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吴江与胡耀邦交往较多,特别是胡耀邦在总书记岗位上,吴江在不同时期的三次“直谏”,且围绕“厚重”“威重”“慎重”三个主题词。  相似文献   

2.
南京市北京西路是贯通鼓楼的“园林景观道路”之一。安全岛上竖立一块太湖石,上面镌刻着“青年绿岛工程”六个大字,这是1984年6月3日,胡耀邦总书记题写的。今年是胡耀邦题字25周年,也是胡耀邦逝世20周年。胡耀邦一生题字很少,为什么能给“绿岛工程”题字?这里有一段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3.
《理论动态》是20世纪70年代末胡耀邦主持创办的全国唯一一家内部性的思想理论刊物。这个刊物创立后,它敏感的内容和独特的文风很快就在党内和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一些报刊纷纷要求转载其中的某些文章。对此,胡耀邦亲自决定了转载《理论动态》文章使用“特约评论员”的署名。从此,“特约评论员”这个闪烁着智慧光芒的署名,成为当时一个具有特定含意的名称。  相似文献   

4.
胡耀邦在革命战争年代是著名的“红小鬼”。参加革命后多年从事党领导下的青少年工作,为党的青年工作贡献了力量。1937年,胡耀邦离开青年团的工作,进入了中国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走上新的学习和工作道路。“抗大”对胡耀邦一生都有重要的影响,甚至可以说改变了他一生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高勇 《党史天地》2010,(5):16-16
1959年,高勇就给胡耀邦做机要秘书。两人同经“文革”,同关“牛棚”,同下干校,一起流放,期间陪同胡耀邦经历了不少重大历史时刻……  相似文献   

6.
率真耀邦     
王恩山 《廉政瞭望》2010,(10):44-45
“隆中三策” 1976年10月12日,粉碎“四人帮”后的第6天,叶帅(叶剑英)派儿子叶选宁到富强胡同6号胡耀邦的家中看望他。胡耀邦说的头一句话便是:“祝贺你爸爸同华主席他们一道,为我们党和国家立下了不朽的功勋。”胡还说:“现在我们的事业面临着中兴。中兴伟业,人心为上。什么是人心?我看有三条:第一是停止批邓,人心大顺;第二是冤案一理,人心大喜;第三是生产狠狠抓,人心乐开花”。“务必请你把我这个话带给你爸爸。”  相似文献   

7.
胡耀邦在革命战争年代是著名的“红小鬼”,参加革命后多年从事党领导下的青少年工作,为党的青年工作贡献了力量。1937年,胡耀邦离开青年团工作岗位,进入中国抗日军政大学,走上了新的学习和工作道路。“抗大”对胡耀邦一生有重要影响。在这里,他有了与毛泽东近距离交流甚至交谈的机会。  相似文献   

8.
在1983年6月1日中共中央召开的民主协商会议上,胡耀邦听了大家的发言后说:“这次会上同志们发表的意见、提出的建议,中共中央深表欢迎,我们还要认真研究采纳,但是有一句话提出来同大家共勉:‘毋忘团结奋斗.致力振兴中华。’”作为参加会议采访的记者,我赶紧把这句话记了下来。散会后,我便问胡耀邦:“您最后讲的那副对联可不可以写到新闻报道之中?”“什么对联?”胡耀邦问。  相似文献   

9.
梦菲 《党史文汇》2011,(12):39-39
胡耀邦和李昭相识、恋爱是在1942年,这一年,胡耀邦27岁,李昭不满21岁。 一个月明风清的夜晚,胡耀邦和李昭在延安郊外畅谈心曲。“李昭同志,我们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来到革命圣地延安,共同的理想和事业,是建立家庭的基础,你说对吗?”胡耀邦富于哲理的倾吐,打破了夜晚的沉寂。  相似文献   

10.
大师风范     
李斌  吴晶晶 《党建文汇》2004,(12):46-46
今年第10期《炎黄春秋》刊发田纪云同志《近距离感受胡耀邦》一文,文中忆及——对于胡耀邦的民主作风,凡与胡耀邦同志接触过的人无不交口称赞。他让人说话,敢让人说话,动员人说话,“不戴帽子,不打棍子,不抓辫子,不装袋子”,这是胡耀邦同志身体力行的名言。  相似文献   

11.
今年11月20日是胡耀邦诞辰90周年,胡耀邦生前三次视察过福建,我们特别希望能够采访到与他有过接触的老同志,描述一下当年的情景,听一听他们的讲述。因此,当省政协原副主席、老同志许集美告诉我们他接触过胡耀邦时,我们很有些喜出望外的感觉。“文革之前,我与胡耀邦同志有过两次接触。”许老快言快语,不假思索,就打开了话匣子。  相似文献   

12.
由全国工商联原党组书记、胡耀邦同志之子胡德平撰手的《中国为什么要改革——思忆父亲胡耀邦》一书,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从自身的独特已角出发,对胡耀邦同志在“文化大革命”中、党勺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以及担任中共中央总书三期间,关于中国改革问题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进行了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13.
张木 《党史文汇》2007,(10):52-53
“对找我申诉的上访人员,一律不要阻拦。” 1977年12月,中共中央决定胡耀邦出任中央组织部部长,那时候,“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要求平反昭雪、落实政策的上访人如潮水般涌向北京,不但中组部门前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就是东城区富强胡同6号胡耀邦住宅前,也常常聚集着一群群的上访人。胡耀邦夜以继日地工作,处理上访问题,他对住宅守门人员专门打了招呼:对找我申诉的上访人员,一律不要阻拦。  相似文献   

14.
1983年6月1日,胡耀邦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召开的民主协商会议上,总结发言指出:“这次会上同志们发表的意见、提出的建议,中共中央深表欢迎,我们还要认真研究采纳,但是有一句话提出来同大家共勉,毋忘团结奋斗,致力振兴中华!”参加会议采访的新闻记者李尚志立即将这句话速记下来。散会后,李尚志便请示胡耀邦总书记:“您最后讲的那副对联可不可以写到新闻报道之中?”“什么对联?”总书记反问。“勿忘团结奋斗,致力振兴中华呀!”记者答。胡耀邦笑了笑说:“那算什么对联哟。我不过总结了大家发言的意思,顺口说了这么12个字罢了。你们要…  相似文献   

15.
60年代初,在经历连续三年的严重经济困难之后,党中央着手纠正“左”的错误。1961年毛泽东主席号召全党开展调查研究、大兴实事求是之风,此时正下放湖南兼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处书记、中共湘潭地委第一书记的中共中央委员、团中央第一书记胡耀邦先后三次来到地处偏...  相似文献   

16.
胡耀邦曾说:“我十几岁参加革命,从来就没想当什么官。”存在团中央档案室里的一封胡耀邦参加党的八大期间写的亲笔信,可以证明他言为心声。信件内容大致如下:  相似文献   

17.
1982年深秋时节,胡耀邦以中共中央总书记身份到福建视察,这是建国后中央最高领导人首度来到福建,也是他本人第三次到福建。他的到来,为福建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无限的希望……“必须擒点经济实惠”胡耀邦这次来福建考察,第一站到厦门。11月3日上午,胡耀邦和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胡启立、候补书记郝建秀、国务院水电部副部长李鹏、电子工业部副  相似文献   

18.
《党史纵览》2010,(8):55-55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胡耀邦夫妇都受到冲击。胡耀邦被打成“走资派”.发配到了河南省潢川县黄湖农场劳动。他的几个子女成了“走资派”的后代.也跟着倒霉。  相似文献   

19.
1975年邓小平大搞整顿,选中胡耀邦领导科技战线整顿。胡耀邦到中国科学院深入群众,仗义执言,让被文革打成“臭老九”的知识分子“五子登科”,制订了振奋人心的《科技汇报提纲》。不料“批邓”之风骤起,胡耀邦再次被打倒,在押往基层批斗中险些丧命……  相似文献   

20.
刘阳春 《湘潮》2004,(2):36-38
1962年8月,中央决定胡耀邦担任湖南省委书记处书记兼湘潭地委第一书记,华国锋改任湘潭地委第二书记。几天后,胡耀邦率领随从人员,从长沙驱车来到湘潭地委大院。华国锋迎上前去表示欢迎。我作为团地委书记也跟随在后。地委给胡耀邦安排了一小栋住宅。华国锋说:“地委的住房条件很差,房子很简陋,要委屈耀邦同志了。”胡耀邦马上插话说:“这房子不错嘛,李彦(胡耀邦的秘书),我看比我居住在北京的房子还好一些嘛。”李彦说:“那还是北京的房子好多了。”胡耀邦说:“我在北京工作了10年,对下面的情况不甚了解,我在长沙蓉园拜望了陶铸同志,陶铸同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