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周旬 《当代党员》2009,(6):66-67
在践行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孟子的思想留给我们许多的启迪和借鉴。 孟子言:“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忧民,用今天的话说,即关注民生。纵观历史,“忧民”一直是历代仁人志士所推崇的为官之本。从“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原到“穷年忧黎元”的杜甫,从“但愿苍生俱饱暖”的于谦到“衙斋卧听萧萧竹”的郑板桥,无不以民忧为忧。当今,我们党员干部更当胸怀天下、情系苍生,“不忧一家寒,所忧四海饥”(清·魏源)。  相似文献   

2.
享利与任患     
《党建》2013,(6):8-8
“享天下之利者,任天下之患;居天下之乐者,同天下之忧。”语出苏轼《赐新除中大夫守尚书右丞王存辞免恩命不允诏》。其意为:享受世间之利,则应当承担天下的危难;获享世间之乐,  相似文献   

3.
忧天下为天下乐天下──话剧《好人润五》观后孙永清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和宋代另一位文学家苏询的名言“为一身谋则愚,而为天下谋则智”,反映了封建社会的仁人志士济世救民的善良愿望。最近,人艺上演的话剧《好人润五》,则是歌颂一位在改革开...  相似文献   

4.
允冲 《先锋队》2011,(5):62-63
毛泽东同志“三不谈”毛泽东同志从小就有远大志向。参加革命后,幢给自己规定了“三不谈”——不谈金钱、不谈身边琐事、不谈对革命无利的事情,被同志们誉为“身无分文,心忧天下”。  相似文献   

5.
作为官吏是否“乐以天下,忧以天下”,不搞特权,与民众同心同德,以人民的意志为转移,这将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自己的荣辱。战国时期杰出的思想家孟子对这个政治问题予以高度的重视。提出了“与民同”原则。在他看来,只要官吏做到“与民同”,就可荣自身。兴国家,功彰千秋。何谓“与民同”呢?简言之,就是官吏不搞特权,以民心向背为转移,与民同心同志共命运,同忧同乐共甘苦。孟子的“与民同”原则值得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6.
“忧”训镜鉴 随着历史的演进,许多政治家和有识之士,都十分注重树立和增强忧患意识,以此来砥砺自己,弘扬政声,警示后人。孟子唱出了“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警世名言;贾谊心系天下安危,秉笔直书《过秦论》;魏征倾心国民,常发“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之声,等等。  相似文献   

7.
《廉政瞭望》2010,(16):32-33
2010年7月30日,一代大家、著名科学家钱伟长以98岁高龄告别人世。晚年的钱伟长,心系教育,心忧天下,忠言谏言如鲠在喉不得不发。“两个着急”、“三个反对”、拆掉“四堵墙”……一系列行动和言论所勾勒的,是这位老科学家对国家、对教育事业深深的眷念。  相似文献   

8.
谢俊文 《学习导报》2011,(24):29-29
手捧《新湘评论》,细细吮吸着“橘子洲头”甘露,青年毛泽东86年前在橘子洲头泼墨挥毫抒发心忧天下、济世救民的壮志豪情历历在目。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伴随着“四化两型”的铿锵脚步,倡导着修身齐家治国的理念,肩负着全省人民的殷切期盼,《新湘评论》下半月版“橘子洲头”应运而生,它包括治国、修身、  相似文献   

9.
说“忧”     
人们对生活的感受可以说多种多样,喜、怒、哀、乐,憎。恼、爱、忧,每一种感受都有其丰富的内涵。就拿“忧”来说吧,它在字义上无非是忧虑、担心的意思,但深究起来,也有不少值得回味和探讨的地方。大千世界,“忧”时刻伴随着芸芸众生。孔子认为,“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表明“忧”在时间跨度上具有连续性;曹操对“忧”的体会是,“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这清楚地告诉我们,“忧”从内心产生,具有客观性,并不是人的主观意志所能抗拒得了的。不同阶层的人,其所“忧”的内容千差万别。自古以来,忠臣良相忧的是国家社稷,人民疾…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是一位有“终身之忧”的伟大的共产主义者。以中国革命的胜利为标志,他的忧患意识主题实现了历史性的转换。转换后,他的忧患意识主要表现为:忧国家的经济贫穷、科教落后和国防建设薄弱的忧国意识;忧人民的生活改善缓慢和科学文化素质不高的忧民意识;忧执政党的建设本领不过硬、思想僵化和人才匮乏的忧党意识。其鲜明的特征就是:忧患与图强的统一;忧患与改革的统一;忧中国与忧天下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中华爱国主义早在先秦时期就在“忧道”的基础上发展起了一种忧国忧民的伦理精神。在中华爱国主义之忧患意识绵延更生的价值谱系中,湖湘文化表现出了率先垂范的角色契合和价值认同,并为弘扬这种传统注入了许多新的内容,成就了湖湘文化“心忧天下”的精神传统和伦理基因。  相似文献   

12.
“天下之大事莫过于‘万民之忧乐”’,这是温家宝总理在收到友人史晓风先生转赠的新版《黄宗羲全集》后,所写复信中的一句感言。温家宝今年3月22日夜写给史晓风的这封亲笔信,对黄宗羲的学术思想作了客观而中肯的评价。他在信中说:“我喜读黄宗羲著作,在于这位学问家的许多思想有着朴素的科学性和民主性。身为天下人,当思天下事。  相似文献   

13.
《党建》2013,(7):57-58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五子之歌》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子·牧民》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晏子春秋·问下》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孟子·梁惠王下》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王制》为人臣者,以富乐民为功,以贫苦民为罪。  相似文献   

14.
考考你     
《湘潮》1986,(1)
1.谁说过“身无丰文,心忧天下”? 2.我党哪位著名领导人被开过三次追悼会? 3.“宁乡四髯”是哪几位? 4.“延安五老”指哪几位? 5.请你举出五对著名的湘籍革命夫妻。  相似文献   

15.
争取幸福     
蒋元明 《前线》2012,(1):56-56
而今,一些国人生活中的烦心事好像特多,焦虑无处不在。一上学便压力大,“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好不容易拼搏到大学毕业,又就业难;结婚为房子发愁,生了孩子麻烦更多,幼儿园就贵得“伤不起”(网络流行语);这当官不轻松,“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相似文献   

16.
梁衡 《新湘评论》2009,(11):49-53
2.忧君。 范仲淹的第二忧是忧君。他说:“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不管在朝在野都不忘君。封建社会“君”即是国,他的忧“君”就是忧国。  相似文献   

17.
西尧 《奋斗》2010,(2):62-63
古往今来,有许多关于树立忧患意识的箴言和警句。人世间,堪为忧患之事甚多,如忧国忧民、忧地位忧前程、忧生计忧安康等。近读《礼记》,发现还有一种“忧学”的思想使人感到寓意深长.值得品味。  相似文献   

18.
忧道不忧贫     
在我国传统中,有些闪光的思想,至今仍对人们有所启发。譬如“君子忧道不忧贫”,自古以来就被廉吏所信奉。据记载西周末年和春秋时期诸国贵族言论的《国语》说,晋国的正卿韩宣子因自己财富不多而愁肠百结,害了“忧贫”病。正当韩宣子害“忧贫”病的时候,晋国的大夫叔...  相似文献   

19.
孩子读书没人管,老人生活没人理,土地撂荒没人种,这是外出务工农民最担心的“三忧”。忠县巧用“三制”解“三忧”,让28万农民工吃了定心丸。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极富有人文精神。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立足现实实现人生理想;重视精神生活;以实践道德勇气追求理想人格;心忧天下而以天下为己任。这种人文精神对当代知识分子有着宝贵的启示意义:应以积极入世的态度重建当代人文精神;应保持道德关怀、社会良知和社会敏感性,心忧天下;珍视生命,关怀人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