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河元 《世纪桥》2012,(19):51-52
网络谣言是指通过网络介质传播的没有事实依据的话语。网络谣言会导致大学生伦理道德多元化、失范和迷茫;网络权威渠道的信任危机、网络空间的"蝴蝶效应"和网络话语权的开放性是网络谣言产生的主要原因。治理网络谣言需要政府、学校和大学生共同努力,从主观上增强大学生的"自律"意识,从客观上加强网络法律制度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康庄 《江淮》2012,(7):50
"凡街市无根之语,谓之谣言。"谣言本为无本之草、无源之水。但谣言自古有之而从未绝迹。现实社会生活中,谣言是指那些利用各种渠道传播的为公众感兴趣的、未经证实的事物、事件或问题。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谣言借助互联网,跨越时空国界,便成了"网络谣言"。由于网络的便捷化、即时性与无边界特性,使得谣言的传播范围更加广泛、迅速。同时,网络传播的主体变成了众多普通网民,人人拥有发言权,个个掌握"麦克风",低门槛、开放式、即时性的网络传播渠道让小道消息、八  相似文献   

3.
《党课》2020,(2):40-40
2019年12月24日,腾讯公司发布了由中央网信办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指导完成的《2019年网络谣言治理报告》。报告指出,医疗健康、食品安全、社会科学三类是网络谣言的高发领域,并分别针对这三类传播最广的十大谣言进行了“套路”分析。  相似文献   

4.
思想政治教育与我国的网络谣言防控工作有着密切关联。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宏观整体来看,它既能够对法律手段防控网络谣言进行合理补充,也能够对技术手段防控网络谣言进行积极宣传,还能够对舆论手段抵制网络谣言进行有效配合。以网络谣言的生成、传播、消散过程为主线,利用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谣言生成阶段进行有效预防,在网络谣言传播阶段进行合理控制,在网络谣言消散阶段进行科学引导,能够有效防控网络谣言。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教育与我国的网络谣言防控工作有着密切关联。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宏观整体来看,它既能够对法律手段防控网络谣言进行合理补充,也能够对技术手段防控网络谣言进行积极宣传,还能够对舆论手段抵制网络谣言进行有效配合。以网络谣言的生成、传播、消散过程为主线,利用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谣言生成阶段进行有效预防,在网络谣言传播阶段进行合理控制,在网络谣言消散阶段进行科学引导,能够有效防控网络谣言。  相似文献   

6.
网络谣言是通过互联网媒介得以广泛传播的不实消息和言论。网络谣言具有传播速度快、扩散性强、影响力广、社会关注度高、治理难度大等特点。从网络谣言利用和反映的心理状态来看,可以将其分为期望型谣言、恐惧型谣言、怨恨型谣言、阴谋型谣言、消遣型谣言和神秘型谣言等六种类型。通过识别网络谣言,弄清其产生、传播的机理,探寻其治理路径,对于净化网络环境、化解社会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求贤》2012,(4):28-29
当网络谣言现身时,是追求点击率和商业利益为先,还是以社会效益为重积极防谣辟谣?这是考量互联网企业、网站社会责任意识的一块试金石。网络谣言,最初大都是通过网站的论坛、贴吧、徽博发布和传播的,在谣言的升温发酵过程中,或许网站并非始作俑者,但一些网站“心知肚明”却听之任之的态度,无疑为谣言的迅速扩散打开了方便之门。信息堤坝筑...  相似文献   

8.
在法治的中国,“依法治网”、“依法治谣”成为网络谣言治理所必须而又现实的路径选择。文章通过对“依法治网”和“依法治谣”必要性的分析,指出我国在“依法治谣”过程中存在谣言的法律界定不明确、相关的专业法律法规数量偏少、执法打击力度比较小、各项法律之间不相衔接等四方面的问题。同时,借鉴国外在治理网络谣言过程中的一些法律解决之道,提出了当前我国在“依法治谣”过程中,必须做到:谣言止于科学的立法、止于依法打击、止于“法治”与“德治”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9.
尤梓 《廉政瞭望》2013,(19):62-63
9月8日,山东省环保厅公布了受“深井排污”影响企业名单。此次,他们提及“高压泵深井排污”时,没有用“谣言”,而是称之为“不实传言”。就在第二天,两高出台司法解释。对网络谣言犯罪界定。不论按照新的司法解释,“深井排污”是谣言还是不实传言.山东省环保厅迄今没有做出进一步回应。对于与邓飞在微博上的“论战”.他们也未再提要求道歉。  相似文献   

10.
但午剑 《探索》2015,(2):172-176
网络匿名并不是造成网络谣言泛滥的决定性因素,因而治理网络谣言也不能单纯地一实了之,而是应该从传播动机和其造成影响等角度进行综合考察,对不同类型的谣言采取不同的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11.
贾亮 《新湘评论》2012,(14):20-21
谣言如果缺失真相的介入,就变成了“真相”,“三人成虎”的典故说的就是这个问题。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网络时代,谣言的传播更是插上了翅膀,短时间内便可形成网络舆论的强势声音,裹挟着少数网民加入信谣、传谣的队伍,引发情绪性表达,甚至从网上走到网下,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2.
贾亮 《学习导报》2012,(14):20-21
谣言如果缺失真相的介入,就变成了“真相”,“三人成虎”的典故说的就是这个问题。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网络时代,谣言的传播更是插上了翅膀,短时间内便可形成网络舆论的强势声音,裹挟着少数网民加入信谣、传谣的队伍,引发情绪性表达,甚至从网上走到网下,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3.
进入新媒体时代,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匿名性、互动性和低成本,谣言轻易插上网络的翅膀,使它的传播速度与危害不断升级,加大了治理的难度。在了解网络谣言产生原因的基础上,通过对其治理的困境进行深入分析,最终找出消解网络谣言的方法,使网络谣言"止于治者"。  相似文献   

14.
从范仲淹慨叹“忧谗畏讥”,到鲁迅直指“谣言杀人”,就个体而言,没有人希望谣言损毁自身:而从百余年前“虐死婴儿数十名”谣言引发的“天津教案”,到今天“纸馅包子”、“香蕉致癌”、“军车进京”造成的恶劣影Ⅱ向,从社会来讲,恐怕也没人否认谣言的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15.
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疫情,都伴随着铺天盖地的谣言。在互联网时代,网络谣言借助各类新媒体产生"核裂变式"的传播能量,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重大疫情中,网络谣言的危害性主要包括干扰疫情防控的有序开展、加剧人民群众的恐慌心理、削弱党和政府的公信力等。由此,重大疫情中网络谣言的治理成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一次重要考验。重大疫情中网络谣言形成的诱因,涉及社会心理、网络技术、经济利益等诸多因素。文章从制度、技术和文化视域,提出重大疫情中网络谣言的治理途径,包括制度治理:完善疫情信息发布制度,推广网络实名制;技术治理:发展网络谣言筛查技术,推进大数据治理战略;文化治理: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建设社会主义网络文化。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时代,新媒体角色失范干扰了网络生态环境的发展,日益成为影响新媒体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新媒体角色失范表现在信息失真、舆论导向失范、舆论监督权利被无限放大、伦理道德失范、管控失范等多方面。新媒体角色失范与网络谣言传播有着紧密的内在关联,为网络谣言的滋生和蔓延提供了信息源、技术平台、心理根源、文化基础。规范新媒体的发展,既是媒体融合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治理网络谣言的有效渠道。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种畸形的社会舆论,网络谣言已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稳定和谐的一大公害。要有效地管控网络谣言,无论是从政府职能,还是从谣言成因和危害,抑或是从国际经验来看,政府都责无旁贷。就当前而言,政府有效管控网络谣言,必须在正确界定网络谣言的概念范围、依法加大网络谣言的整治力度、及时发布重大事件的相关信息、不断提升网络监管的能力水平、全面推行网络用户的实名制度、努力消除网络谣言的滋生土壤、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他国经验借鉴等方面发力,以形成文明良好的网络环境,从而不断推动网络舆论的有序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求贤》2012,(4):28-28
前些日子,一则“军车进京,北京出事”的离奇谣言忽起于网络社交媒体,继而在短时间内迅速传布到整个互联网络。现在,事情的真相大白干天下,这则网络谣言的制造者也得到了相应处理。  相似文献   

19.
面对网络谣言这一新型的谣言形态,理论上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以言论自由权为其辩护,一种以公共利益受损对其抨击,这首先给政府治理网络谣言产生了理论上的挑战.同时网络谣言作为一种跨边界传播的危机,对政府现有的管理模式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与挑战.面对理论和实践中的困境,迫切需要对网络谣言的治理方式进行创新,以此消除其对社会的危害,流行于学界的哈贝马斯商谈论可为该问题的解决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在商谈论指引下,根据商谈原则,构建多元主体协商机制,减少谣言发生的可能,从而走出网络谣言治理的困境,实现治理模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20.
《求贤》2012,(4)
近一段时间,网络谣言“甚嚣网上”。网络谣言是一颗真正的毒瘤,覆盖面、影响力大,破坏性、危害程度强烈。对网络谣言的态度必须明确,那就是:彻底铲除!浏览近年来出现的网络谣言,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规律:先有网民通过论坛、博客、微博等散布网络谣言,随后众多网站跟风炒作,最后影响网民,在互联网乃至现实世界形成破坏之势。在这一系列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