鼓了起来,村民们争着抢着让他去讲课搞培训,人们又开始叫他"抢手刘",他就是彰武县离休老干部刘承福.  相似文献   

15.
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提出了"三个有利于",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成为我们各项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判断标准.世纪之交,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提出"三个代表",解决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不仅对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性质和任务作出新的理论概括,也成为衡量我党的先进性和战斗力的根本标准.党的两代领导核心,分别在不同的历史时刻,从不同角度,对当代中国的同一历史性课题--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出了判断标准,其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是一致的,两者相互联系,互为条件,互为因果,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16.
“历史周期律”作为反映历史、社会、国家、民族、政党、政权的兴盛衰亡的一种历史现象,始终是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思考和探索的共同课题。胡锦涛总书记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重温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号召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牢记毛泽东同志当年倡导的“两个务必”,牢  相似文献   

17.
“三个代表”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在我们认真学习和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要着重把握“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根本要求和历史地位等。为此,需要回答“三个代表”与“两个先锋队”的关系。“两股进步潮流”与“两个先锋队”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中国没有按照马克思恩格斯论述的“五种社会形态”的顺序进入资本主义社会,而是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此开始,中华民族面临着两大历史课题:…  相似文献   

18.
“三个代表”的重大意义和生命力在于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现实问题,对“三个考验”的挑战作出了适时而有力的回答。  相似文献   

19.
认识自我是哲学探究的最高目标,人正是在“认识你自己”的过程中,才实现了自身的完善与超越。然而在对人自身的认识过程中,形成一种本质主义的思维方式,把人的本质看做先验的或预成的。因此,现代人学思想要排除对人的本质规定,把人看做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创造、自我实现和自我完善的过程,人被认为是自由的生成之物,而不是固定的预成之物,于是便实现了对人自身的认识从人的本质维度向人的生成维度和自由维度的哲学转变。  相似文献   

20.
~~“三山计划”与“南进政策”@李海涛 @张成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