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党课》2013,(1):7-7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是贯彻落实“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本质要求。广大曲艺工作者要心系群众、面向大众,坚持把人民作为表现主体,把百姓生活作为曲艺作品的主要内容,写人民、说人民、唱人民,更加自觉主动地为人民说唱。  相似文献   

2.
一、为人民服务是最高的党性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为什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最高的党性呢?这是因为:第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除了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的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只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保持共产党的性质。第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是领导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3.
人民检察为人民是检察机关永恒的宗旨。中牟县人民检察院把人民需要作为检察工作的第一要务,积极服务和保障民生,把人民满意作为检察工作的最终目标,胸怀正义,执法为民。  相似文献   

4.
黄玉清 《前线》2013,(3):86-86
人大代表人民选,人大代表为人民。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作为人民依法选举产生的代言人,人大代表如何履职、能否依法履职、履职效果如何等等都是人民群众较为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刘忆林 《新湘评论》2014,(23):60-61
2014年10月15日上午9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群话。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核心思想之一,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他强调,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这是党对文艺战线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决定我国文艺事业前途命运的关键。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这一重要思想,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对当下的文艺创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到新华社调研时强调,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新闻理念,用心走基层,用情写群众,不断提高新闻报道水平。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新闻宣传理念,就是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把火热的生产生活实践作为报道的主题,把人民群众作为报道的主角,真正做到为人民采写、为时代放歌。  相似文献   

7.
来丽梅 《新长征》2006,(11):56-57
荣辱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反映,在领导干部身上,直接表现为个人的权力观、利益观、政绩观。 作为党员干部,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政绩观,把“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作为党性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必修课,自觉把“官职”视为为人民服务的岗位,把“权力”当作为人民服务的工具,把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行动准则。切实做到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  相似文献   

8.
石雷 《共产党人》2009,(17):43-44
关注民生,构建和谐是新时期人民法院义不容辞的责任。2009年,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吴忠市中级人民法院及各基层法院在深入学习科学理论的过程中,努力把实现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审判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把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作为推进审判工作的着力点,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审判工作的落脚点,力争使“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落到实处。真正做到“公正司法、一心为民”。  相似文献   

9.
我党所领导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是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的事业,要赢得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积极参与,必须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与为人民谋利益统一起来,把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作为改革的根本目的,同时作为检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是否成功的根本标准。我们制定每一项重大决策、每一个具体措施,都必须把为绝大多数人服务,让绝大多数人受益作为根本标准;我们想问题、办事情,首先要考虑到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首先要看他们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拥护不拥护,答应不答应。农…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提出以人为本的根本含义,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相似文献   

11.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延安精神的本质和党性修养的核心。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必须进一步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努力提升四种能力。  相似文献   

12.
吴家顺 《当代贵州》2008,(23):48-48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  相似文献   

13.
讲政治与为人民的统一□张建国最近一个时期,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我理解,作为一名领导干部,特别是一个地方的主要负责人,讲政治,除了要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外,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爱人民、为人民。同时,爱人民,为人民,也要讲政治,否则就偏...  相似文献   

14.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马克思主义的应有之义,是党的根本宗旨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内在意蕴。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要义就是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成果由人民共享。一切为了人民是发展目的说,一切依靠人民是发展主体说,一切成果由人民共享是发展价值说。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内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更建构了新时代中国话语体系的人民逻辑。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同志在今年“七一”重要讲话中,把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不竭力量,作为我们党80年奋斗的一条基本经验,并强调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6.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和人民对物质文化生活需求的新变化,把人民视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力量,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归宿,把共建共享发展作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形成了习近平人民观。习近平人民观一方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另一方面结合时代发展需要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进一步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民观。习近平人民观对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创新与发展不仅体现在新概念、新命题、新观点等新提法方面,而且还体现在对人民主体地位的彰显、对人民根本利益的维护以及对共同富裕的推进。  相似文献   

17.
贾君 《奋斗》2014,(11):18-19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鼓励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推动文艺大繁荣大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新形势下,作为已经拥有60多年执政经历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人至少应该牢固树立如下三种观念:执政权力来自人民群众,要为人民群众执政,要为人民群众执好政。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克敌制胜的法宝,也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执政现在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发展过程中的具体运用和发展。为人民服务执好政,必须过好形象关、能力关和业绩关。  相似文献   

19.
, 《理论导报》2013,(3):59-59
答题思路:1.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理念。这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首要前提。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把我们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贯穿到行政体制改革各方面和全过程,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大限度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促进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大限度地体现人民政府为人民。  相似文献   

20.
一要正确对待名利.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做到“以服务人民为荣”。“以服务人民为荣”,就是要求党员干部自觉用党的宗旨校正个人追求,正确对待名利。作为一名企业党员干部更要自觉地以服务社会、服务客户、服务职工群众为荣。凡事要得之淡然,失之泰然,顺其自然,真正看到,人民群众的利益才是第一追求,人民群众的呼声才是第一信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