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李明 《群众》2018,(14):8-1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提出“考察识别干部功夫要下在平时”“既要政治过硬,又要本领高强”等重要论述,对干部考核评价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近日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建立日常考核、分类考核、近距离考核的知事识人体系,强化分类考核,近距离接触干部,使选出来的干部组织放心、群众满意、干部服气”.这些论述为干部考核评价工作明确了标准、指明了方向,推动干部考核评价工作向着更科学、更规范、更公平、更具操作性的方向改进.新时代干部考核评价要牢牢把握“好干部标准”,在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原则和全面考察“德、能、勤、绩、廉”做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干部考核评价的细化内容,在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和具体评价措施上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2.
为了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干部的情况,我军制定了一整套干部考核制度,如定期进行的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根据需要不定期进行的各种任职考核,等等。但制度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完善的。当前,我军干部考核制度的完善,应着力解决以下三个问题。一、设立“干部考核委员会”,实行干部考任分离。我军现行干部考核任用制度是考核与任用连为一体的,这种“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的做法,不利于排除干部选拔中人为因素的影响。为此,可考虑设立“干部考核委员会”,专门负责对干部的考核评定,然后由各级党委审核批准任用。军队各级“干部考核委员…  相似文献   

3.
许多基层干部向笔者反映了目前干部考核中存在的“五多五少”现象: 一是对显性“政绩”考核多,对隐性“政绩”考核少。比如财税任务、计生工作等显性指标是衡量基层干部业绩好坏的“硬杠杠”,而干部人品的好与坏,为民办实事的多与少等往往成为干部看不见的“政绩”,难以在考核体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由于基层干部提拔、调动的周期较短,干部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干出更多看得见的“政绩”,一些立竿见影的“政绩工程”往往成了干部从政的首选。  相似文献   

4.
任清  严戚 《群众》1995,(11)
从政看“政绩”,清正廉洁应看“廉绩”,笼统讲廉洁,无法认定干部廉洁与否,干部的“廉绩”如何,只有认真考核才知道。考核廉绩,得有个具体的考核标准,列出细目来,时下方方面面的百分考核不少,但尚无一家有面对干部清正廉洁的类似百分考核的标准。  相似文献   

5.
安全在管理,管理在干部,干部在作风,作风在务实。也就是说,抓好了“干部”这个重要环节,就等于牵住了安全生产的“牛鼻子”。只有不断深化干部安全管理逐级负责制,加强干部考核监督考核,强化干部作风的转变,倡导“问题型”工作法,不断促进干部抓安全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在干部中形成“安全就是效益”的浓厚氛围,把保证安全真正入脑人心,才能实现安全生产达到“有序可控、基本稳定”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6.
刘旭涛 《时事报告》2010,(11):35-37
有人说,干部考核是衡量干部德才的“一把尺子”,是督促干部工作的“一条鞭子”,是反映干部政绩的“一面镜子”。有什么样的干部考核导向,干部就会向那个方向努力。自十六大以来,中央围绕贯彻科学发展观要求,加强了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核评价机制的研究和探索,各地和各部门的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更趋完善。  相似文献   

7.
评价干部的工作实绩,必须做到实事求是,为党组织考察、选拔、任用干部提供科学依据。但从近年来一些地方的干部实绩考核工作看,存在这样一些“误区”: 一是“一俊遮百丑”。有些地方在考核干部时,看到干部某一方面的政绩和才能  相似文献   

8.
干部素质的考核评定,是选拔使用干部的前提条件。如何正确地对干部进行考核,目前还缺乏一套科学的、完备的方式、手段。下面,谨作些初步探索。目前我们考核干部,基本上是采用定性考核的方法。这种方法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建设“四化”的干部队伍、挑选合格胜任的干部和开发干部队伍智力资源的需要,并存在着严重的弊端。其一是它的抽象性。定性考核依据“政治鉴定”、“工作鉴定”、“业务鉴定”等手段,对干部素质进行考核。从鉴定到鉴定、  相似文献   

9.
《全军政工会议纪要》对干部考核提出了“八看”方法,即考核一个干部,要看上级和同级领导介绍的情况,看机关和部队的反映,看老干部的评价,看本人在班子中的作用,看所属部队的工作面貌,看他的成长历史。“八看”方法总结了干部考核工作的新经验和研究成果,具有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深厚基础。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的学习,使我们深化了对考核干部“八看”方法的认识,提高了在实际工作中运用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当下,民主测评广泛运用于干部任前考察、评先推优等过程中,从而使民意的砝码在干部考核中不断加重。有效的民主测评有利于扩大基层干部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提高干部考核管理工作的公信度,实现“群众认可”、“干部服气”和“组织满意”的三赢局面。  相似文献   

11.
萧敬 《现代领导》2008,(8):19-20
作为一种激励机制,干部考核对于地方干部的行为有着强大的导向作用,即发挥了所谓的“指挥棒”和“风向标”的作用。近年来,“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提出,对十部考核工作,无疑是一种促进和推动一各级党委、组织部门在加强和改进卡部考核特别是实绩考核方面积极进行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魏恒 《当代广西》2013,(4):31-32
玉林市动真格治庸治懒。让“混日子”、“守摊子”、“保位子”的干部坐不住。玉林市采取有力措施动真格治庸治懒,出台加强领导班子经常性考察工作的办法,及时反馈考察情况,提出整改意见,给“庸懒”干部敲警钟;探索改革公务员年度考核办法,摈弃部分单位干部年度考核“排排坐”的做法,把年度考核与“乌纱帽”、“钱袋子”挂钩,发挥年度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实行“不换状态就换人”或“有错与无为问责”,让“混日子”、“守摊子”、“保位子”的干部“坐不住”,形成了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选人用人机制,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得到中央组织部肯定。  相似文献   

13.
论加强干部政治素质考核郝光亮钟占荣一、当前干部政治素质考核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考核观念淡化。有的领导干部和干部部门对政治素质考核的意义认识不足,在干部德才素质的考核上有明显的倾向性。有的同志认为政治素质是“软件”,不好衡量,而业务能力、水平、工作实绩、...  相似文献   

14.
认真分析总结某部结合“跨越-2009”演习考核干部的内在规律和成功经验.给重大任务跟踪考核干部提供了有益的实践启示和新的视角。 一、充分运用这次演习干部考核大事大抓、主官主抓的实践经验.坚持在科学统筹计划中加强考核领导  相似文献   

15.
群众评议是检验发展质量和人民获得感的试金石。就目前地方实践来看,将群众评议运用到政府和干部的政绩考核中有“万人评议”“公述民评”“政务服务好差评”“第三方评议”四类模式,产生了显著的积极效应。但同时,也要警惕群众评议中的“刻板印象”、形式化和官僚主义倾向,以及“仅评无下文”现象。提高群众评议在政绩考核中的占比,始终把群众评议作为干部考核的“定盘星”,最大程度发挥群众评议在激励干部担当作为中的效能,才能以考核杠杆撬起群众满意度、汇聚起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磅礴之力。  相似文献   

16.
干部怎么考核?通常我们会看到:快到年底的时候,干部们都忙着写总结,然后向考核小组口头汇报一年的工作,再走走群众评议的“程序”。这样一年到头“秋后算账”的考核方式,易于操作却往往也使考核流于形式、表面,于是客观上导致了评定优秀等次“轮流坐庄”、考核结果“千人一面”、考用脱节等问题的出现。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建立日常考核、分类考核、近距离考核的知事识人体系,强化分类考核,近距离接触干部,使选出来的干部组织放心、群众满意、干部服气。公务员绩效管理是干部考核发展的深化和提升。作为组织体系建设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干部考核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提升行政效能、永葆党的生机活力的重要途径。干部考核为公务员绩效管理奠定基础,公务员绩效管理促进干部考核向纵深发展。实施公务员绩效管理,关键是实现从组织绩效到个人绩效的考评延伸,重点是把握好考核评价的“度”。  相似文献   

18.
《政策》2010,(8):61-62
重庆市按照“工作实绩靠算账、干部形象看测评、执政效果问民意”的思路.积极改进干部考核工作,特别是针对干部德的考核,专门制定具体办法。  相似文献   

19.
《党建研究》2023,(10):51-53
<正>干部考核是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一贯到底、激励各级干部担当作为、促进党和人民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全国组织工作会议鲜明提出“改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秦皇岛市近年来始终坚持重实干重实绩的鲜明导向,紧紧围绕加快建设国际一流旅游城市的核心任务,科学实施目标量化考核,创新推行干部实绩档案制度,深入重大斗争一线精准掌握干部实绩表现,  相似文献   

20.
☆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涛同志曾强调:“要把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作为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内容,通过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和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予以切实保证。”组织部门如何为树立和落实正确的政绩观提供切实保证呢?笔者认为:一、改进政绩评价和考核方法,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考核干部是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工作的基础,也是干部工作的重要环节。要做到对干部的考核公正、公开、公平,并科学准确,就必须科学的衡量政绩,就刻不容缓的要完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