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廉政瞭望》2013,(16):14-14
什么是“烂尾”新闻? @新华视点:某些地方处理热点事件时,为应付舆论和公众,“表态多,后续跟进少;道歉多,问责整改少;承诺调查多,真相公布少”。 新闻为何变“烂尾”? @新闻眼2012:官员用“正在调查”来回应。主要心态有六种:害怕担责,不敢公开;与舆论博奔,不想公开;工作没做到位,不好公开;无视舆论,不愿公开;担心闹大,不敢公开;调查涉及人员众多,存在利益勾结,不能公开。  相似文献   

2.
不久前,江西、湖南两地发生的问责官员“复出闹剧”引发公众对官员问责复出制度的质疑。日前,在《法制日报》视点版与搜狐网联合开展的调查中.对“如何看待问责官员复出”进行了深入讨论。回答“你对目前问题官员的问责怎么看”这一问题时。有97.98%被调查者认为,“不满意,很多问责流于形式”。  相似文献   

3.
《支部生活》2006,(7):38-38
最近,长春市双阳区委出台了《长春市双阳区领导干部问责制》,在区管干部中实施。问责制列举了执行不力、决策失误、效能低下、违法行政、滥用职权、监管不力、弄虚作假等13种应当问责的情形,当领导干部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涉及这13种情形之一时,就将受到问责办事机构的问责。问责制还列举了10种可单独或合并使用的问责方式:被问责人向问责办事机构做出书面检查,向区委区政府做出书面检查,向社会公开道歉,取消被问责人当年评优资格,通报批评,诫勉,停职待岗或调离,责令其辞职或降免职,给予党纪或行政处分,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方式追究其责任。区委组织部、区纪委监察局为问责办事机构,具体履行下列职责:受理问责情况,调查责任情况,报告并提出处理意见,跟踪处理执行效果。  相似文献   

4.
三会一课     
正问:党组织、党的领导干部违反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需要进行问责调查的需启动哪些程序?答:纪委、党的工作机关对同级党委直接领导的党组织及其主要负责人启动问责调查,应当报同级党委主要负责人批准。应当启动问责调查未及时启动  相似文献   

5.
《南方周末》记者对近年来一系列囚言获罪案件调查后发现,从重庆“彭水诗案”、山西“稷山文案”、山东“高唐文案”,到河南“灵宝帖案”,当事官员被“问责”后,纷纷继续升迁,而被他们追捕的当事人,至今仍生活在恐惧之中。而就整体而言,“地方官员违法成本几乎为零”。  相似文献   

6.
韩志明 《探索》2011,(4):77-82
自行政问责制实施以来,理论研究者大都反思了同体问责的现实及其缺陷,提出了异体问责的主张,但并没有去检视异体问责主张的问题脉络与现实困境,也没有分析异体问责主张实现的可能性及其发展限度等。作为两种不同的行政问责模式,同体问责与异体问责在行动结构、内容与程序、可控性和精神气质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同体问责是在政府内部分配问责权,自己做自己的“法官”。异体问责使政府接受外部的监督和控制,为宪政问责创造条件。同体问责是必要的,但很难避免“官官相护”的弊病。异体问责是值得期待的,但也不是完美无缺的。因扰同体问责的权力合谋的问题,同样也会困扰形式上的并体。对于有效的问责制而言,真正的问题在于政府官员应当向谁负责,以及谁来对他们进行问责;为什么问责制没有得到落实,问责者没有行动起来,其激励和动力在哪里。答案就是,只有切实保障问责者的权力、能力和动力,才能建立起有效的行政问责制,并使之得到真正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行政问责制度是行政领导未履行职责或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滥用行政权力,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由特定责任主体追究责任的一种制度。构建行政问责制度,是政治体制建设的重要内容。应完善行政问责实体规范,明确问责主体、职责关系和问责标准,并规范行政问责程序  相似文献   

8.
官员问责制是对没有用好人民赋予的权力的官员进行追究的一项制度。自2003年我国发生“非典”以来,官员问责制一直为社会各界所关注,中央及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制度条例,使官员问责逐渐由权力问责向制度问责转变。《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实施,标志着我国官员问责走上了法制化道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官员问责”需进一步明确问责事由,增加问责对象,细化程序规定,加强群众和舆论监督,使官员问责制度日益健全和完善。  相似文献   

9.
问责制是实现官员从严格的“他律”走向真正的“自律”、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根本举措。在我国,行政问责制的实践时间还较短,问责主体相对单一、问责意识淡薄、刚性问责制度尚未形成、问责资源缺乏科学整合等问题依然存在。因此,提升行政问责效力,应以增强责任意识为抓手,彰显问责意识的功效;有效规范行政问责制,增强问责的实效性;实现纵向资源和横向资源的有机结合,凸显问责整合效应;营造良好的问责文化氛围,务求问责长效。  相似文献   

10.
我国行政问责制的建设还刚刚起步,行政问责缺失的问题还相当突出。明确公务员问责权责界限,构建和完善与问责制相关的法律,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的配套改革,明确责任认定标准,严格行政问责程序,强化异体问责,实现同体问责和异体问责的有机结合是加快推进我国行政问责制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从1995年“责令辞职”出现,到2003年“问责风暴”兴起,再到2008年“行政问责年”的高潮,干部问责经历了由权力问责到制度问责,由事故问责到行为问责,由“运动式”问责到经常性问责的历程。  相似文献   

12.
行政问责制是建设责任政府的助推器,也是责任政府建设的保障机制。目前,我国的行政问责制在实践中还面临诸多困境,表现为:问责主体缺位、问责客体不清、问责法律滞后、问责信息缺失等问题。我们必须通过完善异体问责,实现问责主体多元化;合理配置和划分行政权力,明晰问责客体:完善行政问责制的制度供给、实现问责的法制化;推行政务公开,实现“阳光行政”等几方面来突破当前的困境。  相似文献   

13.
行政问责制度,是现代法治政府强化责任、改善管理、推进依法行政的重要制度与有效途径。充分发挥行政问责制度的应有功能,应从提高干部队伍的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力、加快行政问责法制建设、加强“异体”监督问责、拓宽行政问责范围以及健全问责官员复出机制等方面,着力完善行政问责制度。  相似文献   

14.
《廉政瞭望》2010,(16):23-23
由权力问责转为制度问责。要建立有效的行政问责制,需要有完善的法律法规作保障,必须通过法律明确规定行政问责主体、问责对象、问责方式、问责程序、问责事项等。  相似文献   

15.
<正>问责是党章赋予的重要职责,也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应有之义。党的十八大以来,"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失责必追究"已逐渐成为共识。但在强化问责的同时,一些地方和部门出现了问责泛化问题,把层层传导责任压力变异成层层加码,随意扩大问责范围、增加问责人员数量。比如,前一段时间,有媒体调查发现,有的地方简单以问责数量衡量整治效果,有的部门为了凑数只好挖空心思"泛化问责"。在全面从严治党的背景下,这类问责泛化问题严重背离了问责制度的初衷,让问责走样、变味。  相似文献   

16.
《理论建设》2010,(3):46-49
宣城市领导干部问责制具有内容较为广泛,形式灵活多样,信息来源渠道通畅,程序比较规范的特点,但通过对宣城市问责办法出台前后的几个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该市问责制中仍有启动机制单一,偏重事后处理等问题,必须针对这些问题加强问责制度建设,打造宣城市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7.
“官员问责”呼唤制度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据2月19日中新网公布的消息,去年我国各级政府和监察机关严肃查办违纪违法案件,进一步加大了责任追究的力度,全年共给予47306人政纪处分。其中,各级监察机关共参加115起重特大事故调查,监察部直接参加了29起特大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对240名负有领导责任的县(处)级以上干部追究了责任。而在今年地方“两会”期间,将“官员问责”纳入法制化轨道也成为一些代表、委员议论的热点。上海政法学院国际商务与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夏善晨在上海市政协十届四次会议上提交提案,建议将问责形态由行政性问责向程序性问责转变,在程序性问责框架内,每一个官员的…  相似文献   

18.
胡晓 《廉政瞭望》2013,(17):59-59
官员问责,成为了行政问责制度中最显眼、最为人关注而其实可能是最不重要的符号。7月,国务院问责吉林两起特大事故,两名副省长受处分。8月,在山西襄汾溃坝事故问责中,被撤去党内职务的原临汾市委书记夏振贵复出,任山西省委统战部副部长。官员问责再次被引入舆论中心。此时距2003年“非典”“问责风暴”刚好十年。十年,官员问责一直在路上。  相似文献   

19.
骆正林 《廉政瞭望》2010,(17):49-49
我们的问责似乎走到了一个新的误区,真问责伤害基层干部队伍,不问责、假问责又无法平息社会舆论——  相似文献   

20.
杨仁鹏  金瑞 《理论研究》2009,(5):25-27,31
推行行政问责制是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公共行政体制,提高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问责制的发展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结合我国国情,进一步塑造问责文化、理顺政府职能、强化外部问责,同时建立起我国的“问责督察体制”,真正形成问责合力,完善行政问责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