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喻丹 《当代贵州》2010,(9):10-14
在上海世博会倒计时40天之际,以"和谐城乡互动发展——醉人间茅台·美天下西江"为主题的世博论坛,3月22日在中国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的西江千户苗寨举办,来自国际展览局、联合国相关机构、部分外国馆代表、世博会执委会及组委会领导、专家学者、企业高管代表和来自苗乡侗寨的村民代表在论坛上做了精彩发言,并形成"尊重、体验、发展"的西江论坛倡议。  相似文献   

2.
西江倡议     
《当代贵州》2010,(9):15-15
<正>早春二月,春暖花开。上海世博会倒计时40天,我们聚集到雷公山下、白水河边的西江千户苗寨,举办"和谐城乡互动发展——醉人间茅台·美天下西江"世博论坛,共同探讨和体验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之道,寻求和发现怎样实现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我们来自  相似文献   

3.
程萍 《新视野》2004,(6):12-13
国际第三代人权观提出“互助的权利,争取和平、发展的权利,保护自然、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权利”正在成为人权的基本内容,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反映了国际范围内人权概念的扩展与深化趋势。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重视“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追求的是更高境界上对人的关爱与尊重,反映了“人权”、“以人为本”和“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思想的内在统一性,不仅是在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刻对国内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引导和驾驭,同时把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宏伟目标纳入世界发展的潮流与趋势之中,体现出我党和我国政府对世界发展趋势的深刻理解与深邃远见和在领导思想、境界、理念与标准等方面的世界高度。  相似文献   

4.
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发展阶段.面对新的挑战和任务,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的发展要求.作为五个统筹之一的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既是全人类发展经验的总结,也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代化建设经验的总结;既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也体现了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的根本需要.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充分认识到坚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第一,党对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高度重视;第二,要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必须运用统筹兼顾这个根本方法;第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一)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全面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二)坚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促进资源的高级利用;(三)坚持发挥政策杠杆的作用,加强对重要资源供求的宏观调控;(四)坚持依法办事,把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工作纳入法制轨道。  相似文献   

6.
绿色发展起因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境况,生发于人民日益增长的内生性生态需要,致力于化解持续加重的全球性生态危机,是符合“时”与“势”的现实选择。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理论表达上延展、丰盈绿色发展理念,在实践推进上全面部署、全面改革、全面展开绿色发展行动,由此带来了新时代以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在此过程中,我国形成了绿色战略引领、绿色制度保障、绿色经济联动、绿色科技驱动的“绿色”宝贵经验,为新征程上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标示了前进方向,为全球人类生态文明形态的扩展贡献了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7.
姚宁 《当代贵州》2013,(28):40-40
牙牙学语时,她就跟奶奶学唱侗歌.6岁时,父亲不幸去世,母亲远走他乡,从此她与年迈的爷爷奶奶相依为命,过着清贫的生活.2008年,她作为北京奥运会火炬手参加黔东南境内奥运圣火传递.2010年,她参加上海世博会开幕式演出,将侗族大歌从偏远小山村唱到了世界大舞台.2011年8月,她参加多彩贵州歌唱大赛,荣获原生态组金黔奖.她就是潘鳞玉,来自侗族大歌之乡——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侗乡从江县小黄村,被誉为侗乡“小百灵”.目前,潘鳞玉在凯里学院音乐学院民族文化传承班学习.  相似文献   

8.
2008年4月.有一个新闻事件悄悄发生——青海省人民政府正式签署了参加2010年上海世博会参展协议。从那时开始的青海馆筹备工作.是一桩由全省多个部门、多种行业、多个领域热情参与的盛举;是一个凸显现代生态文明理念的文化创意:是一项以卓尔不群的文化个性吸引外部世界的地域亮相:是一次青海形象的自我重塑和成功推介。  相似文献   

9.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历久而恒新的主题,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重要内容。在新时期,人与自然的关系在经历了"和谐—失衡—再和谐"的曲折发展历程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面对现实困境,建构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平等观与价值观、生态伦理意识、生态文明、文明休闲和制度环境等是实现人与自然终极和谐的有效路向。  相似文献   

10.
党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工,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拉长方式,消费模式”,将建设生态文明提到发展目标的高度,表明我们已深刻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对人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伦理的主要内容有:“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人的发展离不开自然;自然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的发展是人的有机身体与无机身体的共同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就是实现人道主义和自然主义的真正统一.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挖掘和整理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伦理思想,彰显其当代价值,对于破解当前中国存在的发展难题,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对于应对风险社会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指导;对于努力推动绿色发展,更好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2.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论述,为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探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有效方法,提供了重要的哲学基础和方法论启示。  相似文献   

13.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理论依据与实践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本质是绿色现代化。马克思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关键是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立健全现代化的绿色经济体系;提高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14.
《当代党员》2010,(6):F0002-F0002
将主题定为“山地森林城市”的世博会重庆馆,力求通过演绎“山中有城,城中有山;山即是城,城即是山”的城市发展模式和理念,反映重庆在城市变迁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体现科学发展观,也为国际社会探索未来城市发展方向提供一些启迪。  相似文献   

15.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这个世界上的一种尤其重要的关系,随着人类活动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拓展,虽然自在的本体层面人与自然的关系变化不大,但作为既是“剧中人”,又是“观众”的人类主体对这对关系的理解却经历着“否定之否定”的变化,也就是观念认识层面的游移过程。从人对能动性和受动性的关系的认识及以此为基点展开的实践活动中可窥见其一斑。  相似文献   

16.
杨近平  单连春 《唯实》2007,(6):13-15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目标。人的全面发展不仅包括人与社会的关系,同样也包含着人与自然的关系。因此,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但是,作为主体的不同认识活动会导致人与自然的不同结果,人们当自觉地规范主体行为,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17.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毛泽东关于人与自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对我国社会实践中人与自然不和谐的现实反思的结果,它集中体现于:在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同时,注重加强人口控制、节约资源、环境保护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作为全世界一次让人难以忘怀的盛会,是对人类科技、经济和文化成果的一次大交流、大检阅。  相似文献   

19.
刘新丹 《实践》2009,(2):36-36
和林县地处呼包鄂金三角地带,是呼和浩特市的卫星城,历史上享有"塞外古城盛乐"的美誉。近年来,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全县干部群众共同努力,在节能减排、污染防治、环境整治、城乡联动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使和林县城乡环境综合指数居全区前列,城市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和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双双达到100%,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保持全区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20.
陈彦彦 《理论研究》2009,(6):23-24,F0003
当今时代,面对日益加剧的人与自然的矛盾以及由此产生的日益恶化的人类生存环境,我们必须重新审视传统的社会进步观,把人与自然的统一、和谐作为衡量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准。马克思的自然观揭示了人与自然关系的本质,探究人与自然的关系定位,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论依据,为当今人类摆脱全球性危机,走出生存困境,进而建构和谐社会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