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天下之胸察物明,不知是哪位先哲讲的了,但这句话讲得颇有道理。这方面的话不少智士仁人也讲过,唐代白居易就说过“以天下之心为心”。《太公六韬·文韬·六守》中也讲过:“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就是说,只有胸怀天下才能看透天下,看清天下,看明天下。  相似文献   

2.
罪洒桃河——原阳泉市煤气热力总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张汉源贪污案查处记本刊记者精瑛通讯员杨豪楔子阳泉是个以富庶而闻名的宝地,位于其境内的娘子关,雄险天下,是山西东入华北平原的要隘,自古以来为兵家纷争之地。阳泉还有一个享誉遐迩的称谓———煤都,它是中国最...  相似文献   

3.
忧天下为天下乐天下──话剧《好人润五》观后孙永清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和宋代另一位文学家苏询的名言“为一身谋则愚,而为天下谋则智”,反映了封建社会的仁人志士济世救民的善良愿望。最近,人艺上演的话剧《好人润五》,则是歌颂一位在改革开...  相似文献   

4.
一个聪慧的领导者,应当善于听话,在广泛听取各种声音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领导方略。有经验的领导者都认为,听话不仅要善于用耳听,还要善于用眼听,更要善于用心听?我国古代的兵书《六韬》中就有这么一段话:“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  相似文献   

5.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纷争,战乱不断。这是一个“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的时代。在这充斥着血火与战乱的动荡时代,中国文化步入了历史上第一个辉煌时期——百家争鸣时期。在这样一个新旧大更替时期,天下人才辈出,各流派不断涌现。旧的事物及名称被新生事物所替代,新的思想不断形成。伴随着也出现一些名存实亡、名实不符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享利与任患     
《党建》2013,(6):8-8
“享天下之利者,任天下之患;居天下之乐者,同天下之忧。”语出苏轼《赐新除中大夫守尚书右丞王存辞免恩命不允诏》。其意为:享受世间之利,则应当承担天下的危难;获享世间之乐,  相似文献   

7.
魏征识人的『六正』、『六邪』□耿余耀魏征是唐太宗李世民的谏臣,颇得太宗的器重。他帮助太宗安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这与他知人善任,广揽天下人才无不有关。他曾向太宗陈述自己观人的秘诀:“……贵则观其所举,富则观其所养,居则观其所好,习则观其所言,穷则观其...  相似文献   

8.
《党课》2014,(14):23-23
我国传统知识分子历来推崇为天下担当、为国家担当、为民众担当,鄙视那些蝇营狗苟、耽于私利之人。他们认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讲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推崇“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然而,这些年来受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利己主义等错误思想的侵蚀,一些所谓的“为官之道”“为政之道”在社会上在党内潜滋暗长。  相似文献   

9.
经典语录     
正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战国·姜子牙《六韬·文韬》)以有限之心,止可求有限之事;欲以致博大之事,则当以博大求之,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也。(北宋·张载《张载集·义理》)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一》)  相似文献   

10.
人才史鉴(三则)峻岭司马光论德才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辩,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云梦之竹,天下之劲也;然而不矫揉,不羽括,则不能以入坚。棠之金,天下之利也;然而不熔范,不砥砺,则...  相似文献   

11.
陈竟 《党的建设》2011,(8):22-24
基层安则天下安。 乡镇是直接面对群众的一级政权组织,肩负着组织推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重任。  相似文献   

12.
诚信者,天下之结马赫尚诚信,鄙巧伪:重实话,轻浮言,这是我国历代圣贤哲人共为天下倡而不烦的要道之一。《札记·乐记》中说:“著诚去伪,礼之经也”;北宋文人契嵩说:“仁义智信举,则人伦有其纪也”;唐代名相魏征则说:“德札诚信,国之大纲”;从施行札教,到维...  相似文献   

13.
“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强则国家富。”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反复证明,县强则国强,县强则民富。古往今来,发展县域经济都是富民强国之举。  相似文献   

14.
《廉政瞭望》2012,(15):28-29
钓鱼岛,由8座主要岛礁组成的群岛,总陆地面积不足7平方公里。它有好几个称呼:在中国大陆,它的全称是“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在台湾,它被叫做“钓鱼台列屿”;在日本,则被称为“尖阁诸岛”。众多名字,也折射出环绕着它而起的历史纷争与现实困局。  相似文献   

15.
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苏共党内形成了三大派系并进行了激烈纷争,致使苏共党内思想混乱、组织瘫痪,并最终把苏共逼到了瓦解的绝路上。本文全面剖析了这场党内纷争的缘由、焦点和影响,进而阐明了保持党内和谐的重要意义及应栗取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经典语录     
<正>政如农功,日夜思之,思其始而成其终,朝夕而行之。(《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春秋左丘明)目贵明,耳责聪,心贵智。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管子·九守》春秋管仲)  相似文献   

17.
《求贤》2012,(4):28-28
前些日子,一则“军车进京,北京出事”的离奇谣言忽起于网络社交媒体,继而在短时间内迅速传布到整个互联网络。现在,事情的真相大白干天下,这则网络谣言的制造者也得到了相应处理。  相似文献   

18.
于明宏 《新长征》2006,(7):64-64
眼下,写诗的人少了,用诗写故事的人就更为罕见。而能以诗的语言和形式写出1000多个故事则颇有点开文学创作先河的味道。以往,看过邢万生写过的许多书,眼前这套《天下故事诗写成》则更加让人爱不释手。品读之后,感慨良多,不吐不快。  相似文献   

19.
黄诗燕 《学习导报》2013,(16):29-29
“郡县治,则天下安”。抓县域建设,既要法治,又要德治。炎陵是老祖宗安寝福地、老人家革命圣地、老天爷生态宝地、老百姓宜居乐地,开展“美丽炎陵·道德先行”主题实践活动是铸魂之策、人本之义、民心之盼、和谐之基。  相似文献   

20.
我国儒家的“德治”思想源远流长,其理论与实践在正、反两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它们无不昭示着这样一个事实:“德法并重”,则社会安定,政治清明;“德法分离”,则社会动荡,腐败横生。   儒家的思想政治是以尧舜时代为代表的“大同”之世。从历史传说来看,中华大地在上古时代已经是“天下万邦”,人口众多。华夏先民为了解决共同面临的自然环境的严峻挑战,在幅员辽阔的地区建立了相对统一的部落联合体。尧舜作为君王,开创了一个“公天下”的德治传统。当时所谓的“德治”,是以平等共生的理念处理氏族、部落、邦国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