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公共政策合法性是政治合法性的重要组织部分,公共政策合法性危机影响政策的最终执行效果,危及政策主体的权威性和政治系统的合法性,进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公共政策合法性危机的产生源于政策系统自身的特点以及现代社会的复杂性,公共政策价值追求模糊且冲突,政策决策者的自负和自利倾向,公共政策参与低效等原因都会引起政策合法性危机。与传统代议制民主不同,协商民主理论主张公民通过自由而平等、审慎而理性的商谈来参与公共生活,以此来赋予立法和决策以合法性。协商民主的相关理论和实践为消解政策合法性危机提供了思路和方法,有利于发挥公共政策本身的功能,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5,(28)
协商民主是民主理论发展的新风向标,是中西方民主理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中国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和西方协商民主具有本质上的区别,如形成的渊源、形成的路径、参与的主体、实践的形式、发展的层次等方面。认真厘清二者的区别,探究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优势与不足,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制度建设,最大限度发挥协商民主的价值,更好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服务。  相似文献   

3.
董德兵 《学理论》2009,(11):65-67
二十世纪后期,西方学术界许多学者开始关注民主理论的一种新发展,或者说民主理论的转向:协商民主。协商民主意味着政治共同体中自由、平等的公民,通过参与政治过程、提出自身观点并充分考虑他人的偏好根据条件修正自己的理由,实现偏好转换,批判性的审视各种建议,从而赋予立法和决策以合法性。协商民主可以在古希猎民主实践中发现自己的原始存在,协商民主是传统民主范式的复兴而非创新。在公民实践理性基础上,协商民主激发了理性立法,参与政治和公民自治的理想。但是协商民主也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  相似文献   

4.
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离不开建立健全协商民主的制度与机制,并在实践中不断推进协商民主制度化进程。提升我国协商民主的制度化水平,一要建立协商主体保障制度,二要建立协商过程监督制度,三要建立协商效率审查制度,四要建立协商结果跟踪制度。  相似文献   

5.
戴宝 《学理论》2012,(22):40-41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国社会结构分化日益加剧,新的利益主体的不断涌现,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多,凸显出的一些问题与矛盾使得某些现有政治运行体制运作的乏力,日益凸显协商民主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吕文江 《理论视野》2011,(5):26-27,41
本文在介绍有关政治合法性之概念与基本学说的基础上,勾勒了中国自近代以来国家政治合法性的类型转变,以及其中的延续性。  相似文献   

7.
有效推进公众参与政府决策协商,是切实体现协商民主主体广泛性的内在要求,顺利达成协商民主目标的必然选择,尽快增高协商民主“短板”的现实需要。现阶段,应采取推进观念更新、建构正确共识,健全法律制度、强化制度化保障,深入拓展形式、畅通公众参与渠道,提高组织化程度与相关知识水平、增强公众参与能力等举措,有效推进公众参与政府决策协商,彰显协商民主实效。  相似文献   

8.
在基层政府公共决策过程中引入协商民主,有助于公共政策的顺利执行。当前,推进基层政府公共决策协商民主,一要促进协商民主的制度化,既要在宏观层面加强法制建设,明确协商民主的法律地位,也要在微观层面确定具体的操作规程;二要探索协商民主形式的多样化,因地制宜地推广公共政策听证会、民主恳谈会、网上互动及电话调查等协商形式;三要改进协商民主操作策略,合理确定公众参与的范围、公众参与的群体和协商主持人。  相似文献   

9.
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农民的民主意识与参政议政能力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实践形式多样化发展,这些都使农民想要表达政治诉求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当前我国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缺陷,而这些问题需要通过发展农村经济,夯实农村物质基础;培养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协商主体的民主意识,提高农民参与政治的能力;转变政府职能;创新农村基层协商民主的实践形式,开拓农民政治参与的渠道;促进农村基层协商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发展等路径来解决。  相似文献   

10.
侯莎莎 《学理论》2010,(22):28-29
协商民主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西方政治学界兴起的一种民主理论。近年来,国内学界关于协商民主的研究不断深入。对学术界就其与政治协商、选举民主的关系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整理,认为未来研究应着重探讨协商民主在中国实现的具体条件。  相似文献   

11.
民主的本质在于人民当家作主。选举民主顺利地实现了人民对政府更替的控制,有利于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但选举并不等于民主,选举民主也有其内在的局限。协商民主在承认和反思选举民主的基础上应运而生,它有助于使民主更加完美,也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旁听、听证与公共政策民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潭 《理论探讨》2003,(6):94-96
公共政策民主是公共政策内在的应然的要求,也是政治文明发展的必然诉求,而公共政策听证是一种可能的公共政策对话,一种对称性的公共政策论辩,是公共政策民主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3.
公共政策的合法性:基于制定程序的视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永生  王飞 《理论探讨》2006,(5):139-142
公共政策的制定程序为政策主体设置了决策步骤与职业规范,为政策实体提供了技术支撑与制度保障。立足合法性的基本含义,程序的合法性首先体现为程序之于实体合法性的基础与保障功能。其次,合法性赋予公众价值主体与评判主体的地位,要求政策程序遵循科学性、民主性的价值标准,以实现公众的权利诉求。再次,政策的技术与制度程序在各自层面遵循科学性、民主性的标准,也对程序乃至实体的合法性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民主巴被确立为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发展方向.在我国社会经济体制不断交迁和社会结构多元分化的情况下,选择何种理想的民主化模式,并在中国政治发展不主张政治多元化的背景下,建立一种具有可持续性的长效机制,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成为当前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协商民主的发展,为扩大公民有序化参与,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浙江温蛉围绕行业工资协商开展的一系列创造性实践,可视为对于协商民主在当代中国所发挥的功能与发展空间问题进行的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15.
16.
公安政策作为调整社会公共安全关系的手段,其背后蕴藏的是社会公安价值的分配,继而意味着对社会组织及公民的安全利益分配。其制定过程必然要求多方参与、科学民主。而要保障其政策目的的实现就必须借助法的手段,实现公安政策制定的法治化。  相似文献   

17.
公共政策是承载公共权力的各种组织为处理公私事务、实现公共利益而制定并实施的除法律以外的活动策略和行动准则。法治国中,公共政策和法律是两类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的社会现象。司法实践中,当法律无规定或规定模糊、冲突时,公共政策的适用是必要的,但必须谨慎。  相似文献   

18.
我国公权力法治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公权力法治化方面取得重要成就,这表现为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颁布实施了一大批制约公权力的法律法规,监督机制的不断完善。与此同时,我国在公权力法治化方面仍然面临不少问题,这表现为约束公权力的法制尚不够健全,权力设置结构上不够科学,自由裁量权的控制程度偏低,公权力行使者的道德法律意识薄弱。进一步提升公权力的法治化水平,需要通过立法完善权力运行规则,健全行政司法机关的任人育人制度,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9.
The changing nature of governance in Australia over the last two decades has given rise to a broad range of new strategies to review the development and delivery of government policies and programs. Key factors affec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itizens and the state have been the deregulation and liberalisation of the Australian economy, with its focus on the market for the delivery of services, once the exclusive domain of public sector organisations. The increased use of consultants over this period is an example of governments going to the market for professional services. Effective policy development and review by consultants requires that they be well versed both in the substantive issues surrounding the policy field as well as in the process required to properly frame and evaluate these issues.  相似文献   

20.
New Public Management and Substantive Democracy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The authors are concerned that a remaining refuge of substantive democracy in America, the public sector, is in danger of abandoning it in favor of the market model of management. They argue that contemporary American democracy is confined to a shrunken procedural remnant of its earlier substantive form. The classical republican model of citizen involvement faded with the rise of liberal capitalist society in the late nineteenth and early twentieth centuries. Capitalism and democracy coexist in a society emphasizing procedural protection of individual liberties rather than substantive questions of individual development. Today's market model of government in the form of New Public Management goes beyond earlier "reforms," threatening to eliminate democracy as a guiding principle in public-sector management. The authors discuss the usefulness of a collaborative model of administrative practice in preserving the value of democracy in public administr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