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对文化和精神文明发展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建伟 《新视野》2002,(4):56-58
一大致说来,社会的发展包括物质文明的发展和精神文明的发展两个方面。文化和精神文明的发展需要依靠人文,正如经济和物质文明的发展需要依靠科学一样,几乎没有人会加以否认。相比之下,文化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是否也需要依靠科学,换句话说,科学是否也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精神价值,在这个问题上,人们往往持怀疑态度。正如人们对经济和物质文明的发展是否也需要依靠人文,换句话说,人文是否也具有重要的技术价值和经济价值这个问题持怀疑态度一样。在许多人看来,只有人文才同文化、理想及其人们的精神生活密切相关,科学所涉及的只是…  相似文献   

2.
《党课》2007,(9):41-41
正如所谓的“知识经济”“学习型组织”等概念一样.“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一词也是“老外”发明的。1990年,著名的管理学家普瑞哈兰德和哈梅尔共同撰写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书。在这本书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词被首先提出。他们认为,核心竞争力是关于企业如何协同不同生产技能及整合多种技术的集合知识的能力……它是沟通、包容以及对跨越组织边界工作的高度承诺。  相似文献   

3.
时下“接轨”的说法正如先前不喊“同志”而称“先生”、“小姐”、“老板”、“头儿”一样盛行了起来,其实有些人天天讲“接轨”,但并不清楚要接什么“轨”正如百姓所云:某些“接轨”,实乃“接鬼”也。  相似文献   

4.
朱铁志 《党建》2011,(9):54-55
“神马都是浮云”这句话着实在网上流行了一阵子,如今也真的像“浮云”一样,不再挂在人们嘴边。这也难怪,网络时代的时髦玩意,端的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一阵风过,“浮云”吹散,马上又有新的东西取而代之。我虽不认同“神马都是浮云”,不喜欢那种玩世不恭的态度和口吻,但认为蕴含其中的怀疑主义情绪和否定一切的决绝态度,是值得关注的.  相似文献   

5.
茶杯     
<正>每次开会,陈局长的茶杯摆在主席台上,全局人都对这个茶杯心存好奇。其实,陈局长的茶杯很普通,陶瓷材质,样式古旧。只是局里人都不清楚陈局长杯中的“世界”,因为他使用茶杯就像工作风格一样严谨:打开轻轻抿一小口就把盖子拧上。那不经意地一拧,把许多下属的心也拧得悬起来。原来,局里一位副局长要退休,许多中层干部都有进步的想法。如今反腐声势浩大,贵重东西送不得,送点杯中之物,不成敬意却能增进感情。  相似文献   

6.
论及一个人“爱吹不爱批”,人们往往说:“他只听好话,听不得坏话。”我每每听到这种说法,对那些所谓只听“好话”者,总有些怀疑:他们真的听“好话”吗?“您有水平、有能力,领导有方。要不是您呀,我们连工资也难到手。”这是什么话?“您决策时倾听群众的意见不够,工作失误与您作风官僚有关。”这是什么话?  相似文献   

7.
人们常说:“不打勤的,不打懒的,专打那些没眼的。”所谓“勤者”,指的是那些善于专门在领导面前干得欢的人;“懒者”则指那些能说不干的滑头;而那些“没眼者”,也就是领导在与不在都一样干工作的人罗。“打”,则是看不上、批评指责、轻视的意思、为什么“没眼者”  相似文献   

8.
正如有革命就有反革命一样,有生产力也就有“反生产力”.我们不仅要重视对生产力的研究,而且要重视对“反生产力”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文人者,”爬格子簇“之谓也。 文人不可无行,也不可无文。这正如工人要出产品,农民要种粮食,科技人员要出成果,演员要进入角色一样,文人当然要有文。然而,时下很多文人无文,成了“空头文人”,“皮包文人”,给人“第一印象”如何,不用我来多说。考其无文原因,大概有二:一日“二难”(出书难,卖书难),二日不值钱(文人  相似文献   

10.
“大跃进”历史成因刍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同人们不能穷尽真理一样,历史的研究也无法一次完成。当我们更多地从批判性角度阐述“大跃进”的历史时,西方一些学者却往往比较客观、冷静地论列中国“大跃进”的重要意义。这是颇值人们思索的。从比较经济学、比较社会主义和更深广的历史背景看,中国“大跃进”的发生,无疑应该作为当代人类社会实践的一个重要课题得到进一步的研究。 “大跃进”的发生,包含着丰富的内在历史原因。就主观方面说来,正如《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所指出,它是“毛泽东同志、中央和地方不少领导同志在胜利面  相似文献   

11.
关于毛泽东、周恩来的关系,可以用周恩来对毛泽东“忠心耿耿”4字来概括。正如索尔兹伯里指出那样:“直到1976年生命终结之时,他都未对毛的领导提出任何异议。”“从遵义会议以后,不论他担任何种职务,实际上他都充当了毛泽东的参谋长。周毛的这种关系,也是中国政治中史无前例的。” 和大多数中共高层领导人士一样,周恩来对毛泽东怀着真诚的崇敬,他  相似文献   

12.
《纪检与政法》2004,(2):9-10
我国周边国家及国内最近发生禽流感疫情,引起人们高度关注。现综合多方报道整理此文给各界朋友提供一些实用信息。正如专家指出的一样,人们完全可能防止禽流感的传播和感染,不必谈“禽”色变。  相似文献   

13.
王文华  胡杰群 《实践》2008,(6):55-55
那些落马的贪官们也读书吗?答案是:读。那么,贪官们都读什么书?落马前和落马后他们的回答肯定是不一样的。在落马前,他们都说自己在读“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胡锦涛总书记的“八荣八耻”等等。事实上,这些书他们可能连摸也没摸过。  相似文献   

14.
关于“香港”一名的由来,历史上有各种各样的传说和记载,仅就笔者所知,已近十种之多,可谓众说纷纭。 还是从香港之别名“香江”说起吧。据说早年在香港岛东南部的石排湾,有一条岛上最大的溪涧,流注入海,岛上居民和过往船只常在此汲水,因其水质清甜甘香,遐迩闻名,故有“香江”之美称。由是,香江流注入海的港口也就成为“香港”了。至今人们仍乐于称香港为香江,如“香江八景”、“香江夜话”之类,正如人们喜欢将广州称之为“羊城”、成都称之为“蓉城”一样,似乎更有点诗情画意呢。  相似文献   

15.
何秋敏 《求实》2006,(Z2):271-272
"网瘾",是每当上网时,网瘾者就产生愉悦的心理快感,因此反复追求上网,上网时间越来越长,也越来越渴求这种身心愉悦感觉.这种渴求与任何成瘾一样,是一种精神依赖.现代社会,网络以其便捷和高效强烈吸引人们的参与,而且它还正以狂暴的速度渗透到现代人的生活、学习、娱乐、心理等各个方面.为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全国许多高校建立了校园网,有的还铺设了宽带网,为大学生上网提供了便利,但与此同时,网络也给不少人带来了伤害--正如酗酒、吸毒和赌博一样,网络也给上网成瘾者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加之高校附近分布的大量网吧,也为沉迷于网聊、酣战于网游的网瘾者提供了躲避学校监管的避难所,使涉世不深、自制力尚须提高的大学生网瘾者难以自拔.  相似文献   

16.
邓苗苗 《廉政瞭望》2023,(11):18-21
<正>“香巴拉”,在藏语中是人间仙境、净土圣地的意思,它另一个更为人熟知的译称是“香格里拉”。香巴拉是一个虚拟的诗意概念,在广泛流传中,人们赋予了它越来越多的浪漫神秘色彩,并踏上了不断寻找“香巴拉”、寻找精神家园的路。正如“香巴拉”寄托着人们对纯净、圣洁的追寻,“甘孜”一词也寄托着世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对“洁白美丽”的向往。作为新中国建立的第一个专区级少数民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地处成都平原与青藏高原之间的横断山脉中部,  相似文献   

17.
每每经过十字路口,看到“红灯”在瞬间亮起的时候,各种各样的机动车辆随即齐刷刷地停在一条白线后,顿时我感受到了“红灯”的权威。 在这个时候,我往往联想起社会生活中的“红灯”——有明令禁止内容的政策、法令以及各种规定等。正如维护交通秩序需要“红灯”一样,社会生活中要规范人们的行为,保证社会秩序,同样离不开“红灯”。可是近年来社会生活中“红灯”失效、红灯亮而车不停的现象实在是太多了。  相似文献   

18.
数字与官     
章明 《唯实》1998,(10)
每当传媒公布了一项统计数字,不少人(包括我自己)就会用将信将疑的目光去看,怀疑它是否真实,担心它可曾(?)水或缩水。平心而论,今天正式公布的统计数字有“大跃进”时期难以企及的真实,比十几年前也真实得多。然而,由于人们过去上过虚假统计数字的当,弄得连真实数字也会招来怀疑。一朝失信于民,为害既烈且久,何不慎哉! 又来一个“平心而论”,今天人们对数字的怀疑也不是毫无根据的。譬如前些时报上公布广东省人口突破7000万,我看了倒是不怀疑的,因为公布它的原因是“敲响警钟”。可是一位消息灵通的朋友却大摇其头,说我太老实:“何止刚刚突破?恐已大大超过。人口数字是个非常敏感的问题,特别是实行了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以后,你这个地方一报超生,所有评优评奖都没你的份儿了,当然,领导人也就绝无升官之望了。你说,有哪个市、县、区、乡肯报实际人口出生数字?真没想到,你连‘数字出官、官出数字’这样的常识也不懂得!”  相似文献   

19.
文学家高尔基曾言:“书和人一样,也是有生命的一种现象。它也是活的,会说话的东西。”读书本质上是人的精神灵魂与书的思想生命的一种不期而遇。这种人与书在生活这片绿地的“相遇”.呈现出不同的境界。  相似文献   

20.
放低自己     
一个满怀失望的年轻人千里迢迢来到法门寺,对住持释圆和尚说:“我一心一意要学丹青,但至今没有找到一个令我满意的老师。”释圆听了,没有正面开导,而是让他画一个茶杯和一把茶壶。年轻人欣然允诺,眨眼功夫,茶杯和茶壶便跃然纸上。释圆摇了摇头说:“画得是不错,只是把茶壶和茶杯的位置放错了。应该是茶杯在上,茶壶在下啊!”年轻人反驳:“大师,哪有水往高处流的道理?”释圆说:“原来你懂得这个道理呀!你渴望自己的杯子里能注入那些丹青高手的香茗,就不能把自己的杯子放得太高。人只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