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1年7月以来,连云港市许多商品AA肉鸡场陆续发生了鸡衣原体病。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秋季和春季多发。15~50日龄肉鸡易感性最高,发病率为30%~40%,死亡率为20%~30%。血清学调查发病鸡群感染率为25%~92.2%,父母代鸡群感染率为41.2%~73.3%。该病主要表现沉郁、拉稀、呼吸困难、结膜炎、渐进性消瘦、哀竭死亡、耐过鸡生长受阻。病理剖检以纤维素性心包炎、气囊炎、肝周炎、腹膜炎和脾肿大坏死为特征;组织学变化主要表现心内膜炎、动脉炎、肺炎,肝细胞坏死,脾组织淋巴细胞耗竭,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增生,肠粘膜脱落、坏死等。在许多组织中的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及上皮细胞胞浆内见有包涵体。  相似文献   

2.
肉鸭腹水症的特征是腹部膨大和腹腔积液,并有纤维素性凝块产生。本病冬季、早春多发,肉鸭多在2~7周龄发病,发育良好、生长速度较快的肉鸭易发,公鸭发病率比母鸭略高。发病机理由于生长过快,心、肺功能跟不上快速增长肌肉对血氧的需要,造成肺水肿和功能性右心衰竭...  相似文献   

3.
第四胃变位(Displacement of Abomasum)是乳牛在妊娠末期或产犊后比较多发的一种疾病,我院实验收场在最近6年内发现乳牛真胃变位二例,占同期成年产犊母牛总数的0.51%。似公水牛真胃扭转(右方变位)病例尚无报道。1982年9月12日,一头3头公水牛食欲突然废绝,腹痛剧烈,特来本院诊治。 (一)现症检查 体温38℃,脉搏72次/分,呼吸28次/分,精神极度沉郁,起卧不安,踢腹,眼结膜潮红发绀,口流清水,鼻镜干燥,右腹部明显臌胀,胃肠蠕动废绝,触诊瘤胃坚实。直肠检查,直肠内有多量  相似文献   

4.
1998年10~12月青县的新兴、木门店、流河等几个养鸡密集的乡镇产蛋鸡群普遍发生了一过性产蛋下降现象,经临床调查及实验室检验,综合诊断为鸡脑脊髓炎。1 发病情况1998年10~12月新兴镇某养鸡村,有80.0%的产蛋鸡群发生了一过性产蛋下降现象,下降幅度为10.0%~40.0%。产蛋高峰期鸡群发病后产蛋下降幅度大,老龄鸡群发病后产蛋下降幅度小;持续时间8~30d,鸡群越小,持续时间越短,鸡群越大,持续时间越长,青年鸡群持续时间短,老龄鸡群持续时间长。某种鸡场饲养种鸡5000套,1998年7月…  相似文献   

5.
我们从1986~1987年对河南省周口、驻马店、南阳和安徽省太和等地区黄牛犊下痢症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诊断和治疗进行了系统研究。(一)流行病学调查1.发病情况:共调查黄牛犊1799头,发病1097头,发病率60.98%。死亡106头,死亡率为5.84%,致死率9.66%。2.发病季节:一年四季均可发生,1986年1~12月产犊1190头,发病率53.95%。但3、4、5月发病率分别为68.90%、63.87%、72.32%、为全年发病的最高峰。6、7、8月发病率下降,9、10、11月发病率又有所升高,12月至次年1、2月发病率又下降。即春秋两季发病率较高。3.发病年龄:统计70…  相似文献   

6.
中草药治疗奶牛不孕症15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据报道,在世界乳牛业中不孕牛约占成年母牛数的15%,在我国则高达25%以上。据Bath等调查美国的大多数乳牛群产犊期超过365天,估计每延长一天损失为1.25~1.95美元,再加上少产犊和产奶量减少,经济损失是可观的。因此减少不孕母牛数,使母牛定期产犊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从1979~1985年,应用中草药治疗奶牛不孕症150例,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同时进行了中草药疗效的试验性验证。  相似文献   

7.
虫克星防治骆驼疥癣试验骆驼疥癣具有高度传染性,分布较广。以前多采用药浴、喷洒和涂抹药物的方法治疗,但由于驼体高大、被毛稠密,且该病多发于寒冷的冬季,上述治法使用不便。为了寻找方便、迅速、有效的治疗方法和药物,笔者于1994年10月至1995年5月用虫...  相似文献   

8.
(一)发病情况 近几年来,在我县及邻近几个县常发现犊牛发生顽固性腹泻,病畜多为2月龄犊牛,治疗棘手。1987年,我们对本县某乡作调查,该病的发病率高达40%左右。本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尤以春夏季多见。有时在春季产犊季节,一些村的新生犊几乎全部发病。(二)症状 病犊精神沉郁,体温升高(39.5~41℃),食欲减退,饮欲增加,尤其喜饮冷水。可视粘膜潮红、充血,拉灰白、黄绿色稀粪,后期个别病畜便中带血或灰白色伪膜,食欲废绝,呼吸困难,最后衰竭死亡。病程10~15天左右。  相似文献   

9.
中草药对犊牛腹泻治验犊牛腹泻属常见病,据社旗县城郊乡3个自然村调查,1995年共产犊牛112头,发生腹泻72头,发病率为64%,该病多发生在10~70日龄,以秋、冬、春季多发。临床特征以体温升高为主,一般在39.3~40.5℃;呼吸粗厉,80~120...  相似文献   

10.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的玛曲、碌曲、夏河及卓尼县的一些地区,犊牛在夏季发生一种皮肤病,藏族群众叫做“簇(cú)”,意为皮肤上发的疹。一般发病率可达30~50%。我们于1980年对该病进行了初步调查诊断。(一)流行病学 据群众反映,此病在解放前已经存在,季节性很强,在产犊季节后期发生。7~8月炎夏季节,阳光直射,多雨,发病者最多。当天气转冷,发病停止,病畜慢慢痊愈。据1980年9月4日在碌曲县玛艾公社加格大队检查37头犊牛,其中18头有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