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加坡“花园城市”之路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典范,其绿化环境建设过程分成清洁与绿化阶段、美化阶段、多样化阶段、网络化阶段与立体化阶段5个阶段,其经验对深圳有五点启示: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并保持规划的连续性与稳定性;改变重建设轻管理的习惯,同步提高卫生保洁与绿化管养水平;重新审视绿化配置模式,正确处理“加法”与“减法”的关系;提倡应用优良地带性植物,正确处理“乡土植物”与“外来植物”的关系;探索低成本维护管理模式,走节约型园林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深圳在获得“国际环保模范城市”、“国际花园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诸多国际荣誉后,今年,又获得了环境保护“全球500佳”的称号,这是继大连之后又一个获得此殊荣的中国城市。若从城市的器物层面这个硬环境看,无论是城市建筑、市政设施、居住环境、办公条件,还是城市美化、绿化,甚至环保措施等,可以说,深圳已迈进了现代化的大门,与国际一些现代化的城市差异已不大。但从人的现代化与社会现代化的层面看,深圳的发展却不尽人  相似文献   

3.
王梅 《瞭望》2004,(10)
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申办,加快了北京现代化建设的步伐。“绿色奥运”战略的提出,更是加快了北京向花园城市的发展速度。如今,干净、整洁、绿色、环保的城市环境成为人们对北京最深刻的印象。 在北京的城八区中,朝阳区的经济与环境绿化一直稳居“三甲”之列。朝阳区东接通州、顺义;南接大兴、丰  相似文献   

4.
古都南京,融汇悠悠千年历史文化,独具山水城林秀美风光,犹如镶嵌在中华大地的一颗璀璨明珠。近年来,旅游产业的迅猛发展,使这座既有古都特色更具现代风貌的滨江城市,景色更美、环境更优、魅力更强。在新近揭晓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光荣榜上,南京位居前列。转变观...  相似文献   

5.
蓝天绿地清水———湖北省荆州市全民建设生态城市荆州市环保局党委书记、局长符谨武湖北荆州市不仅是我国重要的粮、棉生产基地和轻纺名城,而且以其“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的秀丽山水风光享誉海内外。“给子孙留下一片蓝天、一方绿地、一江清水”,是荆州市委、市政府...  相似文献   

6.
阳朔县将不断提升硬件环境、服务平台和旅游惠民水平,实现“文旅融合、城景一体、全域发展、居旅相宜”,全力建设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先导区阳朔县旅游将从单一的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游转变,由“旅游目的地”向“旅居目的地”转型升级,塑造“画里山水,栖居阳朔”旅居目的地新形象。  相似文献   

7.
公园城市是城市发展到新的阶段提出的新模式,它吸收了以往生态城市、山水城市、园林城市建设的思想及理论精华,如何建设美丽宜居的公园城市极其具有挑战性和创新性。成都市在进行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过程中应遵循"五大发展理念",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资源,把城市的经济建设、环境建设和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长沙市委、市政府5年前提出长沙城市面貌“一年一个样,三个大变样”的要求,如今成为活生生的现实,城建“三环六桥,西文东市,山水州城”的架构已初具形态,尤其是环线道路如同一条巨大的彩虹环绕着长沙城。而这一切,凝聚着长沙市城市建设的主力军——长沙市环线建设指挥部(总公司)全体员工的10年心血。值得一提的是,随着路桥的拓展伸延,他们也在创造一种精神文明。  相似文献   

9.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 究员王小广指出,中国城市 发展存在“八大病症”,每一个病症都是致命的。第一是城市发展理念缺乏可持续。中国大都市里搞低密度房屋、城市中心区绿化等,这种低密度的大城市特别是大都市注定是低效率的。另一方面,从节约土地和提高效率两方面看,中国的城市化发展方向应是大城市化,但这会牺牲一些舒适及带有负面效应,这是现代化的一种无奈。第二是对汽车进入家庭的速度预估不足。中国目前的城市体系建设(主要是道路和房屋的布局)仍是以汽车不普及家庭为前提的。第三是住房群体在城市的分布结构不合理。高…  相似文献   

10.
上海在推进城市建设和发展的 进程中,在加强硬件建设的 同时,要花大力气加强软件建设,加快国际化、信息化、市场化、法制化步伐,加强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塑造新世纪上海城市精神,进一步提高广大市民的文明素质。加强软环境建设,塑造新世纪城市精神,是实现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必要条件。一、提高对建设软环境,塑造城市精神意义的认识上海在申博中向世界承诺“中国若有一份幸运,世界将添一片异彩”。这“异彩”不仅要构建以“三环十射十多条轨道交通”为标志的城市基础设施,不仅要解决“有草无虫跳、有树无鸟鸣、有花无…  相似文献   

11.
(一)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许多城市都在精心打造“经营城市”这张牌,然而,经营城市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打造?其前提和基础要解决城市定位问题。没有准确的定位,就谈不上城市的发展战略。城市定位,简单地说,就是找准城市个性、灵魂和理念。一个城市如果没有个性,就没有差  相似文献   

12.
《瞭望》2006,(15)
苏州是著名历史文化名城,这里山水秀丽,素以“园林之城”闻名天下。1997年12月,以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为典型例证的苏州古典园林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0年11月沧浪亭、狮子林、艺圃、耦园、退思园被增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8届会议在苏州举行。“十五”期间,苏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绿化工作,“绿色苏州”建设呈现跨越式发展,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5年中,苏州市新增绿地4298公顷,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由2000年底  相似文献   

13.
环境的美化和治理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六朝时期建康的城市美化重点体现在相应的树木绿化工作以及园林建设方面,给人们带来较好的美感享受;对公共环境的建设也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王澍 《瞭望》2007,(20)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存在很多“闪光点”,但是在城市化热潮中处于不被人重视的境地中国具有世界上很多国家难以相比的悠久城建史,中国城市的记忆丰富绚丽、散落在角角落落,至今还俯拾皆是,其传统营造工艺历经千年依然具有生命力,这是当前的城市化进程中最需要珍惜、挖掘和发扬的地方。这种传统延承所带来的文化独特性,才是城市最有价值之处,才构成城市的核心竞争力,那些简单模仿欧美的城市建设是没有生命的。  相似文献   

15.
“廉洁城市”本质上是对城市反腐倡廉建设的战略定位。建设“廉洁城市”有助于破解当前的反腐败困局.实现反腐倡廉实践路径的新突破。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廉洁城市”建设包含廉洁政府、廉洁市民、廉洁市场、廉洁社会等重要要素,各要素间相互关联,构成权力监督体系、市场诚信体系、社会道德体系等基本框架。建设“廉洁城市”,既要汲取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中积累的核心智慧,走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之路.又要学习国际社会的成功经验,少走弯路、错路;既要完善以各项反腐倡廉制度为重点的城市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提高科学反腐、防腐的成效,又要激发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城市廉政建设的热情,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反腐倡廉的主体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王瑾瑾 《理论视野》2012,(12):62-64
从广义建筑学、民俗学、环境心理学,尤其是中国古代建筑观念看,家宅,显然不仅仅是安置我们身躯的建筑,它还肩负着安置我们心灵的重任。中国文化非常重视家宅对我们人格乃至心灵的教化。因此,我们也许可以说,城市建筑是社会人心的物化,反过来城市建筑也会影响和改变置身其中的人的心。从居住者心灵感受的角度,反观在城市建设中我们家园的变迁,也许能给我们建设“美丽中国”带来更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绿树成荫,花草满园,是美化城镇环境,建设文明城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城镇园林绿化的建设中,也出现了一些照搬照套的"克隆"现象,许多城镇的绿化景观千篇一律,很难给人清新的感觉和美好的享受。 绿化"克隆",主要表现在"拿来主义"。有些城镇在绿化中,没有考虑本地的自然地理和地域特色,别人栽什么花,自己就栽什么花,周边种什么树,自己就种什么树。一些中  相似文献   

18.
张家界是一个年轻的国际旅游城市。2005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1453万人次,其中入境旅游12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4亿元。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张家界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昔日的小县城如今已形成了一个“一城两区”架构、城市人口超过20万的新兴城市,各项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城市功能特别是旅游服务功能显著增强。但是,与景区优美的自然环境相比,城市的建设和管理仍然滞后。为了缩小城区与景区的差距,2005年,张家界市委市政府作出《关于加强城市工作的决定》,提出以创建“生态城市、园林城市、森林城市、卫生城市、最佳旅游城市”为主要内容的”五项创建”工作任务,着力实施“依山建城,蓄水托城,园艺饰城,人文兴城”四大工程,精心打造城市的山水文化之魂。  相似文献   

19.
在多数人的心目中,一谈起“生活质量”,首先想到的往往是收入、住房、交通工具(轿车),受教育程度、医疗保健,而环境状况(大气、水质、绿化、森林覆盖率)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内容。实际上,不但中国有关生活质量的统计体系中不包括“环境状况”这一条目,就是联合国有关组织的相关统计也未列人。而研究社会发展、生态环境方面的专家则一致认为:环境状况是衡量生活质量的一项极为重要的指标,缺少环境目标,生活质量犹如无“皮”之“毛”对生活的关注已延伸到室外20年的高速发展使中国人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速度要快于人们的预期,老百姓…  相似文献   

20.
鲍梦远 《各界》2010,(9):95-96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心自己的生存环境,城市居住小区作为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活空间,其环境设计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没有绿色环境,就没有人类居住赖以生存的氧气。怎样创造一个优美安静和舒适的居住环境,这是每个规划设计者应该认真探索的问题。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引进组团绿化概念,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学习国外规模绿化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